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活力中国动能澎湃
——从地方两会看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解放军报记者 单慧粉
新年伊始,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
地方两会,“亮”出一年的“成绩单”,描绘发展的“路线图”,是观察各地发展步调、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也映照出国家的发展进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2025年9项重点任务之首。冰雪热带火文旅消费,线上线下换新潮涌……岁末年初,一系列消费场景让人眼前一亮,也成为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明确信号,今年要出真招实策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 者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
在山东省荣成市一家燃气计量仪表制造企业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维修工人进行设备调试。新华社发
1月20日10时,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政策在北京、成都等城市正式实施。当天上午,北京西单一家商场的数码产品商铺内人头攒动,不少消费者被这次“国补”吸引,在各品牌专柜前挑选心仪的电子产品。
北京市民赵女士算了一笔账:“手机售价4799元,可直接享受500元的‘国补’,加上品牌优惠活动,划算!”结算时,赵女士发现手机支付时享受立减,不由得感叹这次“国补”快捷方便。
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可享补贴,家电补贴品类由去年的8类增至12类,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的燃油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1月15日,商务部等部门发布2份文件,对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以及做好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予以明确,释放出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加快落地的积极信号。
以旧换新,无疑是当前我国消费领域一大热词。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从中央到地方统筹推动以旧换新补贴优惠加速落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作出多项部署。
河南省明确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新汽车50万辆、家电800万台,实施设备更新项目3000个,工业设备投资增长10%;浙江省将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持续推进汽车、手机、家电家居、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医疗设备、电梯等设备更新;内蒙古提出简化补贴申领程序,全面激发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数码产品等领域消费意愿和需求……
“两新”加力扩围促消费,需要政府出招,更离不开企业联动。规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开展‘千企万店’电商赋能行动”。河北省人大代表、石家庄某零售企业负责人王慧桥说,2025年企业将继续响应“两新”政策,不断升级产品供给,用更加便捷实惠的服务让消费者“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满意”。
走进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摇篮”的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感”扑面而来。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查阅整个生产流程的数据;枯燥重复的作业,数字化机械臂就可胜任……在“数智化”大潮中,黑龙江省老牌企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辟“老中生新”的新天地。
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结合点,是着眼于中长期的产业升级举措。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积极促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关于“两新”的举措引起代表委员的热议。来自企业的政协委员徐燕说,他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叠加机遇,依托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等载体,在锅炉、风电传统生产模式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构建,提升产品制造能力和实力。
首发经济魅力无限
1月21日,“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首次用国画艺术全景再现湖南史前文明演进的宏大历程。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
戴上VR眼镜,神话场景“南天门”浮现在眼前。在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的带领下,记者乘坐飞石夜游中轴线。月光下,“太和殿”屋檐上的神兽近在眼前,“钟鼓楼”上的众人击鼓声铿锵有力。35分钟后,“天安门城楼”上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整个北京城尽收眼底……这是记者在位于北京王府井的“看我天地中轴”影院级VR互动体验展上看到的场景。
作为我国首个利用UE5引擎(虚幻引擎最新版本)的文旅体验项目,“看我天地中轴”自2024年9月全球首展以来,热度持续攀升。春节前夕,“数字中轴?文化过大年”系列活动在该展馆举办,新年主题文创产品“上新”,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参观、选购。
首店、首秀、首展、首演……近年来,首发经济在全国多地掀起消费热浪。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发经济成为激活消费新动能的重要形态。今年的地方两会,多地着力打好“首”字牌,将首发经济作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点。
率先提出抢抓首店经济的上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提出“大力发展首发经济”。
“2024年,新增各类首店1269家,高能级首店占17%。”上海市两会期间,市政府经济主题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展现出上海首发经济的实力。
“我们希望通过首发经济,适应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趋势,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通过创新提供与众不同的消费体验。”上海市政协委员、某商圈负责人叶永明说,该商圈引进1家全球首店、10家全国首店、9家上海首店以及近30家区域首店,持续“上新”服务场景。今年元旦当天,该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400%。
翻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首发经济的热潮正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蔓延至全国各地。吉林省作出“2025年引进培育100个首店”的新部署;湖南省提出,支持首发经济,培育更多有“烟火气、湖南味、国际范”的消费新场景;黑龙江省提出,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的同时,积极发展首店、首展……
吉林省政协委员丁肇勇认为,首店经济的发展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提升消费市场活力。首店入驻还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和效益。
