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的课堂 美好的相遇
——湖南省常德市建立跨区教育合作机制提升学校国防教育质效
■程震寰 杨奇帅 盖潇帅
11月29日,常德市第二中学“国防班”学生在该市红色地标常德抗洪纪念碑前,聆听常德女子民兵学习宣讲队讲述国防故事。程震寰摄
“你知道军校是什么样子吗?我知道。那里有许多挺拔的大树,还有好多解放军大哥哥、大姐姐,他们肩膀上都扛着‘一道杠’。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看见我,还微笑着和我以手比心……”
快到学期末了,湖南省常德市剪市镇中学六年级学生李玥,仍会在国防教育课上,向同学“炫耀”他去国防科技大学参观的事。
国庆节期间,常德军分区、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剪市镇中学20多名师生代表到国防科技大学参观学习。那是李玥第一次走进军校校园。一草一木,近在眼前,让他对军校、对老师所讲的国防教育课都有了新的认识。
剪市镇中学是一所偏远乡村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国防,学校专门建起了国防教育长廊。可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学生们很渴望走出课堂、跳出书本,去到真正的军营”。
“其实,无论是偏远山区学校,还是市内学校,都面临一道国防教育难题:那就是课堂离部队、距军人远,学生们听得多、学得多,真正见到的少。”常德军分区领导说,该市建立跨区教育合作机制,推进开展“体验式”国防教育活动,正在逐渐改变这一局面。
下半年新兵入伍前,湖南文理学院的学生陈雨萱饱享一场“国防教育盛宴”。那天,学院承办全市欢送新兵仪式,校园主干道上搭起红彤彤的出征门,两侧挤满上万名前来送行的社会各界群众。与此同时,学校的大屏幕上,还滚动播放着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张陆为家乡入伍新兵录制的寄语。
更令人瞩目的是,欢送新兵的队伍中,还有50余名胸戴军功章的参战老兵和立功军人。陈雨萱说:“国防、军人,以及军人的荣光,在人潮涌动、锣鼓喧天的出征大道上,一切都被具象化。”
“高质量的国防教育活动,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作支撑。”市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伍玲介绍,他们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全市大中小学教育需求进行综合评估,据此发布首批优质国防教育资源清单以及通联方式,进一步完善军地校三方协作机制,着力提高国防教育实效性和吸引力。
目前,该市已与参战老兵、功臣模范、烈士遗属、特色民兵分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群体,以及“董存瑞连”、“小白杨”哨所、一江山岛纪念馆等100余个英模单位、军事院校和红色景点,建立国防教育合作关系。
9月下旬,一场跨越3000多公里的“云端”国防教育课,在常德市第三中学、“八一爱民学校”磐石中学、“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西湖小学等学校同步开讲。那天,新疆军区某部官兵以视频连线方式,向师生们展示了步战车、步枪等武器装备,讲述了“英勇顽强攻取皋兰山”荣誉战旗背后的战斗故事。
当日,常德市第三中学“国防班”学生格外高兴。他们收到了一面来自支普齐哨所的五星红旗。那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远的边防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被称为“在那遥远的地方”。
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该学校师生和哨所官兵异地同升一面旗。大屏幕上,学子与官兵同框。看着官兵黝黑的皮肤和干裂的嘴唇,“国防班”学生李铁君深受感动。“以前,我只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过边防军人,怎么也没想到,竟然能以这样的方式,与那些最可爱的人相遇。电波相连,仿佛能感受到那遥远的心跳。”
时代在发展,课堂在延伸。常德军分区政治工作处领导介绍,随着“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他们利用“云课堂”、直播“云”览等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活动内容,让教育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限制,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国防的距离。
据了解,烈士纪念日前夕,该市澧县500余名民兵和师生与开山岛守岛民兵视频连线,共话“人民楷模”王继才守岛精神,并线上参观王继才纪念馆。市融媒体矩阵动态更新国防教育资源库,实现学校国防教育精品课程全域共享。
常德市领导表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将在军地联教联育上持续加强探索创新,以更大合力推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