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军营观察丨南沙岛礁,那片成才沃土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12-03 08:41:18

南沙岛礁,那片成才沃土

■周  强  解放军报记者  陈晓杰

在海军南沙某守备部队的文体中心大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南沙大学校”5个大字。

走进去,一楼是宽敞的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二楼是图书馆。休息时间,官兵就到这里看书学习,有时这里也会举行读书分享会。

不远处的礼堂,是部队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也是守礁官兵的大讲堂,经常举行各种学习活动。

“为官兵提供一个时时能学习、处处能学习的环境。”一年多前,《关于建设“南沙大学校”的实施方案》送至该部队机关杨干事案头。那时,他觉得这个方案要落实到各个礁盘上,任务何其艰巨。后来,干着干着,大家的思路慢慢打开了,“南沙大学校”逐渐从蓝图走向现实。

“这一年来,我们因地制宜,运用各个礁盘的特有资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内容,满足官兵学习需求,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杨干事告诉记者。

白天看大海、晚上数星星……许多人印象中的南沙岛礁和守礁官兵的单调生活,早已成为过去。

如今,南沙岛礁上是现代化的营房、现代化的装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这里不仅是祖国的海防一线,更是一方被持续深耕的成才沃土。

海军南沙某守备部队“南沙大学校”举行讲座。黄鑫陇摄

助力学历升级,为官兵打开向上生长的空间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李东阳的座右铭。

初上礁时,这名来自河南的战士被眼前碧蓝的大海深深震撼。那一刻,逐梦深蓝,变得更加具象化。

为了能长期在部队建功立业,李东阳计划考军校。在“南沙大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今年考上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想到能穿着这身“海军蓝”继续奋斗,李东阳觉得自己很幸运。

“畅通育才的通道,为官兵拆掉向上发展的‘天花板’,是我们建设‘南沙大学校’的目的之一。”谈到筹建“南沙大学校”的初衷,该部队领导说,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平台机制,由学习环境入手,形成从“外”向“内”的影响力,激发官兵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能力素质。

加快能力素质升级的紧迫感,在青年官兵身上普遍存在。3年前,军官曾健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南沙。在基层奋战3年后,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日渐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在某些技术领域,不能更好地指导士兵开展工作。

于是,曾健决定考研,在本科专业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自己在新域新质专业上的相关能力素养。

得知曾健的想法后,部队领导非常支持。听说曾健缺少复习资料,一名领导专门为他准备相关书籍。

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曾健更加专注和勤奋。自习室内,他经常与战友就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南沙岛礁远离陆地,对外交流沟通相对封闭迟缓。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避免自我局限、自我满足。”该部队领导的话揭示了党委一班人酝酿建设“南沙大学校”的深层次原因——要跳出视野局限,提升守礁官兵的能力素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在南沙岛礁,记者遇到了许多像曾健这样的年轻军官,他们满怀干事创业的热情,专注于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既有远大梦想,也能脚踏实地。

曾健一直希望,在“南沙大学校”平台下开设一些理论丰富、专业技术强的课程,介绍雷达、光电、无人机等原理,再开设一些装备、战术、战法方面的军事课程。

而这,是“南沙大学校”正在努力开拓的:相关专家平时难以上礁,如何畅通渠道对官兵进行指导;引入视频课程,装备的实操互动性如何满足……目前,他们仍在围绕这些难题进行探索。

拓展能力边界,从“单点”向“多向”转变

三级军士长姚文武主讲的“电工与实训”课程又开班了!

他利用上级配发的仿真教学系统和电工实训台,给来自各岗位的战友传授基础电工知识和操作技能。

姚文武的课总是很“走俏”,每个季度都有几十个“学生”报名。

入伍20年,姚文武干过两个岗位——油机员和高射机枪手,其中,担任油机员的时间最长。

凭着过硬本领,姚文武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是守礁官兵眼中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南沙大学校”定期开设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官兵的实际操作能力。各个礁盘根据官兵需求、依托本单位的“大师傅”开设课程。

正是因为有了姚文武这位“技术大拿”,“电工与实训”这门课程才能一直开下去。如今,姚文武已经培养出多名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岛礁上资源有限,装备出现什么问题,首先要立足自身解决,而不是依赖外力。”军士刘超是雷达专业的技术骨干,偶尔遇上故障难题,他便会向姚文武求助。

