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工作室”:一个人带出一群人
■何 阳 吴则希 袁思远
“黄博士,采用咱们工作室改进的方法之后,队里制造出来的成品更符合装备保障需求了!”近日,在西部战区陆军某装备保障队修理训练现场,军士雷英豪手持崭新的卡口零件,兴冲冲地对该队高级工程师黄大山说道。
雷英豪所说的工作室,成立于4年前。当时,该队面临骨干人才分流断档等现实困难。如何将困局变成新局?队领导决定,由黄大山领衔成立工作室,充分发挥修理尖子作用,采取以老带新、科研示范、集中攻关等方式,立足自身培养科研、维修人才。成立4年来,这支新生力量,积极遂行维修保障任务,全力保障装备效能发挥,参与军队科研项目10余个,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专著3部,“大山工作室”由此声名远播。
2017年,完成博士学业的黄大山来到保障队,面对大家“学历这么高,到底能不能干事”的质疑目光,以及“能在基层干多久”的猜测,他全身心投入到装备修理一线。在某次赴高原驻训任务中,黄大山带队负责巡检巡修、支援修理,检修故障装备多台,排除故障多处,圆满完成任务。同时,对高海拔、高寒环境下的装甲车部件维修保障有了新思考。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战友们的认可。
此后,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拼搏精神,黄大山先后完成某型装备高原适应性改造、维修数字化平台系统模型设计等科研任务,并对多种型号装甲装备修理流程与验收标准进行了规范,很快成长为专家型人才。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大山工作室”成立后,队党委为工作室购置专业设备,为科研提供硬件支撑;成立学术技术委员会,加强技术革新工作组织领导,让科研更有前瞻性;畅通项目申报、审批流程,助力提高工作效率;安排队里两名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定点帮带,每年安排工作室成员外学外训、挂职培养、到院校进修,增强大家的荣誉感、获得感。
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场硬仗,是迎接某型坦克中修能力资格认证。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型主战装备,要在短时间内形成中修能力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大家的目标很明确:高分通过认证!
为此,他们前往友邻单位现地开展“试中修”活动。在没有工厂专家指导、没有完善设施的条件下,黄大山带队从零开始,逐个零部件拆解鉴定,逐台装备反复摸索,连续奋战2个多月,总结出修理规程、故障排除手册、必换件清单等技术资料改进意见,配套研制出各类台架吊具。最终,他们高分通过考核,获得该型坦克中修能力资格认证。
从一开始只有一名核心成员,到现在拥有20余名老中青人才骨干梯次搭配的维修技术团队,“大山工作室”在一个又一个重大任务历练中成长壮大,“大山”也有了新寓意——他们用大山一般的坚守与坚韧,扛起如山的使命。
从拆装套筒等工具改良,到炮塔放置架、减震座椅等改进优化……近年来,随着一项项成果出炉,工作室多名成员被评为科技英才和技术尖子,进入计量、质量、维修和管理专家库。在他们的指导下,该队参加并通过技能鉴定考核技术骨干达数十人,多人在军地工匠人才技能大赛中斩获殊荣,技师和高级工数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