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池神庙里的关帝庙(下)

  在今天,“关公斩蚩尤”大概是妇孺皆知的传说故事了。这个与“关公战秦琼”的故事一样离奇,明显是由后人编造而成的、让隔着许多朝代和数千年的两个历史人物照面打仗的神话传说故事,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竟然还入了官修的志书,真是奇事一桩。因为它关乎关羽被北宋皇帝追加封号,由此引发后来各朝代封建皇帝一步步神化关羽的起始缘由,也关乎关羽最早被供奉于池神庙的时间,所以就不得不说道说道这个离奇的传说故事的由来了。

  记载这个离奇传说故事的古籍,既有元代人胡琦著述的《关王事迹·解州斩妖考辨》一文提到的《古记》、《广见录》,也有明朝王世贞的《弇州山人续稿》、《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义勇武安王》,还有清代袁枚著述的《子不语卷一·蒲州盐枭》、《解梁关帝志》和《关帝圣迹图志全集》,包括清代成书的《河东盐法备览》等古籍。这其中,既有小说家言,亦有官员亲修的正统史籍。

  由此可知已经具备文字信史的封建时代,由于这种君权神授的立君建国的观念,直接承续了人类文明起始所立足的一个文化认知理念——神明的存在,这种神明认知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从自然神化逐渐演化到祖先神化,并且形成统御国家的国君所具有的“天子”权威与代表民众意愿的民间众多而庞杂的神仙系统的存在。这种君臣、官民共同认可的神灵观念的具体表征,就是对有形化的神灵的创造、敬仰与庄严肃穆地予以祭祀的宗教存在。这种折射社会人群精神诉求的宗教形式,一直与人类科学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相互胶着在一起,在相互作用当中一起行进在历史发展的路途上,并根据某一时期具体环境与事件的需要,以及当事者或决策者的主观意愿,互动生发出可能令今天的人们所无法理解和相信的行为与决策。比如这“关公斩蚩尤”的神话传说故事的产生。

  一种说法,就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那个装神弄鬼的宋真宗通过“天书”闹剧,把轩辕黄帝认作他赵家的始祖,并诏令赶快修建圣祖宝殿用以祭祀。没想到这个决定,却激怒了当年被黄帝肢解在盐池边上化血为卤的蚩尤,遂兴风作浪,令盐花不生;还托梦给真宗派去查看祭拜的官员,威胁宋真宗如果不拆掉给黄帝建造的宝殿,那他就让盐池永远产不出盐来,祸害百姓。宋真宗信奉道教,于是道教的张天师就给他出主意,让当时竟然是他属下一员神将的关羽前往降伏蚩尤。结果当然是关羽大胜,并再次斩杀蚩尤,盐池恢复了正常生产,而且产量倍增。

  由于《宋史·礼志》记载宋真宗梦见的是玉皇大帝,《真宗实录》里记录的宋真宗提出要给上封号的也是“玉皇大帝”,没有提到轩辕黄帝,所以就有学者质疑如上传说,是河东地区崇敬关羽的人们敷衍加工而成的,近现代才出现。

  再一种说法,则被记到宋徽宗的头上,发生在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或政和年间(1111年~1117年),其主体故事大致相仿,只是在关羽斩杀蚩尤后,加上了宋徽宗想见见这位虚静真人麾下神将的情节,并且描述宋徽宗在见到“大身克庭”的关帅后,颇感惊惧,遂慌忙拈起一枚崇宁钱投给关帅,并许封“崇宁真君”。今天解州关帝庙和常平家庙两处都有的崇宁殿,便是由此追封而来。

  还有一种说法,又把这个故事提前到徽宗之前的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3年),并且把张天师荐请改成关羽因为享受解州本地“血食”而自愿为之,更离奇的是把张飞也拉进来协助,还出现了蚩尤的老婆。《河东盐法备览·运治》“坛庙”篇所载的城北“宁济寺”,供奉的就是“汉关圣暨张桓侯”,言明“相传二神曾与蚩尤冥战,以护盐池,故祀之”。

  综观古往今来如此这般莫衷一是的杂乱记述,从中完全可以体现出民间文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此留给后代文化学者们的嘴官司,恐怕真的是难有统一定论的时候。

  好在南宋史学家李焘在《续通鉴长编》里,并没有记录这些灵异故事,而是如实记录了人工修复盐池的史实:

