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中国军校丨荣誉室里的青春告白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12-03 08:35:52

荣誉室里的青春告白

■刘 薇 张 鹏 解放军报记者 李 琳

“学长,请放心,您没做完的事我们会继续完成。”海军工程大学校庆日时,学员25队学员来到队里的“晓松荣誉室”,在刘晓松雕像前许下诺言。

在这间荣誉室里,回荡过一茬茬年轻学员入队、入党时的铿锵誓言,回响过一批批毕业学员离校前不舍的诉说,记录过学员们失意、低落时与英雄无声的交流。25队这间为纪念刘晓松烈士和“衡阳抢险英雄群体”设立的荣誉室,不仅是海军工程大学组织学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高地,也成为一批批学员建功海疆的精神源泉。

“晓松学长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因为25队一直在传承”

讲述了英雄学长的一个个故事后,“晓松荣誉室”解说员、大一学员李旭明发出这样一个“灵魂之问”:“25年前,你们奋不顾身;25年后,我们能否坦然面对牺牲?”

海军工程大学学员25队学员在校庆日时来到“晓松荣誉室”,重温英雄事迹。刘 薇摄

25年前,刚从海军工程大学毕业的25队学员刘晓松,和战友们一起乘坐火车去部队报到,遭遇列车脱轨险情。刘晓松被甩出车窗,全身多处伤口流血不止。他挣扎着爬回车厢寻找受伤乘客,和战友接力把伤员们从窗口送出去,直到失血过多晕倒在铁轨上,不幸脑枕骨破裂,牺牲时年仅21岁。

刘晓松牺牲后,海军党委追授他为“舍己救人的军校优秀大学生”,一起救人的12名战友被誉为“衡阳抢险英雄群体”。

李旭明一个人在荣誉室准备解说词时,看着刘晓松雕像年轻的面庞,不禁问道:学长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走向危险的车厢?换作我们,还有直面牺牲的勇气吗?

李旭明心头的问号,也是学员队干部头脑中思考最多的问题。多年来,该学员队新学员的第一堂思政课,都是从这间荣誉室开始的。“舍己救人,为祖国和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刘晓松精神,曾经激励了无数海工大学子。然而,面对个性鲜明的新一代学员,刘晓松精神还有感染力吗?

荣誉室展示着一张刘晓松在大学《军人思想品德》课程考试时的试卷,上面有这样一道题目:“长时间默默无闻的一名普通战士突然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他在人民需要时做了应该做的事。”在讲解中一遍遍诵读刘晓松的这句话,李旭明渐渐有了共鸣。

一堂在荣誉室开讲的特殊党课,也让该学员队教导员彭铮看到了新一代学员传承的力量。

讲课人是曾经的25队队长、“潜水英雄”官东。在“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官东不顾生命危险将呼吸装备让给被困群众,从倒扣的船体里救出两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课上,彭铮发现,学员们向官东提问的不是“为什么你会让出救生装备”,而是“怎样才能获得坦然面对生死的勇气”。官东回答:“这来自多年来刘晓松精神的浸润。在危险面前,每名25队学员都要有责任有担当,成为像刘晓松那样的人。”彭铮发现,那一刻,学员们眼中都闪着光。

这种光,让队干部看到了刘晓松精神传承的希望。课后,该学员队开展“英雄是如何炼成的”主题讨论。学员们在讨论中认识到,不管是刘晓松、官东,还是挺身而出的救火英雄阳鹏、矢志强军献身科研的一等功臣董文才……一个个闪光的海工大学子,都在接力赓续英雄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不久前,该校收到一封感谢信。该学员队学员石磊暑假在家时,奋不顾身救起落水群众后悄悄离开,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当地政府多方寻找,最终找到学校。英雄集体有了当代英雄传人的故事,在学员队和大学引发热议。

“刘晓松!”

“到!”

晚点名时队长呼点,在“晓松荣誉室”前,100多个声音汇聚在一起,这是属于25队每天晚点名独特的仪式。学员梁泽锐说:“晓松学长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因为25队一直在传承。”

“谢谢你,成为我迷茫时的那道光”

在该学员队,有一个延续了10多年的传统,不定期在“晓松荣誉室”举行一次青春分享会。

分享会没有固定主题,也不一定有队干部参加,就是学员们聚在一起,聊聊最近的状态和感受。

学员滑厚远大一第二学期开学后,曾在分享会上直言不讳地和队干部提出,读不下去了,想退学。

“紧张的学习状态、严苛的训练标准、碎片化的生活时间,和我理想的大学生活完全不一样。虽然很舍不得我们队的荣誉,但相信学长会理解我。”面对滑厚远在荣誉室里直白的倾诉,队干部没有跟他讲太多大道理。恰巧,大学组织每年一度的祭扫烈士墓活动,在安排前往刘晓松家乡祭扫的学员代表名单时,队干部特意把滑厚远放在了前面。

