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漠河舞厅》歌曲爆红,一座边陲小城、一个小城舞厅、一段爱情故事,因此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创作者柳爽介绍,歌曲以舞厅里一位独舞老人“张德全”(化名)和其在大火中失去亡妻的故事为创作背景。歌曲里忠贞的爱情故事,唤起了人们对发生在1987年的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的沉痛记忆。
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因为一首歌曲而广为人知,而一首歌曲也因为一段爱情故事而拥有了灵魂,从而广泛流传。据报道,今年3月,当地文旅局的视频号曾经发过《漠河舞厅》歌曲,但没产生多大反响。直到10月中旬,有人把背后的爱情故事提炼出来,以旁白配歌曲的形式发在短视频上,才“火得一塌糊涂”。
歌曲《漠河舞厅》与“漠河爱情故事”之间,很难说到底是谁成全了谁,这是爱情魅力和音乐魅力叠加的结果。以前有很多,以后也有很多,而且很难预料,这段爱情故事会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IP,得到更多的艺术呈现。这其实也对当前的文艺创作,乃至歌曲创作带来了启示——创作的方向到底在哪里?是脱离实际高高在上,还是笔墨当随时代、创作当为人民?
这样的爱情故事有很多,每座城市都有,数量不少,关键是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能不能挖掘出来、推广出去。这是创作者该思考的,也是城市需要思考的。城市即人,人即形象,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寻找爆点,全力推荐自己的城市形象。相对于宏大叙事,以及华美的概念的口号的单向输出,更多关注细节,聚焦人物、故事、情感,很有可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一首《成都》,不知给成都带来了多少粉丝!
除了故事和歌曲,作为实体的舞厅也值得重视。舞厅经营者李金宝介绍,此前他不知道《漠河舞厅》这首歌,也不清楚这段爱情故事,歌曲红了之后才后知后觉。在他的印象中,“2019年的确经常有个老人来舞厅跳舞,别人都是成双成对跳交谊舞,只有他一个人跳独舞”。这是小城现在唯一的舞厅,由于经营惨淡,李金宝一度想把舞厅关了,随着《漠河舞厅》走红,他改变了想法,“把舞厅开下去,让跳舞的老人们能一直跳下去。”2019年12月,音乐人柳爽去漠河采风,正是在这里遇到了“张德全”,在聊天中听到了故事,进而有了这首歌曲。
如果没有这个舞厅,故事不会被发现,更重要的是,当地老人会少了一个老有所乐的场所。舞厅的收费很实在,“普座区”5元,“卡座区”10元,而且只开半年,从10月1日开到来年5月1日。夏天,人们喜欢在广场上跳舞,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冬天,才会来暖和的舞厅。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场舞。这其实也在启示城市,能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公共空间,让他们在老有所乐中安度晚年?当然,活动空间并不一定都需要财政买单,可以更多地吸收社会资本的进入,哪怕在政策上提供一些支持。
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漠河舞厅”。一方面,作为实体,应该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作为形象,城市推介需要更多走心之作。回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舞厅,那么“张德全”的老年生活就会多了不少孤单,也不会在这里遇到音乐人,更不会有这首歌曲。目前来看,《漠河舞厅》可能会成为继《成都》之后再次捧红一座城市的音乐,这也算是意外收获了。(东原)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