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王立彬)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以更好应对耕地红线面临的挑战,为耕地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为更好地把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法治化,我国将加快推动耕地保护法立法进程。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耕地年度“进出平衡”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禁止性规定和政策措施将上升为法律。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为核心的耕地保护法治体系;民法典、刑法对耕地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加快制定中的粮食法也强调耕地保护。这都使制定科学、简明、可操作的耕地保护法成为迫切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把耕地保护法列为预备审议项目。自然资源部把做好耕地保护法送审工作列入2022年重点立法计划。
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法治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完善,而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主旋律。回顾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发展历程,准确把握耕地保护面临的新要求,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具有重要意义。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国土“三调”结果,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人均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同时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靠天收。从国土“二调”至国土“三调”十年间,全国建设用地总量增加26.5%,城镇、村庄用地总规模分别达1.55亿亩和3.29亿亩,一些城镇、园区低效闲置用地问题突出,村庄用地总量过大、布局不尽合理。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