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陆军某炮团宣传干事崔令才为全团官兵拍下一张张照片——
致我们永远年轻的战火青春
■崔令才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93岁抗美援朝老兵胡明在战场上为全师官兵拍摄3000余张照片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详见《中国国防报》2024年11月12日3版)。感动之余,我不禁想起30多年前自己在陆军某炮团任宣传干事时,也曾穿梭于枪林弹雨,为战友们拍下一张张战地照片。
1985年初,我随部队奔赴边境一线,执行战地报道任务。一天,团首长向我下达一道命令:“给咱们团的官兵都拍张照片吧,寄回老家报个平安,也给大家留个纪念。”我立刻领会到,这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受领任务的我,所幸不辱使命。
一晃多年过去,回忆当年时光,别有沧桑之感。照片背后的故事,却永远年轻。
那天,我乘坐卡车穿越敌人的封锁线,来到一个无名高地。听说要拍照片,驻守阵地的官兵非常高兴,纷纷整理着装,有的还挎上冲锋枪。
山东历城籍战士王树洪,当时刚执行任务回来。镜头前,略显腼腆的他把双手背在身后,露出笑容(图①)。
拍照时的欢声笑语还萦绕在大家心头,谁也没想到,十几天后,年仅20岁的王树洪在抢运物资时,被无情的洪水夺去生命。
王树洪牺牲后,他的母亲对着那张照片日夜哭泣。当地政府登门看望,多次问这位母亲有什么心愿、需要什么帮助时,她只是说:“我儿子为国牺牲是光荣的,我没有特别的要求。如果可以,我想把他的照片放大挂在堂屋,留个念想。”
这位母亲说到做到,后来即使家里承包的庄稼地因旱灾损失严重,也谢绝有关部门的照顾,自己养鸡养猪贴补。弥留之际,她把大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你弟弟的照片,要永远挂在咱家堂屋,让子孙后代知道,咱家是‘光荣之家’……”
那张照片,一直挂在他们家的堂屋。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拍照片,危险如影随形。那天,驾驶员王荣强开车载着我去为官兵照相。本想选一处好的景致先给他拍一张,没想到山里天气变幻莫测,接连遇到大雾和暴雨,我只好作罢。
次日,我们沿着山沟继续前行。走着走着,车后方突然传来巨响。我扭头一看,汽车刚刚驶过的地方发生山体滑坡。好险!要不是王荣强开得快,我们肯定会掉到山沟里,后果不堪设想。
来到指挥连驻地,我看到官兵正从意外塌方的工事向外转移。这次事故,指挥连没有官兵受伤。由于他们要抢运物资、重修工事,我们只好转道去一营二连阵地。
还没抵达二连,就听到隆隆炮声,原来二连正遭敌人炮击。下车后,我和王荣强立即加入搬运炮弹的行列。战友们英勇作战,很快把敌人打“哑”了。
战斗结束,指导员宣布照相,全连欢呼雀跃。炮手扛着炮弹照,计算兵站在火炮旁照……王荣强也拉上二连的几名驾驶员,精神抖擞地在汽车前照了一张合影(图②左一为王荣强)。
在三营九连三班的直瞄炮阵地,我与三班战友并肩坚守多日。在兄弟连队协同下,三班精准打击数个敌人火力点,战果显著,正、副班长赵勇和刘胜利后来分别荣立一等功。战斗间隙,我为三班战友拍下不少照片。
副班长刘胜利心思细腻。他认真整理好军装,擦净脸上的烟尘,手扶火炮拍下一张照片(图③)。那张照片,将他勇敢无畏、朝气蓬勃的气质很好地展现出来。
媒人拿着照片给他老家县医院护士冉兆霞看。姑娘被刘胜利的形象吸引,回家后对父母说:“刘胜利是功臣,人长得精神,也很帅气……”
爱情之花,在那一刻悄然绽放。
一年后,刘胜利退役回到地方,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后来,每当有要好的朋友问起他们恋爱的经过,冉兆霞总会指着挂在客厅的那张照片开玩笑说:“看,这就是我的全部恋爱史。”
30多年过去,我拜访了刘胜利一家。当年的小两口变成老两口,他们的独生儿子也当了父亲。唯一没变的,是刘胜利当年在炮位拍下的那张照片,依然挂在客厅里。
站在那张照片前,我久久凝视,满心感动。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