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2月12日电 香港玛嘉烈医院肿瘤科怀疑爆发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群组,涉及3名医生,其中1人上周四死亡。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正全面调查这宗怀疑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致的感染群组个案,据协助追查感染源头的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指,三名医生办公室内共用的洗手间,可能是传播途径。
据香港政府新闻网消息,此个案涉及三名玛嘉烈医院肿瘤科医生,其中一人上周五离世。防护中心接获玛嘉烈医院呈报后,派员连同院方代表和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巡视肿瘤科的工作地点和医院其他设施。
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欧家荣指,三名医生分别于本月4日、6日、10日出现症状,包括发烧、腹痛和腹泻。2月4日发病的医生2月6日入住玛嘉烈医院接受治疗,翌日离世。其余两人病征轻微。
初步化验结果显示,三名患者中,一人的粪便样本对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呈阳性反应,其余两人包括去世患者的样本则呈阴性。综合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防护中心现阶段初步认为,此群组个案可能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有关。
防护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调查仍在进行,并会继续连同医院管理局和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追查潜在的感染源头。另一方面,玛嘉烈医院已安排全面消毒肿瘤科办公室,同时加强监察员工的肠胃症状,要求有症状者即时报告,以便安排化验检查。
一般而言,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多与进食或饮用受污染的食品或水有关,例如进食生或未经充分煮熟的肉类、进食受污染蔬果,或饮用未经消毒的奶制品。该细菌也可由粪口途径在人类间传播。
据协助追查感染源头的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指,三名医生办公室内共用的洗手间,可能是传播途径,已向卫生防护中心取得环境样本,要再作进一步化验及调查。他又指不排除死者体内有其他病毒或病菌感染,或由化学药物、自体免疫病症或辐射引致死亡,目前正进行基因排序调查死因。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