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先后有四千七百余名退役军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片片“兵心”为乡亲
■付廷龙 薛子利
满载农副产品的货车,人气十足的直播间,秩序井然的包装厂房……秋日,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岱庄村,一派忙碌的景象。
看着货车上一袋袋统一包装、整齐码放的小米,临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派驻岱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退役军人孙富彬笑容满面:“眼下是小米的销售旺季,最近合作社成员忙得很,要抓紧时间打包,把客户预订的小米发出去。”
到孟良崮山脚下的岱庄村驻村,是孙富彬的主动选择。近年来,各级各地大力引导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发展。作为退役军人工作者,又是一名老兵,孙富彬早就想有机会为老区人民做点事。2023年10月,临沂市选派第六批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听说单位有驻村名额,孙富彬主动请缨,顺利上任。
革命战争年代,岱庄村作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指挥中枢,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当年,岱庄村就是靠着一个团结过硬的党支部,带领乡亲们摊煎饼、做军鞋、照顾伤病员,积极拥军支前,赢得了‘红色堡垒村’的美誉。”孙富彬说,为了让乡亲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拧成一股绳,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设置“做合格党员,树先锋形象”党员户公示牌,邀请老党员讲党课……随着岱庄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红色村庄持续焕发出新活力。
“党支部建设得越强,人心就越齐。”孙富彬告诉笔者,去年以来,岱庄村党员干部带头,乡亲们集思广益,想出小米品牌化经营、打造村庄红色旅游项目等不少“金点子”。“今年4月,村里推进空闲民宅转民宿工作,24户涉转家庭全部投了赞成票,项目进展比我们预想得更加顺利。”孙富彬说。
行走在蒙山沂水间,像孙富彬一样带领父老乡亲共奔富裕路的“兵支书”还有很多。据统计,在决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征程中,临沂市先后选派1.7万余名机关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其中,退役军人4700余名。身在军营,他们手握钢枪,保家卫国;扎根田野,他们不改本色,争当“尖兵”。
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同样是一座“红色堡垒村”。近年来,朱村大力挖掘红色资源,探索文旅农融合新模式,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与周边多个村共同打造“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不断迈上新的发展台阶。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出现意见不统一、矛盾协调不及时等问题。
怎么办?2023年担任朱村驻村第一书记后,退役军人隋军凭借4年军旅生涯练就的“铁脚板”,开始了一系列走访调研。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他向镇党委提出建议:组建片区联合党委,统筹推进相关问题解决。该建议得到镇党委的肯定,不久后,片区联合党委顺利组建,相关工作机制不断健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采访中,笔者不禁思索:是什么让退役军人在驻村工作中赢得乡亲们的信任,站稳脚跟?走访一位位老兵,一个答案渐渐清晰。
兰陵县庄坞镇湖埠山前村经济基础薄弱,村民忙时种地,闲时打工,村集体没有产业。退役军人乔海涛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立足村情村貌,想方设法为乡亲们寻找致富路。村东南有片涝洼地,一到雨季就容易被淹。乔海涛邀请农业专家现场勘察指导,决定修建人工排水渠,将涝洼地改造成几十亩良田,当年种下玉米就获得丰收,为村集体带来收入。
平邑县柏林镇西山神庙村位于蒙山山坳,出产的山楂和花椒品相好、价格高,但因道路崎岖运不出山,村民们愁得掉眼泪。退役军人孙瑞到西山神庙村驻村后,多方协调为村里修了进山路,农用三轮车可以直接开进山里。谈到驻村的初衷,孙瑞的话令人印象深刻:“乡亲们的所想所盼,就是我们工作的‘靶心’。”
担任莒南县庄家滩井村驻村第一书记的4年里,退役军人冯仁博发挥自身特长,为村里高龄老人义务理发;在蒙阴县演马庄村驻村期间,退役军人顾祥生与临沂市相关医院联系,探索建立“院村医疗共享机制”,通过远程问诊的办法,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在沂蒙山区的一个个乡村走访,笔者从村民们质朴动人的笑脸中充分感受到,把“心”驻在村里的老兵们,同样赢得了乡亲们的心。
据介绍,近年来,临沂市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退役军人,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团结社会各界力量,累计帮助村庄整修道路8000多公里,绿化公共场所700多万平方米,新建“孝善食堂”300多个。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