然而,各地在发展首发经济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地区的首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创新性和个性化不够突出。为此,不少代表委员提出,首发经济自带创新属性,可结合自身特色,选择适合的首发经济赛道。以千年瓷都景德镇为例,当地依托陶瓷产业基础,打造国际陶瓷设计前沿风向标、创新策源地、新品首秀场,探索“首发经济+陶瓷设计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冰雪经济热潮涌动
1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邯郸市东高河村滑雪场内游玩。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冷风呼啸,林涛飒飒。在新疆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来自浙江的雪友李明在银白色雪道上顺势而下,尽情享受冰雪乐趣。天色渐暗,李明和朋友走进牧民家,围坐在炉火旁拉起家常。
雪季来临,阿勒泰各大滑雪场爆满。走进牧民家,深度体验当地饮食、音乐、舞蹈等特色文化,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以来,阿勒泰各景区的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倍以上。今年元旦期间,雪场周边民宿提前3周全部订满。
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3至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达4.3亿,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达5247亿元。2024至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有望达5.2亿,旅游收入有望超过6300亿元。
这个雪季,各地“冷”资源热力十足。发展冰雪经济,也成为各地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去年刷屏的“尔滨”,今年借助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冬”风,再度掀起冰雪经济热潮。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张贵海说:“我们不仅要办好亚冬会,还要把‘后亚冬会’的产业发展做实、做强、做精,让亚冬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继续发扬光大。”
入冬以来,四川、贵州等地相继举办冬游消费季、冰雪嘉年华等活动,不少南方地区纷纷“入局”冰雪经济。四川省人大代表、电影《珠峰队长》原型苏拉王平,在省两会代表通道上,分享了自己以冰雪运动带动藏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故事。“四川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是低纬度冰雪资源富集区域。如今,我正积极推动家乡四川阿坝的冰雪运动,修建登山基地,开展大型户外活动,带动上百个家庭致富,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了家乡。”苏拉王平说。
冰雪运动、冰雪旅游蓬勃发展,各地顺势而为,推动冰雪装备制造等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壮大。吉林省将“突出发展冰雪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壮大冰雪装备产业规模。黑龙江省提出,加快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总部基地、冰雪装备产业园、数字冰雪体育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在吉林省政协委员汤艳看来,冰雪装备制造是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宝贵机遇。随着冰雪运动参与人数持续增长,以冰鞋、滑雪靴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不断探索新材料、新技术,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将实现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内蒙古乌兰察布冰雪那达慕现场,赛马、赛驼等蒙古族特色项目轮番上演;黑龙江哈尔滨中央大街上,鄂伦春族群众身着民族服饰,展示民族舞蹈……冰天雪地中,冰雪文化释放出独特魅力。
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市各大冰场、雪场同样人气十足。对此,北京市人大代表袁媛建议,将冰雪旅游与北京特色元素相结合,打造面向全球的冰雪文化旅游品牌,讲好北京冰雪故事。
银发经济潜力十足
1月21日,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东华路社区志愿者在爱心食堂帮助前来用餐的老年人打菜。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旅游旅居体验异地风情、“新中式”服装穿出优雅时尚、智能手机带来网购便利……春节前后,银发经济含“金”量不断提升。
《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就在不久前,《咬文嚼字》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银发力量”上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养老需求快速增长,“长坡厚雪”的银发经济潜力很大。面对不断增长的老年消费群体,银发经济如何拥抱新蓝海?
加力提振消费,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培育100个养老服务品牌企业;培育壮大未来健康产业……这是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针对银发经济作出的具体部署。
河南是人口大省,已提早布局老龄健康科技产业,相继印发《河南省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实施方案》《河南省“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等文件。人口老龄化蕴含丰富的银发经济消费潜能,包括居家养老服务、老龄健康服务、老年文化娱乐、居家适老化改造等众多领域。该省人大代表张良悦建议,要以创新和产业化的思维发展银发经济、提振消费。“老年群体的消费将为未来医药和未来健康产业带来新机遇,开发居家服务机器人、老年可穿戴健康设备等正是产业创新的方向之一。” 张良悦说。
当前,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在快速变化,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老年人与年轻人消费边界不断融合。近年来,智慧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广受欢迎。依托“幸福汇”养老平台,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新城社区的近800名老人,线上下单便能享受上门助餐、护理、康复理疗等服务。“智慧化、数字化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重要助力。”山西省人大代表李爱玲建议,进一步推进平台建设和数据共享,实现机构能力与老人需求精准匹配。
解决好老年人生活圈、身边事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多地将养老服务列为2025年省级民生实事。湖南省提出建设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500个、老年人“时光守护”床位2000张;广东省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超5万人次;山西省提出新建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内蒙古提出聚焦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丰富旅居养老、商业养老、互助养老、医养结合等业态,进一步增进老年人福祉……
今年湖南省两会上,湖南省人大代表尹峰带来一份“重视退休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她认为,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采取精准有效的举措,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老年产品供给。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