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境界
■舒德骑
我的家乡江津是开国元勋聂荣臻的故乡,这里曾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一等功臣杨若泉、田景坤,抗洪抢险英雄杨太平等。因为从小受到英雄故事的熏陶,长大之后,我毅然参军去西藏戍守边疆。
退伍后,我总想把家乡这些英雄人物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先后撰写了《聂荣臻与中国核潜艇》《永不褪色的军功章》《铁血军人的荣光》等作品。后来,应出版界友人的邀约,我开始撰写反坦克英雄谭炳云的人物传记。
怎么写呢?接到邀约后,我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这位英雄,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他是抗美援朝战场上赫赫有名、威震敌胆的反坦克英雄,曾立特等功,荣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但是,他的主要英雄事迹,已在《志愿军英雄传》和许多报刊登载过,甚至还有连环画出版。许多人对他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事迹早已耳熟能详。我该如何另辟蹊径,把英雄故事写得内涵丰富、血肉丰满,写出新的意境来,让人产生共鸣和深思呢?
其实,对于英雄谭炳云,我从小就很熟悉。他的侄子,还是我在西藏边防当兵时的战友。谭炳云生前,我曾多次采访过他,听他讲述自己儿时的遭遇、参军的过程、战斗的经历、工作的情况等。这次接受写作任务后,我细细分析现存的资料,再次走访他的亲人、战友和同事,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于是,我约上他的侄子,再次登上临峰山陵园,去拜谒这位老英雄。
来到墓前,我轻轻放下手中的花束,回想起先前多次拜访他的情形。他谦虚朴实、可敬可亲的模样,又浮现在眼前;他讲述那些铁血交织、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时铿锵有力的话语,又回荡在耳畔。
就是这名普通的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掩护大部队撤退,在没有工事、没有堑壕、没有火炮支援的险恶处境中,凭着军人的血性和大无畏气概,炸毁美军坦克3辆、汽车1辆,与战友协同歼敌13名。美军庞大的装甲部队,被堵在390高地下整整8个小时。
站在墓前,我仔细读着墓碑上介绍他生平的文字。倏地,结尾的一句话跃入我的眼帘:“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战功赫赫,却淡泊名利,保持着勤劳朴实的品质,走完了不平凡的人生旅程。”这段文字,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英雄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固然无比珍贵,但他成为英雄后的品质与作风则更为感人。他回到地方这几十年来,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继续默默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不断立下新功。是啊,我何不换个角度,将他在战场上的搏杀作为引言和背景,而将他成为英雄后的经历,作为主要的写作内容呢?
我始终认为,文以情动人。一部作品的成败,首先取决于作者自己能否被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所感动。所以,我尽力挖掘英雄心中的情感,注重感人的情节特别是细节描写,用真情打动人,用故事吸引人,尽力使英雄的形象可敬可亲、立体丰满。
静夜里,我打开先前那些采访笔记,翻阅着谭炳云生前那些发黄的照片。当我在电脑上敲下“反坦克英雄最后的功勋章”这行文字时,胸中涌起不可遏制的激情,饱含真情的文字从我心中汩汩流出。
我写道:当谭炳云揣着“三等甲级残废军人”证书转业后,悄悄回到家乡。几十年来,他从未对外提起自己在战场上立功、受到毛主席接见以及金日成会见等事项,始终以一位普通的退伍老兵形象示人。他任过县公安局副股长、民政科科长。可后来,他却主动申请到一个偏僻砖厂去工作。在这个小厂当厂长时,他总是满身尘土,与工人们一起搬砖出窑,再用板车将砖运到几十里外的火车站。
他头部还留有两块未取出的弹片,腰部也受过伤,只好长年穿上“钢背心”来固定腰部。有一年夏天,他拉着板车上坡,两个拉边绳的工人猛地发现他腰部渗出来的血水,竟染红了半件汗衫。原来,那“钢背心”早已将他腰部磨得皮开肉绽。
当我写到谭炳云为当地推行火葬的情节时,忍不住热泪盈眶:当县里要建火葬场时,他自告奋勇承担修建任务。从选址、设计到施工,他亲自指挥,亲自动手;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和工人们一起抡钢钎、打炮眼。由于长期在工地上吃生冷食品,他在战争年代患下的旧病复发,去医院将胃切除了三分之二。手术后没几天,他又返回工地。
火葬场建成了,没有人敢为死者整容、穿衣、搬运,更不用说搬进炉膛焚烧、装殓骨灰了。又是这位从战场上下来的老英雄,亲自拉着板车上医院接运遗体、为死者穿衣整容,并亲自套上围腰,将遗体搬进炉膛给工人示范操作。为了说服群众,他的老父亲去世后,他说服家人,将父亲火葬。经过艰辛的努力,当地终于打开火葬工作的局面。
1983年春,他任民政局副局长时,主动给组织部写信:“我今年59岁多一点了,自参加工作到现在,虽然已30多年,但因文化水平低,没有为党和人民作出多大贡献和成绩,自己感到很惭愧。我头部负过伤,工作起来感到困难,这样,在工作岗位上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对党的工作造成影响,因此,特向组织上提出申请提前离休……”
离休后的谭炳云,并没有在家颐养天年,而把自己的深情投注到残疾人和孤儿们的身上。节假日,他常常前往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或到福利院陪伴孤残的孩子。
英雄老了,但他的心依然年轻。壮士暮年,他依然保持着一名战士的本色。成为英雄后的这几十年,虽然他没再建立惊天动地的功勋,却在家乡人民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写作过程中,我被英雄的事迹所震撼,被英雄的情操所感染。他传奇的人生经历、他可敬可亲可爱的形象,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怀揣着崇敬之情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并将自己全部的感情倾注于笔端。写到有些章节,我血脉偾张,似乎自己也在主人公率领下,厮杀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写到一些细节,我会被主人公高尚的品质、忘我的境界,感动得心灵震颤、泪眼婆娑。
“这个英雄故事,你写得太感人了!”有读者读完文章,立即打来电话,“我是含着眼泪把文章读完的呀!”
我觉得,这部作品能得到认可,是对作者最大的褒奖,更是对英雄的深深致敬。
作者:舒德骑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