“大部分装备都离不了电。掌握电器原理图和接线图,学会电工的基础技能,遇上一些和电路有关的故障就可以自己处理。”姚文武向记者揭秘了他的课为何这么受欢迎。

“望闻问切”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技巧,也是姚文武的看家本领。一次,刘超看到姚文武只是摸了一下电路,观察了一会儿,就把装备故障问题指了出来。

刘超心服口服,很快就报名参加了姚文武开设的电工培训课。他上课听讲特别专心,课下遇上姚文武,还要追着请教。

“你本来是雷达专业,为什么要学电工?”面对记者的疑问,刘超回答说,从“单点”向“多向”转变,是为了提高胜任岗位的能力。身在战位,一切要以提升打赢能力为标准。

如今,除了能自己排除装备电路故障,营房电路出了小问题,刘超也能上手解决。

这次,刘超又报名参加姚文武的培训课。“姚班长的课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每次课程讲的操作实例都不同,每上一课,都有新收获。”刘超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

“未来战场瞬息万变,无论是保生存还是为打赢,多练就一手硬功,战时才能多一分胜算。”该部队领导介绍,“南沙大学校”不仅助力官兵实现“一专多能”,也帮助年轻干部尽快实现全面发展。

军校毕业后,军官戴勤钰被分配到舰艇上任职,在航海专业干得风生水起。不过,她一直对部队政治工作充满兴趣。

一次,戴勤钰得知“南沙大学校”开设了“书记论坛”,组织旅团级政治委员和营教导员们定期进行讲座,教政治理论、传带兵方法。

“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讲经验,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对政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听了几期“书记论坛”的讲座后,戴勤钰感觉收获很大。

去年底,戴勤钰到某连任政治指导员。一时间,她成为“热点人物”——南沙某守备部队第一位女政治指导员、第一批从舰艇部门交流到南沙岛礁营连任职的军官、第一批从军事岗位调整至政治工作岗位的军官……

最近一期“书记论坛”上,戴勤钰走上讲坛,和年轻军官们分享了自己走上基层政治主官岗位的经历和体会。

搭建开放平台,让青年官兵展现活力、百花齐放

“南沙的风带着战斗的热浪,我们的忠诚就像礁盘一样,在风雨洗礼下我们更加昂扬……”一场篮球比赛激战过半,军士邹威豪带来一首自己创作的说唱歌曲,将全场热情再次点燃。

入伍之前,邹威豪是个“潮流达人”。他酷爱说唱表演,还把自己写的歌发表在音乐平台上,歌曲播放量达到200多万次。读大学时,他已经跟着朋友的音乐团队演出,挣了不少钱。

直到有一天,邹威豪在学校公告栏上,看到了一则征兵广告。这名年轻人告诉记者,那一刻,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志向。

邹威豪参军入伍时,已经做好与音乐说再见的心理准备。新训结束,他被分配到南沙岛礁上,曾经弹吉他、钢琴的手如今操弄起了枪炮。

岛礁远离陆地,娱乐方式有限,幸运的是,邹威豪认识了与自己一样有音乐爱好的军士刘旭。在一场晚会上,邹威豪的说唱表演吸引了刘旭的目光。

刘旭曾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具有专业的音乐知识。得知他在“南沙大学校”开设了音乐理论课,邹威豪便报了名。

刘旭从专业角度为邹威豪调整音准、气息和节奏,邹威豪则把自己创作的新作品发给刘旭请他指导。

“登上舞台听到战友们的欢呼,我觉得自己的音乐梦想成真了。”在刘旭帮助下,邹威豪的音乐水平不断提升,作品广受战友喜爱。如今,邹威豪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火控台操作手,还是战友们熟知的“说唱达人”。

最近,中士韦加满创作的动态表情包和漫画,登上了众多新媒体平台。现在,他在“南沙大学校”开设了漫画创作室,帮助热爱漫画的战友画出更满意的作品。

韦加满还干了一件“大事”:画了一本《南沙官兵福利待遇指南手册》,用绘画将政策解读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目前,这本手册经单位印刷已下发基层部队。

跟进“南沙大学校”工作至今,机关干部洪思远见证了许多战士成长成才。“青年官兵见识广、才艺多,‘南沙大学校’搭建开放平台,就是希望能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才能,引导他们展现活力、百花齐放。”他说。

从前,南沙岛礁上绿植稀少。一茬茬守礁官兵厚植土壤、细心栽种,形成了如今绿树成荫、四季椰香的场景。“我们希望每名扎根岛礁的官兵成长得枝繁叶茂,希望他们的梦想早日开花结果。”洪思远说。