看到晓松生前所在学员队又来了一批新学员,刘晓松的父亲眼眶湿润,冲滑厚远竖起大拇指,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都是好样的,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和刘晓松的父亲聊天过程中,滑厚远了解到更多学长的成长故事。刘晓松从小成绩优异,但进入军校后,因为英语口语和身边同学的差距较大而倍感压力。毕业前,他也遭遇过挫折——毕业论文初次答辩没通过。

“原来学长也经历过难熬的时候。”滑厚远陷入沉思。他还了解到,为了练习口语,刘晓松每天天不亮就跟着收音机朗读,直到英语能自如交流。毕业论文没通过就重头梳理,重新验证每一个数据,直到最终通过。

“没有人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英雄。”回到队里,滑厚远第一时间来到“晓松荣誉室”,立下“誓不半途而废”的承诺。此后,他刻苦认真、勤勉好学,学习训练成绩全面提升,多次在比武竞赛中获奖,大四时成功推免直读博士。

“‘晓松荣誉室’似乎有一种魔力,让学员们不自觉地沉浸其中,追随英雄成长的足迹。”教导员彭铮说。

学员袁铨大一时因为违规使用手机受到批评,从此一蹶不振,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学习成绩也一直提不上来。但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他因为游泳特长获得名次,同学们把他推举为学员队当季度“出彩晓松人”。

那一期,分享会的话题就是“出彩”。站在讲台上,袁铨有些紧张。但讲起自己从小喜欢游泳、如何克服伤病坚持不懈训练的往事,平时言语不多的袁铨越讲越投入。队干部投来赞许的目光,战友们给予热烈的掌声。

此后,袁铨渐渐变了。他开始积极参加队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大四时,他代表中国海军参加国际航海技能比赛,夺得两枚奖牌。

袁铨把奖牌放在了“晓松荣誉室”。“谢谢你,成为我迷茫时的那道光。”在刘晓松雕像前,他轻声低语,“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只要能像您那样,坚持初心,不懈努力,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你没有走完的路,我们接替走下去;你没有看过的海,我们代你去看”

“学长,这是南海的海水。”

学员姜恒轶把一个装有祖国南海海水的玻璃瓶,郑重地放进“晓松荣誉室”。

这是该学员队90多名学员首次参加远海实习访问任务后带回来的。起航前,他们特意带上了队旗。舰船途经南海时,学员们在甲板上展开鲜红的队旗,齐声诵读刘晓松在去往南海报到前写的《决心书》:“立志献身海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荣誉室里已经摆放了6个盛满海水的玻璃瓶。这些海水分别来自南海、南太平洋、东海等海域。“大洋取水是海军特有的文化表达,历届学员都会将出海途中不同海域的海水带回,用这样的方式致敬刘晓松。”队长江景嵩说。

“刘晓松牺牲在前往南海的路上,他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去南海,为祖国守好南大门。”刘晓松曾经的队长杜奎仍然记得刘晓松毕业分配时的选择,这也激励着一代代25队学员去完成他的理想。

每年毕业季走进该学员队,走廊墙上映入眼帘的是学员们写的志愿卫国戍边申请书。今年7月,队里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的学员谢知燃,向组织递交了到艰苦地区工作申请书。谢知燃家境优渥,很多亲友都不理解他的决定。谢知燃没有过多解释,再次走进“晓松荣誉室”,喃喃自语道:“晓松学长,你没有走完的路,我们接替走下去;你没有看过的海,我们代你去看!”

每年毕业前,由该学员队组织编排的舞台剧《延伸的海魂》都会上演,再现当年衡阳抢险救人的场景,成为毕业晚会的重要仪式。晚会结束后,学院会组织全体毕业学员在“晓松荣誉室”刘晓松烈士雕像前向学长告别,举行签名宣誓仪式,发表出征宣言。

在该学员队,大部分学员分配到部队后,从事的都是舰艇机电部门工作。在见不到阳光的舱室,置身高温、高湿、高噪的工作环境,许多学员一干就是几十年。

一次,作为优秀学员代表,毕业学员刘军回到学员队与学员们交流。刘军曾有多次机会调离机电岗位,他都拒绝了。他常说:“当年晓松学长也是要去舰艇机电部门的。不是每一个英雄都惊天动地,默默无闻的坚守同样值得自豪。”

“生死间,展锋芒,为国砺剑固海防……”交流结束,走出“晓松荣誉室”时,刘军和学员们一起唱起队歌。抒情的旋律响彻大厅,像是对英雄深情的告白,也是对未来庄严的承诺。

20多年来,25队先后有数百名学员志愿扎根艰苦地区,建功蓝色海疆。仅近5年,该队先后有100余人次在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80余人次获得校级奖学金,10人荣立三等功,学员队多次获得“四铁”先进单位等荣誉。


作者:刘 薇 张 鹏 李 琳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