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军营观察丨搭建新平台 讲好思政课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12-06 08:31:47

搭建新平台 讲好思政课

■朱  祥  王汉唐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  芮

课程改革呼唤“平台之变”

这是一场令人深思的剖析会。

前年春天,海军勤务学院政治理论教员祁由强按照课程计划开展教学。凭借精心设计的教案和激情四射的状态,祁教员的课不仅深受学员喜爱,还被学院评为示范课。

正当祁由强沉浸于赞美与肯定中时,一位学员的课后反馈给他泼了盆冷水:课程虽然新颖,但内容有些生硬。

这让祁由强陷入了沉思。思政课知识点传授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教员严格按纲施教,而学员希望内容生动、有亲和力。对于一些教员来说,这似乎是一道难题。

既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忽视学员需求,也不能单纯为了获得好评迎合学员胃口。于是,祁由强所在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剖析会,他们还邀请本科学员、研究生学员、军士学员和学兵等参加剖析。

“我们中很多人毕业后都会成为军队政治工作的实践者,确实需要专精化的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在书本中‘挖深井’钻研知识点,通过现地教学、实践学习或情景授课等方式延伸课堂同样重要。”本科毕业后又回到学院参加初级指挥教育培训的学员谢修来的话,引发教员们深思。

该院政治理论教研室有一段辉煌的历史,曾多次获得全国全军表彰。然而,不少教员反映,面对新时代青年官兵思想特点,曾经的一些教学经验,如今很难掀起学员内心的波澜。

“由于多数班次学员在校时间较短,以往的思政课更偏重于理论传授。”祁由强说,“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射到书本以外的方方面面。”

这次剖析引起学院党委重视,他们广泛调研思政课教员和各层次学员队伍,了解一堂好课的条件和标准。

海军勤务学院教员与学员交流讨论。庞昌凯摄

学员们认为——思政课内容严肃,但表现形式可以活泼;学员不一定总是受众,也能扮演讲述者;希望课堂上有一些辩论赛或红蓝对抗式的思想博弈……

教员们认为——现地教学吸引力很大,但课时有限,如果可以足不出户进行实践教学会事半功倍;讲好一堂思政课的标准,不光是给学员充电,还应能不断提升个人能力,让自己充满电……

矛盾和呼声浮出水面,分析调研情况后,该院党委一班人意识到,思政课改革建设需要一个综合性载体,满足教员、学员的思想和行为需求。

一年后,“大思政中心”应运而生。

“跟上时代的步伐,课程改革呼唤‘平台之变’。”该院领导说,“大思政中心”设计了思政综合厅、思政云阅读、思政云视听、思政训练室、思政练兵场等区域,旨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打造大师资、大资源、大平台。

“大思政中心”建成不久,思政课教员王楠斐在思政综合厅影视资源和思政云视听音视频剪辑功能加持下,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配音秀。

“爸,你是不是谁都不怕”“心里不虚就不怕!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就不会畏惧别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是一样的”……学员张天烨和郑润豪站上舞台,扮演电视剧《功勋》中的于敏父子,配合剧中画面,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现场配音“对手戏”,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充分展现出来。舞台下,不少学员的眼眶里泛起泪光。

“这堂课,让‘大思政中心’建设的意义有了具象化的表现,教员的课堂设计灵感有了实现平台,学员的知识驾驭能力有了展示舞台。”祁由强说。

大平台更要发挥好“孵化”作用

文职教员王斌斐没想到,让自己顺利通过试讲的竟是一面镜子。

入职前,王斌斐的简历并不出彩。与教研室许多博士教员比起来,他既不是名校毕业,学历又相对普通,所以在入职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常常感到不自信。

如何树立自信?李铮建议王斌斐到“大思政中心”找找答案。

王斌斐来到“大思政中心”思政训练室。房间里的陈设让他眼前一亮: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摆放着一张讲台,一个提词器和一架录像机。最吸引他的是一面嵌在讲台正前方的镜子,能够实时反馈他的一举一动。

