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1个点击3毛钱”,别让“震惊体”钓鱼赚钱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门评论      2021-11-08 10:23:17


  ▲“一个点击三毛钱”,近日警方查处多起在微信公众号上炮制网络“爆文”的网络黑产团伙。图/新华社视频截图

  “震惊!”“速看!”“万分危急!”……近日,警方查处多起在微信公众号上炮制网络“爆文”的网络黑产团伙。据报道,这些网络黑产团伙通过编造和传播标题惊悚的虚假信息,吸引不了解事实的网友点击关注,并由此通过链接广告营利。

  “震惊体”问世已久,其特点是行文耸动、信息夸张失真。此次查处的网络黑产团伙,在疫情期间炮制大量带有“封城”“戒严”噱头标题的推文,无疑社会危害性更大,不仅直接触犯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有关法律,还扰乱了有关部门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和社会各方的有序应对。

  多起曝光的案件显示,这些“震惊体”推文并非个人行为,而具有公司策划的组织化特征。在一个网络黑产窝点,警方发现“成功只有不停地加粉、加粉、加粉,才有钱,才有真爱”的条幅,这种唯流量是图的做法,明显背离了新媒体从业者应有的职业伦理与操守。

  从一种有悖于客观平衡原则的传播现象,到如今成为黑产营利的惯用手段,“震惊体”的演化令人警惕,也催人反思。不得不追问的是:如何扭转网络舆论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如何从根本上铲除滋生“震惊体”的信息传播土壤?

  从受众心理来说,人对突发重大信息会产生应激情绪,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吸引,并想方设法了解更多。“震惊体”的炮制者正是利用人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少数权威信息的基础上,添油加醋地加以篡改,制造虚虚实实的假消息。受众在关注相关话题时,就会陷入其中,甚至在社交群里促成“震惊体”的二次传播。

  黑产团伙还会通过“养号”,大批量复制虚假信息,既逃避平台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也营造一种信息“交叉印证”的假象。但是,“谎言说了一千遍也不会变成事实”,无论假消息复制传播了多少遍,都应毫不犹豫地进行清除管控,还公众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震惊体”文章充斥网络。图/社交平台截图

  “震惊体”黑产团伙蔓草难除,催人反思当下新媒体产业粗糙的经营模式。“1个点击3毛钱”,如今平台激励创作的主要方式还是广告流量分成。然而,单纯以流量判别新媒体产品的质量,助长了低质信息的复制与裂变,难免使新媒体创作生态呈现一种无序状态。

  判断信息的价值高低,从来不是以其受众接触面大小而论,更不能为了吸引关注而捏造虚假事实、制造舆论焦虑。让有效信息及时精准地抵达受众,剔除虚假无效信息,是建立健康平台生态的根本。在此方面,平台当责无旁贷。

  比如,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公共信息,就要引用权威一手的信息来源,以简洁、客观、明晰的新闻语言进行传播;对特定群体关注的兴趣类信息,要鼓励有深度性、原创性的信息传播,抵制已有信息的堆砌和“内卷”。通过机器筛选和人工识别,平台在推荐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上也可以有更大改善。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除了第一时间对“震惊体”信息进行处置,还要顺藤摸瓜,在源头上进行治理。通过多部门有效联动,查处那些制造假消息的黑产团伙,让其中的违法犯罪成员受到应有惩戒,也有助于对网络不法经营者形成震慑。

  有人认为,年轻人对网络上的耸动信息早已“自动屏蔽”,受到“震惊体”蛊惑的人,多为中老年网民。

  随着中老年网络用户基数的扩大,保护他们使用网络的安全性已是迫在眉睫。除了加强教育宣传,引导中老年网民提升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老人身边的年轻人也要与长辈多交流、多沟通,用身边人的力量阻断无效虚假信息传播,让网络黑产不再有可乘之机。

  特约评论员 | 王钟的(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赵琳

文章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徐亚旻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