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老师区桂芝回湛省亲过年——文化寻根 乡情共鸣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两岸交流      2025-02-10 10:53:14

  在湛江雷州的清端园,陈瑸故居静静矗立,古朴而庄重,这里是广东省对台交流基地。2月3日适逢立春,台湾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国文教师区桂芝漫步于清端园的庭院之间,实地了解陈瑸清正廉洁与勤政爱民的事迹,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陈瑸的历史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联系,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决心。”

  区桂芝,因痛批台湾“去中国化”课纲在两岸引发巨大反响而被公众所熟知。其母亲是湛江坡头乾塘人,湛江便成了她最牵挂和熟悉的大陆城市。今年春节期间,区桂芝再次回到“娘的家”,在省亲祭祖之余,还探访陈瑸故居清端园、赤坎老街等,开启了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寻根之旅 历史回响

  陈瑸故居清端园青砖黛瓦,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承载着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区桂芝仔细参观了陈瑸故居、纪念馆、诗文书法长廊和廉政史迹展览馆,从陈瑸的生平事迹到他在台湾的治理成就,每一处细节都让她深受触动。

  台湾的历史,镌刻着陈瑸的名字。康熙时期,陈瑸曾三度主政台湾,前后近十年,历任台湾知县、台厦兵备道、福建巡抚。他促经济以纾民困,恤番民以利民生,立孔庙以兴礼教,定制度以隆科举,饬兵备以靖海疆,深受百姓爱戴,被康熙皇帝褒为“国家祥瑞”,逝后追授礼部尚书,赐谥“清端”,被后代史家誉为“海疆治行第一”。

  “随母祭祖时,我在坡头乾塘陈氏宗祠里见到陈瑸的名字,寻迹而来,发现陈瑸为台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台湾却鲜为人知。”区桂芝为此感到震惊与惋惜,“台湾人崇尚的文昌文化和朱子理学正是陈瑸敢为人先引入台湾的,现在台湾人还在拜他所扩建的孔子庙。”

  “陈瑸的历史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两岸的文化和历史是紧密相连的,这种联系不应该被割裂,尤其是在台湾‘去中国化’教纲的背景下,这些历史故事更显珍贵。”区桂芝表示,她将更加坚定当好两岸的文化使者,将这些历史故事带回台湾,让更多人了解陈瑸的伟大贡献和两岸共同的文化渊源。

  跨越海峡 血脉相连

  区桂芝与湛江的缘分跨越了数十年。她的母亲是湛江人,后迁居台湾。1963年,区桂芝在台湾基隆出生,从小在台湾长大,直到1992年才第一次跨越海峡回大陆,2007年跟随母亲首次回到湛江。

  “当时金沙湾还是一片荒滩。”她回忆道,如今金沙湾已成为湛江的城市名片,璀璨的灯光映照着一湾两岸的繁华景象。“湛江的变化太大了,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新的发展,这也正是祖国大陆改革发展的成果与缩影。”

  区桂芝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回到湛江定居。自2014年起,区桂芝和弟弟每年春节都回湛江看望母亲。“年初二,回娘的家”这已成为她雷打不动的传统。她与母亲最爱一起到金沙湾沙滩散步、喝夜茶聊天,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深夜时分,湛江的茶楼里还客似云来,和台湾的生活步调很不一样。当我和台湾朋友讲述湛江发达的夜经济时,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区桂芝说。

  区桂芝外公陈义泰是湛江坡头乾塘人,解放海南岛时被聘为民间水陆向导,受省政府颁发功勋奖牌“渡海功臣”。今年大年初三,她随母亲前往乾塘镇陈氏大宗祭祖,与族亲共同缅怀先辈,感受家族的凝聚力。

  “我每年都回来和母亲过年,对湛江比较熟悉。”区桂芝告诉记者,出于对中国历史的兴趣,2024年春节期间,她还前往徐闻参观汤显祖倡议修建的贵生书院。“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汤显祖曾经被贬徐闻,所以特别去徐闻寻找这座古书院。”区桂芝说,大陆有许多文化遗迹,每一处遗迹的修缮与保护,都将造福当地居民和后世子孙。

  区桂芝认为,两岸的民间交流至关重要。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改变台湾同胞对大陆的刻板印象。“很多台湾人对大陆的了解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他们不知道大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说,“只有亲身来到大陆,才能真正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同胞的热情。”

  老街焕新 文化活化

  时值春节,赤坎老街张灯结彩,人潮如织。区桂芝一行穿梭在热闹的人群中,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一路参观广州湾商会会址、赤坎区博物馆、静园、水仙庙等老街热门景点,一路聆听老街的故事,品尝地道的湛江小吃,感受百年老街的新时代风华。

  身着传统服饰的簪花女旅拍于古巷间,成为老街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簪花文化恰是源自闽南文化。“这里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让我想起了台湾的老街,两岸的文化真是血脉相连。”区桂芝还特别提到大年初一游老街的全红婵,这位湛江籍的奥运冠军在台湾也广为人知并深得民心。“全红婵的纯真和拼搏精神深深打动了台湾同胞,这说明两岸文化向往是相通的。”

  “活化老街让本土资源焕发新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区桂芝表示,赤坎老街不仅承载着湛江的历史记忆,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通过活化利用,可以激发湛江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爱乡爱土情怀,吸引更多人回湛江发展。

  留住乡音 守护乡情

  方言是家乡的符号,留住乡音就是留住乡情。区桂芝生在台湾,却讲得一口流利的粤语,乡音不改。

  “方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如果年轻一代失去了方言,文化的传承就会出现断层。”区桂芝发现湛江的年轻一代已经不太会讲方言。

  湛江是一个多方言的城市,雷州话、白话、客家话等多种方言在这里交汇。区桂芝认为,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湛江的方言非常丰富,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应该让年轻一代把方言传承下去。

  她建议,湛江在语言政策和家庭教育方面做出努力,推广方言的使用,让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传承本土文化,增强他们对家乡认同感。

  文脉相通,血脉相连。湛江市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区桂芝的寻根之旅不仅是个人的情感之旅,更是两岸同根同源、文化相通的生动写照。陈瑸等历史人物作为湛江与台湾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其事迹在两岸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湛江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动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与认同。同时,也将积极支持像区桂芝这样的台湾同胞回乡寻根,为两岸关系的发展贡献力量。(湛江云媒)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