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闽台东石灯俗:宫灯细述两岸情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两岸交流      2025-02-13 17:21:25

  寄寓美好向往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在众人的见证和祝福下,20对去年成婚的新人,携手将一对对精美的宫灯高挂于嘉应庙内,场面喜庆温馨。

  “挂灯”是闽台东石灯俗中的重要环节。“凡是家中有新人结婚,新郎官都要在婚后第一个元宵节到嘉应庙挂起新娘陪嫁的宫灯,祈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闽台东石灯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蔡永平介绍道。

  当天,新婚夫妇蔡少伟、李寒钦早早就前来等候。来自湖北的李寒钦,第一次体验这一传统民俗。她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年轻人更应该亲身经历、参与、体验,才会有更深的感情。

  精美的宫灯上绘有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案,每一盏都承载着新婚夫妇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按照灯俗,这些宫灯会在嘉应庙里悬挂三天,持续到正月十五晚上,并在当晚开展重头戏——数宫灯、卜宫灯。

  “三公宫,正月半,人点灯,恁来看。看什么?数宫灯。今年宫灯多少盏?润饼灯、鼓仔灯、鲤鱼灯、莲花灯,人成海,灯成山。台湾灯,阁卡好看:一盏双凤朝牡丹,一盏嫦娥托玉盘,一盏八仙朝阁老,一盏游子思唐山。千盏灯,万盏灯,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唐山。”

  这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尤资根据上世纪中叶在东石一代流传的闽南语童谣进行改编创作的,唱的就是“数宫灯”的热闹场景。

  “数一数今年有多少灯,就知道整个家族又添了多少人。”蔡永平说,这里面饱含乡亲对家族繁茂、子孙昌盛的美好期望。

  嘉应庙内除了宫灯,还有一盏寓意“早生贵子”的大红绣球灯悬挂于大厅正中。2月12日元宵节当晚,这里举行“卜灯”——新婚丈夫依次在“三公爷”座前掷杯笅,掷出最多杯数者即得头彩,便可将大红绣球灯迎回家中。

  若是台湾乡亲代表“卜灯”得到大红绣球灯,次日当地要出动“蜈蚣阁”进行欢送。

  根据史料记载,闽台东石灯俗发端于明末清初。当时,东石人普遍信奉“三公爷”(宋代魏府祖孙三代圣贤魏了翁、魏国佐、魏天忠——记者注),将“九龙三公”视为护佑一方百姓平安的神明。到了每年元宵佳节,东石家家户户都会挂灯礼佛。渐渐地,上一年结婚的人家开始把新娘陪嫁的宫灯挂到嘉应庙,祈求人丁兴旺,久而久之演变成了风俗,传袭至今。

  近年来,在东石乡亲共同努力下,闽台东石灯俗有所创新。在传承传统民俗活动的基础上,注入了文艺演出、诗书画展、联欢会等新的时代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通过创新,传统非遗更有生命力和活力。”蔡永平希望闽台东石灯俗传统文化能在更高的平台上、更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留住更多属于东石人的乡愁记忆。

  共庆人丁兴旺

  又是一年元宵节,连绵春雨不期而至。泉州晋江东石嘉应庙内,宫灯高悬,流光溢彩。2月12日晚,海峡两岸数百名“东石”乡亲齐闹元宵,展现“盼团圆、祈美满”的热情。

  据考证,明代以前就有晋江东石人入垦台湾。明末清初时,大批东石先民跟随郑成功东渡台湾,繁衍生息。因为怀乡,他们以故里之名为新聚落“定义”,也把老家嘉应庙“三公爷”信俗、“元宵数宫灯”习俗等照搬了过去。

  初步统计,晋江东石嘉应庙在台湾的分炉就多达60余处。每年元宵节,晋江东石挂宫灯时,台湾东石乡亲会提前派人回乡祭祀省亲,同时带来与过去一年台湾乡亲新婚人数相符的宫灯数,再捎回故乡的宫灯数。两地以此互报宫灯数,共祝子孙兴旺。

  “以‘数宫灯’为纽带,越来越多的台湾乡亲来到东石,寻根谒祖,促进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岸乡亲的情谊。”蔡永平说,晋江东石嘉应庙于1990年重新修缮,2004年恢复一年一度“数宫灯”习俗,至今有超2万名台湾乡亲前来寻根谒祖。

  同时,因这个共同的传统民俗结缘,2012年,晋江东石镇还与嘉义布袋镇正式缔结为友好乡镇。据了解,布袋镇是目前东石人在台湾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全镇80%的人祖籍东石。

  “希望继续加强交流,珍惜这个缘分。”台湾嘉义县布袋镇嘉应庙总干事蔡崇亿如是说。

  翻开地图,晋江东石和嘉义东石隔海相望。史料记载,清朝时期,嘉义东石港外,帆影林密,往返两岸的货船云集。当年,船只从晋江东石出发,约一日航程可达嘉义,运去茶叶、布匹、瓷器,带回的则是糖、水果和木材,另外还有晋江东石文士怀兴学之志搭船赴台。

  而今,海峡两岸东石人传承着共同祖先留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一样的耕海养蚵,一样的舌尖滋味,一样的乡音歌谣……

  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彼时东石先民落脚嘉义之初,就是以养蚵为业,而今该地的蚵产量占全台三分之一以上,蚵仔煎小吃闻名遐迩。值得一提的是,泉州的产蚵区以及蚵仔煎也以晋江东石最为著名。

  百年宫灯百年明,宫灯细诉海峡情。在闽南语中,“灯”与“丁”谐音,“添灯”寓意人丁兴旺。蔡永平说,每年新添宫灯代表两岸东石子孙生生不息、希望永存,骨肉天亲、同枝连起,两岸同名的“东石”故事,也将持续探“缘”,续写源远流长。(见习记者 汤海波 通讯员 林晓燕 黄莹莹)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