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老干部龙凡讲述——
3张照片背后的初心故事
■王 丹 邹新江
图①:1965年,龙凡和未婚妻在天安门广场合影。
图②:1992年,龙凡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图③:2019年,龙凡与学生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合影。
“战友们,我手里拿的老照片,是我先后3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拍的,巧合的是,中间每一张都间隔27年……”前不久,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邀请老干部龙凡讲述自己的初心故事。
年近80岁的龙凡已退休多年,但一直助力开展国防教育、弘扬雷锋精神,担任全国61所学校校外辅导员。2022年12月,龙凡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荣誉称号、“沈阳市道德模范”。
1959年,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读书的龙凡,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并作为学生代表方队中的一员走过天安门。
“这张照片是1965年,我和未婚妻离开北京前拍的。”龙凡拿出第一张照片说。20岁那年,龙凡从北京地质学校毕业,本来要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但他主动申请到艰苦地区去工作。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志向,更是龙凡的坚定选择。“有人说,边疆太冷,风雪莽莽;有人说,塞外太苦,远离家乡。我说,革命战士走天涯,只要党需要,好男儿就应该志在四方……”当时,他写了一首诗《好男儿志在四方》,刊登在了校刊上,以此表达自己的理想信念。这张照片不仅见证了他们志同道合、忠贞不渝的爱情,更见证了那一代青年人对祖国赤诚的爱。
“当时,东北一些地区吃水难的问题仍然很严重,超出了我的想象。”龙凡回忆道。一次,他带领团队在辽西地区一个村庄勘察时看到揪心的一幕:水井旁排着长长的队伍,井台上的石头都被磨出一道道深沟。原来,周边数公里的百姓吃水,都靠这一口井。当时,龙凡暗下决心,一定让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
有一次,龙凡带领小分队到赤峰市翁牛特旗找水,大漠骤起“黄毛风”,大家伙儿背负沉重的仪器,一个沙丘一个沙丘地跋涉、测量。小分队在沙丘里迷了路,几天后才被战友发现。就是凭着这种精神,他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找到了深部玄武岩赋水地层。
“成功是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他拿出第二张照片接着说。他在边疆海岛、大漠高原的军事地质勘探路上,一干就是大半辈子,先后主持完成15万平方公里的水文地质物探工作,勘测1200余眼井位。
1991年,龙凡荣获原沈阳军区金质学雷锋荣誉章,被树为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1992年10月,他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会议期间在天安门前拍下了这张照片。
紧接着,龙凡拿出第三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2019年6月1日。那天在天安门观礼台,满头白发的龙凡和抚顺市雷锋小学、长沙市雷锋学校的学生一起向国旗敬礼。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张照片是他默默传承雷锋精神,关心教育下一代的最好见证。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龙凡鼓励大家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强军事业贡献青春力量。”“老首长,我是一名大学生新兵,我要以您为榜样,做一个对国防事业有贡献的人。”该休养所驾驶员刘宜樊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