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北京冬奥会做最后冲刺准备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社会综合      2021-10-09 09:42:15

  北京冬奥会做最后冲刺准备

  本报记者 陈嘉堃

  昨天下午,“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赛。本次公开赛设12个小项,有来自中国、韩国和荷兰的运动员参加比赛。这是2021下半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测试赛和测试活动的首场赛事,也是国家速滑馆迎来的首个国际比赛。从此开始,北京冬奥会将进行一系列测试赛,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点击进入下一页

北京冬奥会首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这次已经是第三次正式制冰。

  贴近实战氛围 首现外国选手

  在今年4月份,国家速度滑冰馆成功举办了为期4天的冰上项目测试活动。时隔半年,这一次的“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的赛事规格更高,也是第一次有国外选手在“冰丝带”参加比赛。

  速度滑冰简称速滑,是集耐力、爆发力、技术、战术为一体的体能类竞速运动。运动员穿着刀刃宽3毫米的冰刀鞋在冰面上滑行,比赛中最快时速超过60公里。此次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上,来自中国、韩国、荷兰的运动员在三天的时间内,要进行12个小项的比拼。在北京冬奥会上,速度滑冰共设有14个小项,此次测试赛除了没有男子10000米和女子5000米两个长距离项目外,包括了男、女 500 米,男、女 1000 米,男、女1500米,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男、女团体追逐,男、女集体出发共12个奥运项目。参赛的荷兰队是速度滑冰世界最高水平的团队,截至2018年平昌冬奥会,荷兰总计赢得了130枚冬奥会奖牌,其中115枚来自速滑比赛。

  下午3时30分,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正式拉开帷幕。进行的首个项目是女子3000米,三个国家代表队共有4名选手参赛,所有参赛队员都是00后。中国队派出小将杨滨瑜,她曾获得2020年洛桑冬青奥会女子集体出发冠军和女子1500米铜牌。杨滨瑜以4分25秒61获得亚军,荷兰选手克莱伊维尔德以4分25秒32获得冠军。韩国选手朴彩源获得季军。

  “这个场馆非常漂亮,能来这里参赛非常荣幸,今天得到了非常愉快的比赛体验。”荷兰选手克莱伊维尔德对“冰丝带”赞不绝口,由于是第一组比赛,她有幸成为了第一位在“冰丝带”比赛的外国运动员,又最终夺得了冠军,真的是非常难忘的经历。中国选手杨滨瑜表示:“非常荣幸能在国家速滑馆进行比赛,这是一个非常华丽的场馆,冰面质量非常好,各方面设施非常完善。”杨滨瑜很高兴得到这么一次难得的适应奥运场地的机会,谈到北京奥运会备战情况,称大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能在家门口实现“飘、升、奏”的理想。“飘”即力争更多项目参赛,“升”就是要多拿奖牌,让五星红旗在颁奖广场高高升起。“奏”就是努力多拿金牌,让义勇军进行曲嘹亮奏响。

  本次测试赛除了有境外运动员参加,国际滑联的技术代表、国际技术官员都参与到比赛中,整体氛围更贴近于正赛,是一个适应奥运场地的绝好机会。

点击进入下一页

  “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有来自中国、韩国和荷兰的运动员参加,这是今年首场北京冬奥测试赛,也是国家速滑馆迎来的首个国际赛事。

  防疫重中之重 达到一馆一策

  测试赛期间,大批与赛事相关境外人员来华,将明显增加疫情输入传播风险。为确保测试赛如期安全顺利举办,更好地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积累赛时经验,北京冬奥组委做了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制定了测试赛期间疫情防控政策,包括加强远端防控、实施闭环管理、坚持常态化防控等方面工作。

  以记者实际体验为例,这次采访“相约北京”测试赛,除了需要出示前14天行程大数据绿码和新冠疫苗2针接种记录之外,还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验报告。在步入场馆之前,记者就能看到醒目的中英文双语标注“请出示核酸检验报告(48小时内有效)”。出具了各项数据后,再进行测温,一切达到标准后才能进入场馆。场内多处可见新冠病毒防疫措施的提示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需要注意的事项:请戴口罩、测温、保持1米间距、禁止观赛期间进食、闭环管理、洗手消毒。进入媒体看台,对佩戴的口罩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必须是N95或KN95口罩。

  武晓南介绍,运行团队在专业防疫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合理分区、责任到岗”的原则,建立健全场馆层面的防疫责任和监督机制,坚决落实“四方责任”,结合场馆实际,将场馆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群的空间及流线,分设“闭环内”“闭环外”两个圈层,制定了完善的防疫方案及防疫手册,做到疫情防控“一馆一策”,确保实现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边界须严管、人员不跨区。

  10月4日,国家速滑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场馆封闭前的最后一次核酸检测。按照场馆管理防疫方案,闭环内的工作人员此后每天都要进行核酸检测,闭环外的工作人员也需要两天一测,全面做好健康监测。为了高效、精准地落实防疫举措,本次测试赛期间还使用了防疫“黑科技”,例如贴在腋下可以远端进行实时健康监测的体温贴,用于空气环境检测的气溶胶以及无害化消毒的喷雾消毒机器人等。

