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亦“敌”亦师:一支蓝军队伍的“角色观”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1-06 11:23:04

    迈向深蓝的“结业考核”

    ■朱敏煜 王锐进

    冬日黄海,风高浪卷,一场反潜训练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作战指挥室内,红方舰艇编队指挥员王兵严阵以待:前段时间他来到海军某舰艇训练中心接受培训,如今即将结业迈向深蓝。今天的反潜训练,就是他们这群官兵在训练中心完成培训后,检验学习成果的“结业考核”。

    抵达目标海域,两艘舰艇破浪前行,连接的拖曳声呐正实时监测着潜艇方位。听音室内,声呐战位值班人员头戴耳机,紧盯面前的显示屏,随时观察声波变化。

    后方指挥大厅里,看到红方各项指令有条不紊地下达,坐镇蓝方的某舰艇训练中心丁参谋默默点头。“舰艇与潜艇博弈,需要十足的耐心。”丁参谋介绍说,此次反潜训练特意选在水文条件复杂的区域进行,就是为了给舰艇编队提升训练难度。

    海面上,王兵指挥着舰艇编队缩短间距,尽可能减少探测盲区。他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此前经历过的一次失利,在他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次反潜训练,因为已经用模拟系统推演完战斗过程,王兵感觉信心十足。可是到了实际对抗时,他们监听许久,仍未搜寻到“黑鲨”的踪影。王兵心头一沉,耳畔已传来后方指挥部的通知:蓝方潜艇顺利突破封锁区,此次对抗红方失败。

    复盘时,王兵才知道,蓝方潜艇利用探测盲区与地形特点加速突破封锁区,最后“逃之夭夭”。

    “课堂上并没教过这种情况的应对方法,昨天模拟推演也没有包含水文地形要素。”面对王兵的质疑,导演部毫不客气:“战场对抗,哪来的固定脚本?”

    “窠臼禁锢思维,创新把握先机。”这是老师传递给学生的宝贵经验。在该中心,老师们给王兵拟定的“难题”并不少见——为舰艇官兵传授战斗技巧后,他们总要灵活调整对抗情况,让学生在适应变化中淬炼实战意识。

    “最后一次对抗,得让蓝方看到我们已经不一样了!”王兵给舰上所有官兵打气。

    随着红方舰艇在海面上游弋搜索,甲板上一架反潜直升机桨叶飞旋,迅速升空。舰机协同配合,一张“猎鲨”天网就此铺开,打了蓝方一个措手不及。

    海天之间,蓝方潜艇最终无处遁形,被红方模拟导弹精准“命中”。

    “哪来的直升机?”走下演训场,丁参谋难掩好奇:红方兵调表上,并没有标明要出动反潜直升机。

    给了老师一次“惊喜”的王兵回答道:“反潜科目中,舰载声呐与直升机吊放声呐等装备经常协同配合。这次训练并没有规定不能出动空中兵力,所以红方在征得导演部同意后,主动‘借力’协调直升机参加战斗。”

    相同科目的对抗训练,截然不同的对抗结果,见证着一位指挥员理解战场、思考战场、钻研战场的历程。

    一场又一场对抗中,学生踌躇满志,不断设想着战场之上,真正的敌人会以什么方式出招;老师满怀期待,下一个学生交出的答卷,又会有怎样让人眼前一亮的做法。

    他们都十分清楚,一切皆存变数,一切皆有可能。这是“结业考核”中,师生双方共同学习的胜战机理。

    亦“敌”亦师:一支蓝军队伍的“角色观”

    ■解放军报记者 毕笑天 特约通讯员 王冠彪

    06acd878d4e591cb8a849ba56a375a4c.jpg

    受训舰艇进行海上航渡训练。王磊 摄

    如何对待一支在战场上屡次发难的蓝军?

    有人“耿耿于怀”,恨不得摆开阵势继续较量一番;有人小心翼翼,希望在下次对抗中减少失误。

    对于在海军某舰艇训练中心参加培训的官兵来说,他们心中往往更添一份敬重。因为这里是他们迈向深蓝的一道关卡,这里的蓝军队伍,是检验他们学习成果的“考官”。

    在训练中心官兵看来,要想让受训部队有所收获,必须当好“磨刀石”,用一次次红蓝对抗反复淬炼他们的实战意识。

    对抗训练,贵在共谋打赢。从海军某舰艇训练中心驶向大洋的官兵会记得,这里有一支亦“敌”亦师的蓝军队伍。

    成为合格蓝军的关键,在于把握“未知变量”