王斌斐开始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僵硬、眼神飘忽、肢体语言混乱。第一次尝试,让王斌斐快速定位到自己的不足。

为了调整好节奏,王斌斐利用提词器控制讲课语速,再次尝试两三遍后,他竟可以熟练掌握停连技巧。

“找到节奏后,我慢慢进入了状态。”练习一周后,镜子中的王斌斐悄然发生了变化。随着讲课中感情的自然流露,他的表情渐渐自然,目光时而柔和、时而坚定,肢体动作落落大方……

当然,“大思政中心”给王斌斐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他还用录像机把试讲过程录制下来反复观看,查找自己的更多不足。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快,王斌斐找到了自信。

“大思政中心”为王斌斐提供了成长“快车道”。通过不断打磨,半年后,他在一众试讲教员中脱颖而出,拿到正式授课的“通行证”。

文职教员汤兴伟常常感叹,课程“对胃”,课堂才能“对味”。

“我讲授的第一门课是《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以为法律知识是我的强项,没想到栽了跟头。”此前,汤兴伟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律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说服别人。讲课同样要求有好口才,所以他理所当然地在两者之间画了等号。

然而,此法非彼法。

“《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大的区别在于‘军人’二字,如何体现课程特点是我面临的难题。”汤兴伟说,他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寻找课程与学员的“黏合剂”。直到分析了两次天津大学某学院颜教授的授课交流,他有了灵感。

两年前,汤兴伟听了颜教授讲的一堂课。3个小时的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课后学生们还意犹未尽,这堂课让汤兴伟印象深刻。两年后,颜教授受邀到“大思政中心”授课,再次听到颜教授的课,汤兴伟有了更多感受。

“只有知道受众是谁、需求是啥,才能打造出‘金课’,这是教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汤兴伟领悟到颜教授的讲课魅力所在后,及时制作了一份《军士学员法治素养调查问卷》,设置学员平时学习法律知识的途径、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等问题。回收问卷后,他认真分析学员的学习诉求,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课程。

果然,课程很对“胃口”,学员们对课堂的认可度逐渐走高。不久后,汤兴伟带着这堂课顺利参加海军政治理论教员比武。

“大平台更要发挥好‘孵化’作用。”该院领导介绍,近年来,该院利用“大思政中心”,培养出了一批能站上越来越大舞台的“大先生”,“孵化”出了越来越多受好评的精品课。

让信仰的种子在心灵土壤中生根发芽

一次课堂分享会,让学员湿了眼眶。

今年9月,来自联勤保障部队部分专业的文职人员来到该院参加培训。教员张晓艳在授课中发现,部分学员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

“其实,文职人员的思政课好上也难上。好上是因为他们中大部分人对军营的了解就像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绘最美的画;难上也因为他们是一张白纸,缺少相应经历,与基层官兵很难产生精神共鸣。”张晓艳说,想让文职人员坚定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在起始阶段就打好思想根基。

如何让文职人员的思想快速融入这堂课?“大思政中心”里,张晓艳把课堂交给了学员。

前期,张晓艳了解到有的学员曾有过服役经历,这是他们带来的“精神富矿”,如果说书本上的知识体会起来很遥远,朝夕相处的战友故事则生动鲜活。

于是,张晓艳就地取材,让班里的退伍战友分享军旅记忆。

“缺氧不缺信仰,艰苦不怕吃苦。三月的新藏线上还有积雪,可是阻挡不了战士们的训练热情。海拔4300米的高原上,我们纷纷写下请战书,请求去往边防哨所……”曾服役于陆军某部的王洁说。

曾服役于被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部队的朱辰玺接着说:“‘八连必胜’的呐喊是我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撑。一次射击比武时,空气中的热浪熏得我睁不开眼,射击后气浪掀起的沙子嵌入我的皮肤。即使血水和汗水浸透衣衫,我们也没有后退……”

“每当看到歼-20搏击长空,我就感到自豪。一次,我有幸参与歼-20某项性能测试,当时,风雪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因为我从事的是一份光荣的事业……”曾服役于空军某部的刘昌说。

从新平台到“心”平台。战友们的分享让学员吕向楠热泪盈眶。分享结束后,他说:“从事这份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勇于担当!”

