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的正确答案
■空军某部上等兵 饶杰章
石桥下,小溪缓缓流淌;田野上,我们班战士在焦急地搜寻着标记。
这天,连队组织识图用图考核。在副班长带领下,我们顺利找到了前6个点位,却在搜寻第7个点位时遇到了麻烦。
副班长用作业尺在地图上反复测量,判定点位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然而,找遍了所有地方,始终不见标记的踪影。
“杰章,你再去看看电线杆上有没有,一定要仔细检查。”副班长不死心,再次下达指令。
我快速跑向电线杆,围着看了好几遍,上面除了“无人机打药”5个字,没有任何其他标记。
“真是奇怪,怎么找不到呢?”副班长皱紧了眉头。他环顾四周,又低头重新测量。算出来的坐标、地图上的点位与对应的标识物都表明,我们找的地点没有错,但标记好像蒸发了一样。
“会不会是连长‘骗’我们,压根就没设这个点?”我沮丧地怀疑。
考核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还有4个点位没有找到,我们变得越来越焦急。
“先去找后面的点位吧,不能一直在这里耗着。”这时,一旁的班长建议道。
考核前,班长主动提出让副班长带队参加考核,目的是锻炼和检验我们的识图用图水平。考核过程中,班长一直跟在队伍后面,静静地观察。
尽管心有不甘,但副班长还是决定前往下一个目标点。
后面的3个点位被我们顺利找到。不过,越是这样,大家越难以释怀:明明行进方向和路线是正确的,为什么找不到第7个点位呢?
没有时间多想,我们赶紧冲向终点。考核结束,用时比平时训练慢了一个小时。
“把点位记录纸拿来。”没等情绪低落的我们缓过神来,班长掏出笔,在空缺的标记点后面,写下了“无人机打药”5个字,“记得出发前,连长是怎么叮嘱大家的吗?”
班长的话勾起了我们的回忆。考核开始前,连长曾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当你确认自己的判断无误,并排除了所有可能后,那么,最不可能的答案,往往就是最终的真相。”
“发现电线杆上的字时,我以为你们肯定能想起连长的叮嘱,判定其就是点位标记,结果大家直接忽略了。”班长告诉我们,在设置第7个点位时,连长看到电线杆上写着“无人机打药”5个字,于是灵机一动,将其作为这个点位的标记。
以往,识图用图标记点位都是用固定的字母或数字,所以这次考核,我们习惯性地“按图索骥”,哪怕经过反复的计算和测量,点位都指向了电线杆,大家也没有觉得那5个字就是正确答案。
“借用电线杆上原有的字迹作为标记,就是看看你们能不能跳出惯性思维,善于观察和发现。”晚上复盘反思时,连长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真实战场上,任何东西都可以临时用来作标记,而大家熟悉的数字或字母,在偏僻环境里出现,往往显得很突兀,也会引起敌人的注意。这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很庆幸,能在“兵之初”就经历这样一场打破常规的识图用图考核,它让我看到了训练与实战的距离,也让我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当一名能打仗的兵!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彬整理)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