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百年前,山河破碎,国弱家贫。一百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中国经济为何能迎难而上实现一个又一个新跨越?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西电东送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工程。它的实施为西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西电东送,这条能源大动脉架起了东西部互联互动、双赢共赢的桥梁。
东西部能源结构大优化
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煤炭资源的69%集中在“三西”地区(即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和云南、贵州,水能资源的77%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却相对集中。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水能和煤炭资源,将它们转化为电力并送往东部电力负荷中心。实施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的不均衡性决定的。
2017年03月5日,河北邢台。位于太行山区段的西电东送工程即将竣工,电力工人在高空中清洁线路。沈宏润 摄
西电东送工程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80年代,我国开展了实施西电东送的有关准备工作。1992年国家批准建设长江三峡水电站,进一步为西电东送的实施创造了条件。1999年国家作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为西电东送的大规模实施提供了历史机遇。
2000年,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提出的加快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建议。同年,贵州、云南的第一批电力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启动。
“三大通道”打通中国能源大动脉
我国电力发展的基本格局是:“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与南北纵向的互补型联网相比,“西电东送”属于横向的送电型联网。按资源分布,西电东送工程由北、中、南三大通道构成。
北通道——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的公伯峡、拉西瓦等水电站的电力送往京津唐负荷中心。
中通道——以三峡电力送出为龙头,将输电网络向西延伸至长江上游地区,实现川渝和华中地区共同向华东、广东送电。
南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三峡大坝拦水发电,对电力联网和南北互供、西电东送输电格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西电东送”有力促进全国电力联网。目前,除台湾省外,全国各省域电网全部实现联网,我国已形成以东北、西北、西南区域为送端,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区域为受端区域间交直流混联的电网格局,电网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专家预测,在能源转型带来的能源发展新态势下,电网作为大范围、高效率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平台,其重要性愈加凸显。到“十四五”末跨区跨省电力流规模将提高到3.7亿千瓦左右,电网将在资源配置、调节互济和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经济性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超级工程遍地开花
西电东送在中国版图上可谓“遍地开花”,同时开工的工程之多是史无前例的,单个工程的规模之大也是罕见的。这其中不少工程是“世纪级”和“世界级”的,比如长江中上游的三峡工程,金沙江上的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红水河上的龙滩水电站,澜沧江上的小湾水电站……
三峡工程
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大工程,也是形成“西电东送”中通道的关键工程。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建成。专家指出,三峡水电站像位于中部的一颗心脏,众多的输电线路就像动脉,三峡的电力将通过它们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辐射、送出。三峡水电站共有15回500千伏电力送出线,主送方向对准了华中、华东和广东。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5月8日拍摄的三峡大坝及左岸电站外送输电线路。
白鹤滩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境内,是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电站中的第二级,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仅次于三峡工程,位居世界第二;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7月1日竣工投产,这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战略大动脉,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300亿千瓦时。
6月28日拍摄的白鹤滩水电站一景。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 摄
乌东德电站
乌东德水电站是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全面投产发电后年均发电量达389.1亿千瓦时。作为乌东德水电站的主要送出“大动脉”,昆柳龙直流工程每年送电330亿度,相当于海南省一年的全社会用电量。
昆柳龙直流工程是国家首个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是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多端混合直流工程。该项工程创造了19项电力技术的世界第一,主要设备自主化率达100%。南方电网与国内相关厂家共同研发的柔性直流关键芯片IGBT成功应用到工程中,打破了国外少数厂家的垄断。
这是7月30日拍摄的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广东受端龙门换流站直流场。 新华社发(袁军 摄)
“特高压”技术成为国家对外新名片
“西电东送”的过程中,要实现大量远距离的电力输送,特高压输电技术是关键。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在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等技术优势。
图为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施工人员在±800千伏白江线工程跨汉江高塔上安装附件。新华网发 邹小民 摄
在西电东送发展初期,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要依赖外国技术专家。2000年,天广直流工程建成投产时,工程全套引进外国产品,工程自主化率几乎为零。到了2010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工程成套设备综合国产化率超过62%。依托该工程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6年,南方电网再次挑战直流输电最新技术,采用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组合模式的背靠背工程建成投产,工程综合自主化率达到100%。
南方电网公司历时10余年,先后攻克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难题,掌握了交直流并联电网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确立了我国在世界大电网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如今,西电东送汇集了当今世界先进、齐全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特高压更成为了继高铁和核电之后的又一张国家名片。
图片来源:国家电网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建成投运“十四交十二直”26项特高压工程,核准、在建“两交三直”5项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31项特高压输电工程线路长度达到4.1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超过4.5亿千伏安(千瓦)。截至2020年,特高压累计输送电量超过2.1万亿千瓦时,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在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改善环境、提升电网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西双赢的伟大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实施至今,送出的不仅仅是电力,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了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另外,西电东送工程形成了一批大型水电基地和火电基地,对全国电力结构调整和合理化布局具有深远意义。
一条条电网跨越高山湖泊、草原荒漠,源源不断地为东部地区输送着高效、清洁的电力。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经历20余年的建设,“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合计输电容量约2.7亿千瓦,不仅将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了西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而且也有力支援了我国东中部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促进了全国联网。
推动区域协调发
开发西部电力,能够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地带动西部相关产业特别是具有市场前景的高能耗产业,如冶金、采矿、化工等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工业西移,缩小东西部差距。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
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全年西电东送电量中清洁能源占比高达84.7%,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输送清洁低碳电能超过174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0.5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51亿吨。同时,也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大大减少对森林和草木植物等生物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观察者网、国家电网、中国电力新闻网等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