  崇宁四年(1105年)六月丙子,御崇宸殿。以修复盐池,百官入贺。解池为水浸坏八年,至是始创开四千四百余畦,积成盐宝故也。

  《河东盐法备览·盐池》“祥异”篇也载有“崇宁元年(1102年),遣内侍修解池,四年池成。凡开二千四百余畦,百官入贺”。

  元代学人胡琦在《解池斩妖考辨》一文当中,就此考辨指出:

  琦谓解池神怪之说,参诸前史,止称有八年之水,君臣以修复而称贺,无召天师平祟之文。而两出于传记小说,一见于祥符时,一见于崇宁时,二天师出力居多,想多张氏世济其说者也。

  也就是说,这“解池斩妖”的灵异传闻,大概都是获得世袭罔替“张天师”尊称的张陵张天师家族中人逐渐增添附会的内容。

  针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的这一特定的文化现象,文化学者王振川在《“解池斩妖”之再考》(见《关帝庙》2013年第一期第24页)一文中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观点,认为这个传说应该出现在关羽被宋徽宗追封为“忠惠公”的崇宁元年(1102年)前后。因为这一时期,解州盐池的确经历着一场罕见的水涝灾害,并导致盐产锐减,严重影响到朝廷税收。北宋朝廷在采取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当中,由于宋徽宗崇信道教,因而采纳道教徒的意见,诏示大力崇信关公,由此导致产生出以关羽衬托突显道教天师神奇本领的“解池斩妖”的民间故事。所以宋徽宗才会在道教徒的说辞影响下,做出赐封关羽“忠惠公”、“崇宁真君”,而后不久又一再加封关羽为“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的举动。

  关于“忠惠公”的追封,王振川这样阐述道:

  “忠”字不必说了,关公一向以“忠勇”而著称。这个“惠”字就值得推敲了,“惠”指恩惠,一般和经济、财物有关。关公活着的时候,是员武将,并没有振兴经济恢复民生等活动,和“惠”字挨不上边。笔者认为,宋徽宗在崇宁元年盐池受灾的关键时期,赠送给关公一个“惠”字,最主要的目的是请他保佑故乡的盐池生产,恢复国家的税收。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还分析道:“‘追封’当然不是发个文件说说就完了,肯定还配套了相关的修缮庙宇、祭祀庙会、宣传造势等一系列大型活动。”

  根据一些古籍记载,在这个神话故事出炉后,还当真安排了许多实际的行动来配合造势,《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义勇武安王》里是这样记述的:

  帝嘉其功,遣王钦若赍诏往玉泉山祠致祭,以谢神功,复新其庙,赐庙额“义勇”,追封四字王,号曰武安王。

  《关帝圣迹图志全集卷九·解池斩妖》记述的则比较简单:

  上达悦,遣使致祭,仍命有司修葺庙宇,岁时奉祀。

  从这两条记载当中,给我们传达出两条有意义的信息。其一:当时的玉泉山已经有祭祀关羽的庙宇接受官民祭祀;其二,历史上宋徽宗追封关羽“义勇武安王”的封号,与“关公斩蚩尤”这个神话故事的出现有关,或者依照王振川的见解,与解州盐池发生水涝灾害这个重大事件有关。

  这就回到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上来了,即作为事发地的解州盐池地方的官民们,他们在配合朝廷圣旨而进行的“修缮庙宇、祭祀庙会”活动当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诚如《池神庙》一文所记述的那样:“故特于成庙而外,报享于池,而统曰池神庙。”应该就是在供奉池神的庙宇西侧,新建庙宇,把已经追封为“义勇武安王”的保护盐池的功臣关羽供奉其中,对外仍然统称为池神庙。

  经过一番梳理,在明了了关羽入祀池神庙的由来始末之际,也令笔者心生感慨。

  综观这一则由统治者和盛行一时的道教徒联手编造的“关公斩蚩尤”故事在历史事件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导致的结果,以及所产生的持续而久远的文化影响力,不难想见附加在关羽身后的种种神话传说的共通的影踪。

  但是为什么类似的丰富故事都要被攀附到故去的关羽身上,而不是岳飞,或者文天祥等众多的民族英雄身上呢?这显然与关羽生前为人处世大气磅礴、威名远播,忠义仁勇的精神得到后世推崇有关,其自身高洁的品格自然就会产生巨大的吸附力,使得民间力量与统治阶级根据各自的需要而相互作用,通过对关羽这个历史人物生前身后丰富多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假莫辨、虚实融会的事迹与传奇的口碑传颂,并最终得以共同塑造出这么一位古往今来得到全民族高度认同的神格化的精神偶像。

  这大概就是关帝庙的建庙史如此久远,并遍及海内外,香火不断,生生不息的缘由所在了吧。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