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发动社会力量合力为烈士寻亲——
编织寻亲工作网络
■赵 建 本报记者 向黎鸣
“我们找到了朱绪瑞烈士的侄子朱克显,他听父亲讲过,大伯牺牲在四川。”近日,江苏省丰县常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马兰,将寻找烈属的情况告诉丰县“烈士寻亲”老兵工作室负责人李刚。
“我们联系了四川省乐山竹园烈士纪念园,确定朱绪瑞烈士就安葬在这里。”李刚告诉记者,看到朱绪瑞烈士的寻亲信息后,他联络多方力量查找核实,很快形成了完整信息链。今年以来,李刚与其他志愿者组织联合确认了多名烈士的身份信息,并成功找到烈士亲属。“在多方力量的积极帮助下,寻亲信息传播更快,线索来源更广,寻亲成功的概率更高了。”李刚感慨。
2023年以来,江苏省开展“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成立专项行动协调小组,为安葬在江苏的无名或无亲属祭扫烈士寻找亲人,为长期未找到烈士下落的江苏烈士亲属寻找烈士安葬地。
“由于烈士牺牲的年代久远,人数多,信息不足,仅靠政府力量寻亲难度较大。”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拥军褒扬处负责人介绍,他们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寻亲,构建了一张庞大的为烈士寻亲工作网络。
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是对烈士亲属的慰藉,也是对烈士的深切缅怀。专项行动开展后,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在盐城市,“丹心慰烈”寻亲志愿服务队成立,吸纳新四军纪念馆工作人员、新四军后人、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建立政府寻亲与社会寻亲常态化沟通机制;在连云港市,老战士、烈士后人、退役军人志愿者等一起加入为烈士寻亲队伍,定期召开寻亲联席报告会,推动寻亲活动走向深入;在启东市,当地知名媒体人在社交平台发布为烈士寻亲信息,及时更新动态,发动更多人提供线索,助力寻亲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参与寻亲的有108个拥军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130支涵盖退役军人工作者、媒体从业者、社会工作者等群体的寻亲队伍。
去年6月,泰州市开展“长江的铭记·点亮龙窝口战斗烈士回家路”专项行动,寻亲小组分赴浙江省、山东省和本省各地为烈士寻找亲人。他们排查线索,核对信息,最终为11名烈士寻亲成功。
“爸,久梅来了,我终于找到您了……”在河南省永城市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来自如皋市的秦久梅,70余年后终于与父亲“重逢”。
秦久梅的父亲秦奎富离家时,她尚在襁褓中。1948年,秦奎富在淮海战役中牺牲,家人从此失去了他的消息。在如皋市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寻亲名单上,秦奎富烈士一直是重点对象。
“我们公开征集线索,组织队员查阅档案史料、走村入户摸排,尽可能找到当时的见证者,整理比对获得的信息,并寻求外地志愿者组织的协助。”志愿服务队队长介绍,经过多番努力,终于传来了烈士安葬地的确切消息。
“我们将继续组织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做好寻亲工作,为更多烈士寻找到后人,以实际行动告慰忠魂。”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介绍,目前,“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已为2000余名烈士成功寻亲。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