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七十多年,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学生投笔从戎的史料走出历史档案——
三百零九名学子的青春远征
■王南芳 耿珊珊 本报记者 潘 娣
图①: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原校党总支书记冯希娅在该校纪念墙前讲述一个个名字背后的故事。耿珊珊摄
图②: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档案《关于学生参干名册(1950-1951年)》。史 伟摄
“从1950年12月至1951年7月,半年时间里,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有300多名学生告别校园,走向抗美援朝战场……”
近日,90多岁的志愿军飞行员陶伟向媒体讲述他从武汉出发走向抗美援朝战场的经历时,反复提及这段历史。由此,一所学校300多名学生投笔从戎的感人故事,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探寻这段历史。一进校园,一面纪念墙映入眼帘,灰色的大理石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309名学生的名字,下面写着“为了和平”4个大字,旁边有面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空中拼刺刀”的陶伟等校友为原型制作的浮雕。
纪念墙上还镌刻这样一段文字:“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省实验中学青年学子深深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决不能被外来霸权势力扼杀。学校初、高中300余名学子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为捍卫正义与和平奔赴战场,誓将热血与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退休军医范中慧的名字就刻在纪念墙上,现年90多岁的她回忆起当初的选择仍记忆犹新——
“我出生在苏州,长在上海,1937年侵华日军轰炸上海,我跟着家人回苏州避难,在战乱中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二年级。”范中慧说,当时学校附近有个侵华日军司令部,人力车夫每次经过,都要脱下帽子捏在手里,弯腰赔小心,学生路过时,更是胆战心惊。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范中慧深知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重要性,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正在武昌实验中学读高三的范中慧没和大人商量,直接在学校报了名。
“我学习成绩中游,也没什么特长,但我是团员,国家有需要时当然要报名。”范中慧说,“我知道打仗是残酷的,这不影响我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92岁的李超民回忆当年参军的初衷,仍动情不已。
“我当时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已用高一两个学期学完了高中数学课程,我给自己定下目标,考上清华大学。”李超民说,学习成绩优异的他正为实现理想努力时,“战争爆发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毛主席、党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的号召,我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引用唐朝诗人王维的一句诗:“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951年1月16日,雪后初晴。那天一早,陶伟、李超民、范中慧等参军的同学排着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共青团员之歌》,告别师生,登上了驶向东北的列车。
回忆起70多年前那个场景,多位受访老人满含热泪,情不自禁再次唱起了这首歌——“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这段历史直到百年校庆前夕才浮出水面。”武昌实验中学原校党总支书记冯希娅说,2019年12月,为筹备建校100周年校庆,她翻阅了档案室里保存的上百卷档案,从中看到《关于学生参干名册(1950-1951年)》档案,这也是她第一次知晓这段往事。
在武昌实验中学的这本档案中,清晰记载了陶伟、李超民在内的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学习的学生名字、军事干部学校类别、家长姓名、家庭住址等。档案显示,从1950年12月到1951年7月,该校通过学校报名途径参干的初、高中学生合计有300位。后经核实统计,另有9名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报名参干。这300多名学生从各类军事干部学校毕业后分到部队,有的入朝作战,有的守卫边疆,有的从事国防科研工作。
据《武汉市志·军事志》记载,同期,全市共有1897名青年学生被批准参干,而武昌实验中学参干人数占到全市近六分之一。
这本档案的首页是一则新闻通讯,记录了1950年11月以来全校师生的思想变化和实际行动:“本校师生员工自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后,掀起了学习时事的高潮。”“现已有初中不满十五岁的同学和高中等多名同学表示,当美帝正在疯狂侵略的时候,在学校搞好学习,不如用实际行动支援朝鲜人民要有力量得多,因此他们也已决心报名自愿参军。”
“要让沉睡的史料变成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2020年8月,冯希娅郑重向学校提出修建抗美援朝参军参干人员纪念墙的建议。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同年10月,这面纪念墙开始动工建设。
2020年11月,学校抗美援朝浮雕纪念墙建成,抗美援朝老兵陶伟应邀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为学校纪念墙揭幕。
站在纪念墙下,陶伟为师生们讲述了档案里没记载的故事。
在抗美援朝战场,19岁的飞行一大队飞行员陶伟驾机升空作战。面对多架敌机的包围,陶伟抱着“宁愿血洒蓝天,撞也要把敌机撞下来”的信念,在距敌机约120米处猛烈开炮,击落敌机,开创了人民空军空中近战歼敌先例。
“当老英雄讲完故事,举起右手敬礼的那一刻,在场的每个人都热泪盈眶。”学校团委书记熊山回忆,看到纪念墙刻着名字的人鲜活地站在面前,师生们激动不已,热烈鼓掌,学校国旗班全体成员齐刷刷向陶伟敬礼致敬。
“300多名学子奋不顾身、不惧生死的家国情怀让人动容。这值得当下的我们深思。”学校原党委书记艾建红说,这也给教育工作者以启示,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入贯彻到基础教育中来,在学生心中筑牢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为此,他们修建校史馆,组建了两支“校史馆师生讲解团”,讲解团成员在重要时间节点讲解学校红色校史和历届优秀校友的故事,让学生们在榜样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前后,“国旗下的演讲”活动重点围绕宣扬抗美援朝精神展开;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辛亥革命纪念馆等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边界。
“300多名学生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投笔从戎,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这是最生动鲜活的思政课教材。”该校负责人表示,眼下,学校正在筹划编写国防教育校本课程的教材,准备将这段历史纳入其中。同时,正在修建的校史馆计划开辟“红色基因”专题版,生动展现这段历史,“这既是对为国奉献的校友的告慰和纪念,更是为了铭记和传承。”一位校领导说。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