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建党百年 华夏荣耀|深入解读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之:这个“相结合”,总书记重点强调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1-11-02 14:28:35

2834928

  7月1日上午,中国以一场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亲历这一天,回望百年路,展望新征程,能够更深刻地领悟这个政党的初心与雄心,读懂这个日子的重大和庄严。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个重大观点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新认识,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fe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中国共产党增添强大精神力量

1127615886_16251496098831n

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曾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它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可以说,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思想。这种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一脉相承。

  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正是抱着救国救民的一颗“仁心”,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

  一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给中国共产党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汔可小康”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丰衣足食的强烈愿望。“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高度契合。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天下一家”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大同世界的美好畅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念给了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的胸怀。我们党立志将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

  “人命关天”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敬仰态度。“爱人利物之谓仁”的取向给了中国共产党生命至上的担当。我们党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滋养初心的丰富养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许多古老的文化在辉煌一时后走向衰落甚至消失。唯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连绵不断,延续至今,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支撑中华民族延绵至今,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重要支撑。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条件,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深深植根在中国人的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中国实际,既包括现实的社会实践,也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过时的历史,而是依然活着、影响着我们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异于割断血脉,就会走向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中华民族将无以立足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分不开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也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只有激活、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如果不顾中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照搬西方制度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中国特色和文化根基,就难以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才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fe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实现梦想的奋斗精神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自强不息。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实现梦想的奋斗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马克思主义也是这样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科学理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回首党带领我们走过的路,既有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又有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

  刚刚过去的一年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战疫情、抗洪涝,促改革、推开放,抓脱贫、惠民生,保增长、稳大局,在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

  习近平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复兴的根本路径。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本价值理念上具有诸多契合之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追求“天下为公”,彰显了大同理想追求。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类解放为己任,主张构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相融相通,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

  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立足新的实践发展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改造,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但文化复兴不等于文化复古。毛泽东同志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这就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这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根本途径。

fe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共产党获得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它是实践的而不是教条的,是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同样,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也从来都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而是始终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追求“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这种内在的统一性赋予中国共产党价值先进、思想解放的鲜明品格,使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结晶。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将获得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在无止境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更加广阔、深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虽诞生于欧洲,但它是在继承和创造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真理性。同时,它还是发展的理论、开放的理论,它不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而且在积极汲取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

  一百年来,我们党在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也是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融入了中国的特性,亦即烙上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印记。

  这启示我们,只有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将中国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我们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广阔、深厚的文化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感召力、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必然要求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大力深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推进“两个结合”,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实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合自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责任编辑:侯哲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