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都更时代来临,台湾原本的平民美景与城市天际线逐渐消失。(图源:台湾“中央社”)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台湾正进入大规模都市更新(大都更)时代,新建筑集合各种容积奖励发展出大又高的楼盘,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带来了不少后遗症。从台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园的景观豪宅霸占观音山夕照、龙山寺背后长出高楼、到孙中山纪念馆周边解除限高禁令,许多平民美景与城市天际线悄然消失。
大都更时代 景观渐失
台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园的情况尤为典型。双溪湿地公园的观景步道原本是游客和民众观看观音山夕照的理想地点,然而随着北投士林科技园大楼的兴建,这一切美景被遮挡。这些高楼使得原本可以观赏夕照、阳明山峦和基隆河交汇的景色完全消失,所有的美景现在成了这些楼盘的独享资源。
台湾荒野保护协会成员黄雍熙感叹,他曾在地景会议中提醒台北市政府,当地的景观权可能被影响,但当时的回应是“来不及,这些地都交给建商了”,还有官员说“看观音山?哪里都可以看”。黄雍熙说,这么美的景观应是民众共享的公共资源,当初若台北市政府将建商的高楼区往后挪,将学校等低矮的公共设施放在第一排,或许今天的状况就不会这么糟。
另一处备受关注的是龙山寺周边的建设情况。近年龙山寺正后方陆续出现新建案,先前的一项建筑规划因外墙景观和龙山寺有明显反差而遭到质疑,经协调把外墙改成白色,稍减对龙山寺的视觉干扰。可是,新的建筑计划仍然没有停歇,这两年又有建商准备在龙山寺后方进行都更,计划建设高达31层的大楼,让不少信众觉得不妥。
经过协商,最终确定大楼层数降低至25层。龙山寺董事长黄书玮说,原本建商规划大楼采用暗色调,看起来如庞然大物,后来允诺将外观改用黄砖色,让大楼意象能尽量与龙山寺融合。但是,这类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在古迹和历史建筑林立的区域,如大稻埕特定专用区,也出现了高层建筑的危老都更规划。这些15层高楼在周遭成排的二、三层建筑中显得格外突兀。文资界人士指出,危老都更对于都市景观的冲击尤其显著,过去审查时往往没有考虑到文资保护的问题,许多都更案最终建成时,才意识到它们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台北市都发局科长谢佩珊表示,现在都更案都会通知文资主管机关会同审查,但由于台内部事务主管部门大力推动危老都更项目,并为其提供容积奖励,各县市政府对于容积奖励额度几乎没有裁量权,这使得景观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台北市士林区芝山岩山下的岩山里建案。(图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高楼兴建 纷争频传
景观权的争议不仅仅局限于台北市,近年随着中南部城市的高楼林立,许多住户也开始为日照和景观权而抗争。以台南市为例,2023年核发的高楼建筑数量创下新高,尤其在公宅都更案中,虽然符合日照规定,但许多住户认为新建楼盘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日照质量和景观视野。
高雄市的情况也类似,国宾饭店的危老重建案规划建设两栋50层以上的楼房,这引发了周边住户的不满,他们认为新的高楼将挡住原本能够看到的爱河景观,影响通风和日照。尽管该案为超高层建物,须经都市设计及环评双重审查,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作为约束,景观权的保护仍然显得薄弱。
基隆市是岛内少数订定城市景观自治条例的县市,但只针对老旧建筑的改造和市容的变化,民众也担心新建物拔地而起遮挡美丽景观,基隆市政府则坦言现行的自治条例无法规范。基隆市都发处长谢孝昆指出,现有规定只能管制外墙和市容美化,对新建楼盘的高楼建设无法进行有效的管控,因此,尽管市政府已提出美化方案,但这些高楼的建设仍然可能对基隆港的景观造成影响。
除了景观权争议,许多临河、临公园的景观房也引发了通风权的不公平问题。建商往往打出“景观第一排”的广告,强调高楼的美景能抬高房价,但却忽视了这些高楼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台湾成功大学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子平指出,景观房不仅霸占了美丽景观,还因栋距过密挡住凉风,导致后排的社区无法享受到自然风,影响空气流通,助长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台湾多地常见满城铁皮屋顶、凌乱的招牌和不按牌理出牌的建筑配置。(图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规范缺失 争议难解
目前,台湾没有专门的景观规定,各县市政府在面对景观权争议时往往无从下手,导致居民与建商的景观权争议频发,各县市政府和法院难以介入。台北市政府官员呼吁,台当局尽快制定景观规定,以便县市政府能跟进实施自治条例,否则难阻景观与天际线消失。
曾有媒体批评台湾都市景观像“猪窝”,促使台行政机构一度提出景观权“立法”,但由于对景观定义没有共识,以及建筑、土木等技师公会的反对,该提案未能通过。前民意代表邱文彦认为,景观权应是民众的基本权利,若不订立有关规定,很容易让景观失守,几个城市正推动大都更,更值得重新检视景观权,“否则景观消失,就回不去了”。
台北市芝山岩附近居民多年前因大楼建设争取日照与景观权却败诉,如今两栋豪宅盖好已两年多,当年抗争居民感叹,现在两大栋高楼拔地而起,像是“被插了两炷香”。有居民说,当年连法官都不采纳他们的主张,没有人认为日照、景观权是损害,反倒被法官问“建商在旁边盖高楼,会影响你们什么权益?”若连法官都没概念,还能够寄望谁?
“都更的商业利益之前,景观权总被牺牲。”台湾成功大学都计所教授林峰田说,都更换来好的生活环境与商业利益,经常与摸不着、不具体的景观权冲突,台当局明知景观权很重要,但至今仍未能制定有效规定。台湾中原大学建筑系教授王价巨也说,过去他参与都市设计审议,一直想守住大屯山天际线,但被质疑“天际线?看你站在哪个点看”,没有景观规定,连审查委员都很难把关。
台湾《联合报》发表文章指出,台湾大都更时代已经来临,高楼林立让“平民美景”变成“豪宅独享”,还造成古迹区的天际线遭到破坏,都市热岛效应日益加剧。从台当局到各县市政府并非无能为力,只因“重都更、轻景观”视而不见,是让市容景观老丑突兀的元凶。俯瞰满城铁皮屋顶、凌乱的招牌和不按牌理出牌的建筑配置,不禁要问“台湾经济实力明明很好,为何都市这么丑?要如何才能有正向改变?”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