锐视点

善学者强  善学者胜

■杨艳华

善学者强,善学者胜。在现代军事实践中,持久的战斗力优势突出表现为“是否有能力比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如果一支军队不重视学习,停止学习或者不会学习,没有持续更新的头脑,发展进步就无从谈起,未来战场就会处处被动。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广大官兵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战争发展到哪一步,学习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克服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大兴学习之风。当前,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不到3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改革破题、勇敢破局、创新破难?面对战争形态的新变化、周边环境的新形势、使命任务的新要求,我们的能力素质能不能适应?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应当看到,当前部分官兵的眼界视野、工作标准与使命任务要求还有差距。有的思想观念和能力水平止步不前,专业上仍满足于“吃老本”,抓工作习惯于“老套路”;有的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新专业、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素质提升慢,与使命任务要求差距大。如此,又怎能回答好“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拷问”,将强军蓝图变成现实?

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必然是一支注重学习的军队。广大官兵应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不断加强学习,以战斗力生成为导向,瞄准岗位职责要求,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广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新本领,不断完善履职尽责的知识体系、能力素质,用持续的学习力铺就抵近梦想的阶梯,以过硬的本领展现新的作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我的岗位我尽责、战位交我党放心”。

一名守礁战士的成才之路

■解放军报记者  陈晓杰

“帅鹏,你咋上了军校也没变白啊?”视频聊天时,海军南沙某守备部队班长史成泉,和战友张帅鹏开起了玩笑。

“那可不,训练场上天天晒。”张帅鹏给视频那头的班长展示着古铜色的胳膊。

张帅鹏22岁,是今年刚从南沙岛礁考上海军工程大学的新学员。虽然上了军校,他仍牵挂着岛礁上的战友们,一有时间就会给他们打电话。

开学这段时间,张帅鹏发现,学员队有很多年轻战友的成绩非常好,他有了危机感。加上要学的新知识太多,他每一天都充满了紧迫感。

张帅鹏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参加了两次士兵考学,才跨进军校大门。现在,他再一次找回“新兵状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刚从地方大学入伍时,张帅鹏没想在部队长期干,更没想过要考军校。他听说当海军军人有机会上军舰、下潜艇,就是没想到自己会被分到南沙岛礁上。

作为北方人,张帅鹏一开始并不适应南沙高温高湿的环境。上礁第一天,搬了一会儿物资,他就已经全身湿透、满脸通红。

张帅鹏的岗位是数据录取员,日常值班任务很重。天没亮,他就走上战位,值完班时天已漆黑。

这样紧张忙碌的日子,张帅鹏渐渐习惯了。后来,他发自内心想留在这里继续服役。记者问为什么,他说,守卫着这片海,感觉自己努力的每一天都很有意义。

去年,士兵考学的名额一到部队,班长史成泉就通知了张帅鹏,领导也鼓励他报名。谁知,他的体能成绩“拖了后腿”。

考学失利后的那段时间,张帅鹏常常垂头丧气。“想实现目标,就得拼尽全力。”史班长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放眼望去,周围的战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努力。不值班时,很多人也在加班加点练专业;计划选晋高级军士的那几名军士骨干,更是刻苦学习。这些都深深影响着张帅鹏。

第二年,张帅鹏决定继续参加士兵考学。备考时,张帅鹏和其他考学战友,集中到部队设在教导大队的“南沙大学校”分点。

这里有专门为考学战士设置的学习室,提供复习资料。教导大队还安排教员针对每名考学战士的个人情况,为他们设置体能提升计划。

今年,准备充分的张帅鹏再次参加考试,取得好成绩。“没有人能在这个地方‘躺平’。”他说。

身处祖国海防一线,军事斗争准备的压力集聚在每名守礁官兵心头。“关键时刻打不赢,那是要负历史责任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忧患,催逼着岛礁上的年轻官兵不断向前奔跑。

“未来,我还想用自己所学建设南沙、建强南沙。”张帅鹏向记者吐露了自己的心愿。

为守礁官兵的逐梦之旅插上翅膀,这是部队推进“南沙大学校”建设的初衷。苦地方、累地方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如今也是成长成才的好地方。

“好好学,一定不能给咱南沙部队丢人!”挂断视频电话,张帅鹏想起下礁前班长的嘱咐,轻声给自己鼓劲:南沙人,一定行!


作者:周 强 陈晓杰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