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已有3214名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去年是统计“全死因”,只要确诊后死亡就算,今年则是只算“直接死因”或“审查死因与新冠有关”的人数。指挥官陈时中今年5月中曾允诺公布“审查认为死因与新冠无关的死亡数”,今外界再次询问,他说“可能还没弄清楚,弄清楚就跟大家报告。”
台专家表示,要将死因归类确实不容易,不经归因的“全死因”死亡是医疗水准的指标,比较适合作为跨地域比较。岛内公卫学者则建议,死亡数可以不用天天公布,但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公布总通报死亡数,及其中与新冠有关或无关的类别。
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博士、台大医院急诊部临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死因的判断归类不容易,有很大的专业判断空间,通常死亡诊断书写在最前面的,就会被认为是死因。举例来说,癌症或中风的病人常常最后死于败血症,但败血症不会进入民众十大死因,癌症和中风才会。
李建璋表示,不同医师、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死因的归因判断会有差异,所以归因过的死亡人数比较不适合互相比较。不经归因,只要确诊就算的“全死因”死亡数,经过校正年龄和性别,比较适合做跨地域比较,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水准的指标。
台大公卫流病与预医所教授陈秀熙表示,全球各地都有在对新冠确诊死者的死因进行重新分类,但不会天天更新数据报告。建议台“指挥中心”可以持续接受通报,花时间妥善厘清、分类,再定期公布总通报死亡数、判定有关的死亡数、判定无关的死亡数及其类别,让外界了解。
前疾管局副局长施文仪表示,完整的死亡资料是生命统计很重要的一环。他相信台湾这方面还算光明磊落,专家也不会动手脚,待疫情告一段落,应该就会有正确数据摊在阳光下,不用急于一时。
至于外界常说的超额死亡,李建璋表示,这不是单看新冠死亡,而是看有疫情的年度实际总死亡人数,是否高于该年度预期的总死亡人数。如有超额,代表疫情带来负担,超额有来自疫情直接导致的死亡,也有来自受疫情间接拖累所致的死亡。
李建璋表示,现在还在疫情管制期间,防疫措施阻绝许多传染病,也减少年轻人出意外的机会,但这些死亡在防疫措施解封后可能会变多,建议观察完整一个年度再讨论超额死亡。(来源:联合新闻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