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军区充分发挥民兵自身优势传播好声音——
特色宣讲队活跃在巴山蜀水
■袁 钰 李嘉浩 黄 艺
冬日的川西高原,苍黄遍洒,辽阔静谧,牛羊漫步其间。
“嘚嘚,驾……”随着一声吆喝,四川省阿坝县“民兵马背宣讲队”出发了。他们蹚过水沟,穿过草甸,到达草原深处的格玉村。
“全会明确,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围坐在火炉前,宣讲队员为牧民们讲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起畅谈当下、憧憬未来。
“宣讲队为我们带来党的好声音,让我们及时了解党的惠民政策。”牧民老党员索东说,“虽然我们住得远,但经常能见到宣讲队员的身影!”
阿坝县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境内地形复杂,农牧民居住分散。“民兵马背宣讲队”队长普布次仁介绍,为了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听到党的声音,了解最新政策,“民兵马背宣讲队”自1996年成立以来,队员们骑马穿梭于山区牧民点,宣传上级精神和党的惠民政策,足迹遍布全县80余个行政村。
组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民兵宣讲队伍,开展理论政策、国防教育等宣讲活动,是四川省军区充分发挥民兵自身优势,提升教育质效的有力举措。
北川羌族自治县组织能歌善舞的羌族女民兵成立“云朵上的宣讲队”,在转山会、龙灯会等民族节庆上开展宣讲;德昌县针对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成立“女子民兵骑行队”,发挥灵活机动优势,走村入户进行宣讲;珙县所处的宜宾市是赵一曼、李硕勋等革命烈士的故乡,红色资源丰富,为讲好本土红色故事,“兵教师宣讲团”应运而生……一支支各具特色的民兵宣讲队伍,在巴蜀大地先后涌现。
“覃教官,这次就让我来讲固军坝起义吧!”今年9月,站在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前,参加万源市下半年役前教育的准新兵李杭主动要求。
看着李杭坚定的眼神,“民兵挎包宣讲队”队员覃达勇心中感慨万千。5年前,覃达勇作为“民兵挎包宣讲队”一员,到固军中学开展红色宣讲,深情讲述万源保卫战的战斗故事,扣人心弦的情节让在场师生散场后仍久久不愿离去。正是那场宣讲,在李杭心里埋下从军报国的种子。
“小小挎包里装满‘红色种子’。”“民兵挎包宣讲队”队长谭跃顺介绍,90年前,万源保卫战打响,中共川陕省委成立“红军挎包宣传队”,以錾子、粉笔、板刷“老三件”作为主要宣传工具,在万源地区宣传党的声音、巩固工农政权。2019年,万源市人武部组建由民兵骨干组成的“民兵挎包宣讲队”,组织队员走进政府机关,走上学校讲台,走到田间地头,大力宣讲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宣讲在接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如今,“民兵挎包宣讲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一张名片,曾经的“老三件”也变成了“宣讲资料、学习笔记、宣传手册”这“新三件”,宣讲内容更新优化,宣讲形式丰富拓展,宣讲效果更加显著。截至目前,“民兵挎包宣讲队”已累计开展宣讲60场次,听众达1700余人次。
“看着王武寨民族小学学生了解的革命故事越来越多,我打心底里高兴,工作起来更有干劲。”这是珙县“兵教师宣讲团”、孝儿镇民兵吴化均在宣讲笔记本上写下的一段话。
珙县地处乌蒙山区边缘,交通相对闭塞,地形复杂破碎,辖区部分学校地处偏远。受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限制,国防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总体教育质效不够理想。2020年,珙县人武部牵头,联合县宣传、教育等部门,在民兵中挑选军事素质过硬、表达能力较强的队员组成宣讲队伍,走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在宣讲时队员们身着迷彩服,学生们一口一个‘兵老师’地喊着,‘兵教师宣讲团’的名字就由此而来。”珙县人武部领导说。
“学校开展国防教育虽然具备一定基础,但存在系统性、连贯性不够的问题。”珙县人武部领导介绍,为此,他们组织队员采撷宜宾本地红色故事,精心编写以赵一曼、李硕勋、余泽鸿等革命先烈事迹为主体的宣讲教案,不仅用家乡人、家乡事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也进一步规范了开展国防教育的基础教材。
有了好的教案,更需要好的授课模式。珙县人武部领导介绍,今年,“兵教师宣讲团”立足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联想丰富的特点,创新采取“宣讲+话剧”模式演绎革命故事,将珙县革命烈士的成长经历,通过一人讲述、多人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国防教育变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如今,“兵教师宣讲团”已有成员28人。4年来,他们走遍辖区27所中小学校,受众达4000余人次,筑牢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崇军尚武的思想根基。
四川省军区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吸纳更多优秀民兵骨干加入宣讲队伍,同时继续加大对民兵宣讲队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争取用更新颖的宣讲形式、更丰富的宣讲内容,在巴蜀大地传播更多好声音。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