  和4月份“冰丝带”举行的测试活动不同,这次测试赛的采访环节采用视频云采访的方式。参赛运动员和记者完全分隔开,通过摄像头、传声筒、显示屏来实现实时交流。

  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表示,通过本次测试赛,北京冬奥组委将进一步摸索疫情防控规律,评估防疫措施效果,结合全球及我国疫情形势变化,不断查漏补缺,优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疫情防控方案,全力保障赛事安全和境内外冬奥会参与者以及主办城市人民健康。

点击进入下一页

  采用视频云采访的方式,参赛运动员和记者完全分隔开,通过摄像头、传声筒、显示屏来实现实时交流。

  设施愈加完善 运行管理提升

  与4月进行测试活动时相比,如今的国家速滑馆各项设施更为完善。东侧看台新增了大面积的蓝色带桌媒体席,赛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提供工作便利。新增的贵宾区座椅设计了与座椅同色的杯架,场馆内各区域座椅的材质、色系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测试赛期间,馆内、馆外各开设了一个奥运特许商品销售点,销售除贵金属之外的各个门类奥运特许商品。特别是涉及“冰丝带”场馆、速度滑冰项目的商品是最齐全的。中国邮政也设立了服务点,销售冬奥相关邮品,并安排了盖邮戳、邮寄等服务项目。场馆的奥运氛围更浓了,服务设施也更到位了。

  测试赛着重要检验场馆的运行管理水平,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说:“赛事运行团队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全部到岗。经过4月测试活动的磨合锻炼,团队成员们积累了赛事运行工作经验,对场馆的熟悉程度也明显提高,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更加默契,更增强了整个团队顺利完成本次测试赛运行、保障任务的信心和决心。按照‘全要素测试’的原则,为实现‘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目标,结合国家速滑馆实际,团队明确了测试要点137条,完成了测试赛专门的OB运行设计和‘一图一表一册’编制。临建、临电工程、形象景观和引导标识全部完成。家具物资、技术物资全部到位。计时记分系统联调完毕。”

  北京冬奥会首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这次已经是第三次正式制冰。国际制冰师和中国团队协同配合,更快捷高效,仅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冬奥会标准的比赛场地制冰工作。冰面同时正开展冰面投影系统、体育展示特种灯光等创新工作。体育展示团队中加入了来自加拿大的场馆制作人艾米和音乐总监丹尼尔,比赛开始前,全场灯光熄灭,在投影、灯光和音响的交相辉映下,冰面上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动感效果,运动员能很快进入兴奋状态,投入到竞赛氛围之中。

点击进入下一页

颁奖嘉宾手托装有奖牌托盘,由获奖运动员给自己戴上奖牌。 

     测试赛一连串 最后实战检验

  “冰丝带”举行的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只是一个开始,就此拉开了“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2021下半年测试赛和测试活动的帷幕。从现在到12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8个竞赛场馆举办10项国际赛事、3个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前组织一系列测试赛,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惯例。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介绍,与今年上半年雪上项目和冰上项目测试活动相比,本次测试赛最主要的特点是赛事规格高、规模大。此次测试赛许多是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的赛历赛事,有的还是资格赛、积分赛,将采用冬奥会赛时的计时记分系统。预计将有来自境外的2000余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国际技术官员、计时记分专业人员等陆续来华参加各项国际赛事和训练周。

  根据目前排定的测试活动总体安排,除了在国家速滑馆举办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10月份将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举办雪车和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和计时赛;在首都体育馆分别举办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和短道速滑世界杯;在国家游泳中心先后举办冰壶国内测试活动和轮椅冰壶世界锦标赛。自11月3日起将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举办雪橇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比赛;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和国家体育馆举办冰球国内测试活动;在云顶滑雪公园举办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自12月2日起在古杨树场馆群先后举办国际雪联跳台滑雪世界杯、北欧两项洲际杯和冬季两项国际训练周。

  为保证国际测试赛安全顺利举办,北京冬奥组委前期已经逐一与各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召开了测试赛评估会,通报了赛事筹备情况,并着重就赛事日程、入境程序、远端健康监控和比赛期间闭环管理要求等各个环节的重要事项深入交换了意见,介绍了北京冬奥组委相关政策和要求,明确了各方职责及合作事项。

  北京冬奥会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已于9月19日启动运行,测试赛期间除涉及指挥测试赛赛事运行外,还将和国际奥委会等同步开展各种培训演练,以期更好达到运行就绪状态。

  据姚辉介绍,办测试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办冬奥会。通过测试赛检验场馆设施、磨合场馆团队、摸索办赛规律、提高办赛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测试赛的筹备和冬奥会的筹备是一体推进、统筹安排的。“举办测试赛不是目的,办好奥运会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姚辉说。

  安排在2021年最后三个月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是北京冬奥会前最后一次实战检验。2022年即将来临,北京冬奥会越来越近了。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刘平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徐亚旻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