“一堂思政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让学员产生了多少思想认同。”张晓艳说,思政课不是自说自话,要让信仰的种子在心灵土壤中生根发芽。

前不久,教员杜英璐带领军士学员到驻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现地教学。他们从“为追求真理不懈探索”“为民族解放建立功勋”“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三部分,探寻周恩来同志的信仰根基。

一枚纪念章让学员万磊驻足。这是周恩来生前佩戴过的纪念章,上面闪着“为人民服务”几个金色的字,它静静地立在展架上。

“我们要为什么而读书?我们要为什么而奋斗?”这枚纪念章激起万磊万千思绪。

展厅结尾处的留言板上,万磊工整地写道:“我要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读书;我要为建设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而奋斗!”

杜英璐看见,学员们相继走到留言板前,写下自己的感受。她说:“这堂课,我在学员身上看到了信仰感召的力量。”

此刻,“大思政中心”的功能实现了闭环:锻造能力过硬的师资团队,打造深入人心的精品课程,让精神信仰在学员心中扎根。

“我们期待‘大思政中心’为思政课注入更多能量。”该院领导说。

一个问号引出一堂课

■王汉唐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  芮

“‘大思政中心’,是和问号‘交朋友’的地方。”

海军勤务学院某教研室主任李铮的这个感触,源自一次视频课上的提问。

那天,李铮来到学院“大思政中心”思政云视听教室观看主题为“教学设计升级”的示范展示视频课,授课人是来自清华大学的思政教师李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内容,我们每名思政课教师都很熟悉。”李蕉抛砖引玉。

顺着李蕉的思路,李铮点点头。此刻,他的身份是学生,然而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他作为教员,常常给学员讲解这部分内容,所以这句话他很清楚。

“请大家想一想,1917年的一声炮响,为什么过了两年,直到1919年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送到中国?”李蕉问道。

为什么?一个问号横在李铮心头。平时讲到近代史,这个知识点会很自然地滑过去,就像约定俗成的一句话。学员们从未问过为什么,李铮似乎也没有思考过为什么。

“这就是思政课教师要思考的课堂设计。”李蕉说,想要打开学生上课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上课积极性,就要善于在课堂上画问号。这个问号很关键:问得过于简单,无法开启学生的头脑风暴;问得过于复杂,很难与学生的知识储备产生共鸣。

熟知非真知。牵引课堂的问号如何画?李铮似乎有了答案:选取学生既熟悉又不甚了解的知识点。正如李蕉举的例子,用耳熟能详的内容,帮助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知识。一堂视频课,让李铮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案。

“大思政中心”内,这样的数字视频课有很多,这样的思考时常上演。

不久后,李铮对自己的教案发起了一场自我检视:他把曾经容易忽视或者经常一笔带过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梳理,同时升级教育模式,利用“大思政中心”思政综合厅的史料、影视、红色场馆资源,为学员设计一堂别出心裁的思政课。

这天,李铮的课堂也是由一个问号开启。

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

很快,学员黄海鹏流利地回答出课本上的标准答案。

“如何理解这几个字?”第二个问题抛出,教室里鸦雀无声。

正当学员们面面相觑时,思政综合厅巨幅曲屏上播放出《大决战之淮海战役》电影片段。电影中,老百姓自发为战士们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抢修道路。

电影资料播放结束后,李铮再次提问:“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军参战人数少,胜利的信心从何而来?”

“观看这段历史影片,我们可以看到除了60万军队,还有543万支前民工发挥着重要的后勤保障作用,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就能依靠人民创造出历史伟业。”黄海鹏回答。

“对,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含义。”听到这里,学员们深受启发。在李铮设计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和鲜活生动的影视剧引导下,学员们拉直了心中的问号。

“大思政中心”是设计问题的地方、寻找问题的地方、解决问题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思政教员在这里找到思政课教学的真谛,越来越多的学员在这里领悟到思政课堂的魅力。


作者:朱 祥 王汉唐 李 芮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