    谈起锻造一支过硬蓝军队伍的初衷,训练中心干部李国强感触颇深。

    那年,该中心对3艘驱护舰进行整体能力评估。通过评估后,这些舰艇就要加入战斗序列,驶向深蓝。这样的考核,作为考官的李国强和战友早已轻车熟路。

    大海之上,硝烟弥漫。3艘舰艇刚抵达陌生海域,战斗警报随即拉响:“有不明目标向我近飞!”号手迅速就位,舰艇官兵有条不紊地展开操作。

    看着显示屏上蓝方战机的行动路线,考官李国强却陷入沉思:“以前组织考核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次站在红方角度观察,只觉得蓝方行动轨迹是那么清晰明了。”

    与此同时,舰艇控制室内的操作手已展开自主抗击。刹那间,火舌喷涌,数枚炮弹脱膛而出,成功将来袭目标击毁。舰内广播传来表扬,官兵们备受鼓舞。李国强则眉头紧锁:考核的每个步骤都是按照规定动作进行,如果在真实战场上,敌人哪会如此简单地发起进攻?

    复盘总结会上,李国强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当前训练考核,“敌人”通常由队友或兄弟单位担任,相似的作战平台与相同的训练理念、训练模式,使得对抗缺少“未知变量”。

    “模拟对抗中,如果把特情设得很简单、把对手想得很‘笨’、把作战环境布置得很熟悉、把作战进程设计得很顺畅,这场对抗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李国强感慨。

    红蓝对抗训练,只有多注入“陌生指数”,才能提高“打赢底数”——这句话,渐渐成为该中心官兵的共识。于是,他们决定自主建立一支能有效磨砺舰艇部队的蓝军力量,真正把对手演像演活。

    在该中心党委支持下,李国强带领官兵展开摸索。他们设立蓝军分队办公室,并建立模拟各类对手的数据库,对武器装备、资料情报、作战思想等信息分类整理,作为研究战法训法的依据。通过定期组织蓝方指挥所训练,他们有意识地学习各类对手的装备使用与战术运用手段,调配指挥所编组,将模拟内容精细化具体化,力争做到形神兼备。

    “只是学习模拟,不足以成为一支优秀的蓝军。‘形似’只是第一步,我们必须在模拟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升,争取向‘神似’的方向迈进。”李国强说。

    检验蓝军建设成果的机会很快来临。那年深秋,一场舰机对抗训练在海天之间打响。

    蓝方战机从低空袭来,快速抵近红方舰艇。然而,战机与舰艇的距离依然超出机载导弹的有效射程,如果继续向前突进,则有暴露自己的风险。

    后方导调大厅,众人都无法确定蓝方该进攻还是放弃。李国强盯着屏幕暗自思忖:“要是在真实战场上,敌人会如何抉择?”

    赌一把!接到后方指令,蓝方战机在继续低空突进后立即发射“导弹”,紧接着掠海飞行快速后撤。电光石火间,红方舰艇来不及反应,只能看着战机扬长而去。这场对抗训练就此尘埃落定。

    “战场博弈没有教材范本。要想成为一支称职的蓝军部队,就要在对抗中大胆尝试,在出人意料处果断发难。”演训结束,蓝方指挥员感慨道。

    不同科目轮番上阵,蓝方奇招频出,红方不断反击。在一场场攻防对抗中,这个训练中心正加速建成一支攻防兼备、形神兼具的专业化蓝军队伍,并持续探索集成化作战单元对抗、实案化合成对抗、模拟化联合体系对抗的新路子。

    “我们这支蓝军队伍,如今已经是让很多部队头疼的‘假想敌’。”李国强自信地说。

    借助科技手段“还原”战场,让官兵练到“心中有数”

    走进训练中心某大厅,键盘声声、荧屏闪烁,正前方的态势显示屏清晰标注着“敌”我双方的兵力动向,一场红蓝模拟对抗激战正酣。

    战斗胶着之际,蓝方突然获得增援,电子打击能力倍增。在“敌”电磁压制下,红方通信受阻,而此时,他们已进入导弹发射倒计时。

    “加紧恢复与上级通信。”随着红方指挥员一声令下,官兵立即展开紧张抢修。距离发射时间仅剩一分钟时,通信终于恢复正常。

    “这场对抗我们虽然赢了,但实属险胜。”红方卢参谋吁了一口气,准备参加接下来的复盘会。

    “等蓝方人员赶来现场,是不是还需要一段时间?”记者发问。卢参谋却笑着指了指身后几步之遥的办公室:“这里就是蓝方指挥所。”

    原来,刚刚进行的这场模拟对抗训练中,剑拔弩张的红蓝双方,就坐在彼此身后相互出招。

    对抗可以远隔千里,也可以近在咫尺。该中心设有多套指挥所设施,红蓝双方可以灵活选用,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多轮攻防对抗。每次训练结束,对抗双方都会立刻组织复盘交流,调整优化行动方案,在一次次过招中不断磨砺作战本领,有效提高训练质效。

    近年来,该中心先后升级多套对抗系统。他们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采取态势推送、指控注入等方式构设攻击态势,打造了一个个多维多域、数实结合的红蓝对抗场景。同时,通过收集数据信息、强化数据融合,他们建立起多个作战“场景库”“战法库”“兵器库”,成功强化数据为战的服务效能。

    李国强还记得,红蓝方指挥所建设之初,有人曾对对抗系统提出疑问——仅是模拟推演,缺乏真刀真枪的现场感,到底能不能真正提升练兵备战效果?

    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推演同样是现代战争的关键环节。借助科技手段‘还原’战场,既节省成本,还能让每个战位上的官兵练到‘心中有数’。”

    前不久,上级机关要组织一场实兵演训,该中心担负蓝方作战指挥任务。由于蓝方涉及兵力较多、时空关系复杂,既要实现预定的供靶、拦截任务,又要确保兵力安全,中心所有人都感到压力巨大。

    “那就先在数字战场上较量一番!”说干就干,该中心官兵立即行动起来,由蓝方指挥所人员模拟蓝方兵力,红蓝对抗系统保障人员模拟红方兵力。他们按照预定时间节点组织兵力对抗,指挥员与参演人员根据模拟推演情况反复研讨,提出修改方案。

    模拟、复盘、调整……经过5次反复推演验证,蓝方每名官兵都对自身兵力位置和行动了如指掌。同时,他们发现某装备运用可能存在时空交叉的问题,立即对方案细节作出调整,确保“考题”不出纰漏。

    演训当天,凭借前期所做的充足准备,该中心抽组的蓝方分队让红方吃尽苦头。对抗结束后,该中心受到上级机关点名表扬。

    近年来,该中心官兵努力让模拟训练更贴近实战,一方面促进部队提升打仗本领,另一方面也将蓝军这块“磨刀石”磨砺得更加坚硬。

    除了大力开发红蓝对抗系统外,该中心还坚持提升科技化练兵水平。他们将高科技手段融入日常训练,升级改造模拟训练装备,研发训练数据管理系统、无人机检靶系统、训练数据复盘系统、模拟仿真系统等,不断提升训练科技含量,努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战场胜势。

    既要“制造困难”,更要给出“解题思路”

    夕阳西斜,海面上泛起点点金光。海军辛集舰解缆出航,准备奔赴某海域执行任务。码头上,该中心教员张铭帅默默伫立,目送着辛集舰逐渐远去。

    一年前,辛集舰来到该中心受训。该舰官兵需要在这里经历一段长期培训,合格后才能正式参加战斗。在培训期间,以张铭帅为代表的教员们既要担任良师传授技巧,又要随时化身对手检验教学成果。

    记得第一次对抗训练,辛集舰在抗击蓝方发射的导弹时一发未中。这样的成绩,让全舰官兵都有些垂头丧气。

    难度设置是否过大?该如何调整对抗强度?看到这一情况,扮演蓝军的教员们开始反思。

    “对抗强度要根据舰艇当前作战水平动态调整,让官兵在有所收获的同时保持士气,逐步掌握各个科目的战斗技能。”张铭帅说,“作为蓝军,既要‘制造困难’,更要给出‘解题思路’。”

    一艘驱护舰要从该中心“毕业”,需要经过作战基础、作战能力等多领域多科目培训。教员们不断调整对抗计划,让训练从易到难。在一次次迎接考题、一次次攻防对抗的过程中,辛集舰逐渐立起一艘大国战舰应有的模样。

    那天,辛集舰迎来此次阶段性培训的最后一个科目——他们需要在2小时内阻拦蓝方舰艇突破封锁海域。

    舰艇控制室内,口令声、通话声此起彼伏,红方指挥员紧盯态势台,时刻关注蓝方动向。“报告,蓝方舰艇抵近我封锁海域!”对手逐渐逼近,值更官立即向指挥员汇报。

    交涉未果,指挥员迅速下令调整战舰航速航向。蓝方舰艇也不断调整自身位置,双方舰艇缠斗在一起,争相占领有利攻击阵位。

    训练结束,教员张铭帅忍不住为辛集舰官兵的表现点赞:“他们始终让己方处于优势火力的角度范围,这很考验舰艇指挥水平。”

    “我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战舰在与我们较量后迈向深蓝,到战斗一线建功立业。”每当想到这里,张铭帅就感到充满干劲。

    在汽笛的长鸣声中,战舰犁开海面,驶向远方。张铭帅默默站在原地,注视着它离去。远处,又一艘战舰向军港驶来,即将迎接这支蓝军队伍为他们设置的一系列挑战。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人名均为化名。采访中得到封治斌、王志浩、任子郡、徐峥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作者:朱敏煜 王锐进等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