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大学者忧台湾高教前景:只喊“爱台湾”,不可能把教育做好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涉台新闻      2022-10-11 08:48:16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台大学者忧台湾高教前景:只喊“爱台湾”,不可能把教育做好

作者 杨程晨 朱贺

“民进党这些年来在社会营造的风气就是,看立场,不看专业和伦理,这是台湾学术界的大问题,或者说是根本问题。”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原主任、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徐泓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台湾大学近日选出第13任校长人选,该校工学院院长陈文章将于明年初接替现校长管中闵。作为台湾最高学府,台大近年可谓饱受争议,从上一次校长遴选风波到今年林智坚论文抄袭案,政治干预高等教育的事件屡见不鲜。

台大此次校长遴选,候选人需接受学生组织质询并就两岸议题进行政治表态。“学校本应领先社会舆论,现在却是社会领导校园。人们从前讲,戴斗笠的不如戴方帽的,现在都反过来了。”徐教授认为,政治立场先行,只会喊“爱台湾”的口号,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他坦言,在这样的氛围下,台大能选出陈文章、管中闵等学者担任校长,“是不容易的”。

摆在台大新校长面前的困境与挑战不少,包括徐泓在内一众学者对台湾高等教育的前景不无担忧。徐泓告诉记者,当初民进党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把管中闵案搞得难看,“我并不意外”。政治力介入校园、干预学术在台湾由来已久。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各公立大学开始选举校长和系主任。他观察,妥协之下的“好好先生”往往才是胜选者,而有主见、有本事的学术领导人却难以被各方接受。

徐泓曾在1996年借调至位于南投的暨南国际大学工作。他回忆,“当时我任教务长,也是校长遴选委员会的主持人,请到在静宜大学因政治原因被人举报的李家同教授来作校长。”1999年,在李校长任职仅三个月后,台湾发生震惊世界的“9·21”地震,位于震源附近的暨大校园遭遇毁灭性打击。校领导遂商议将暨大暂时“北迁”,借读台湾大学以待校园修复。李家同当时承受巨大舆论压力,被认为大学离开所在地是“逃跑行为”,被迫辞去校长一职。徐泓后来了解到,当地各方势力对于新校长的人选早有属意,所谓“本省人”身份等政治因素是重要的权衡指标。

自民进党执政以来,政治力干涉校园的事件愈发严重。今年新竹市前市长林智坚的硕士论文抄袭案,因不符学术伦理而触怒公众。在徐泓看来,事件发生地台大“国发所”,过去有着浓厚的中国国民党背景,近些年随着政党轮替转态明显。校园并非清幽之地。民进党上台以来,在校园内“不转舵”顺应绿营政治意见,可能就拿不到好资源。某些大学曾专精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系所,如今甚至找不出一位该领域的专任教授,却充斥着民进党偏好的所谓“台湾史”研究。

“我退休后在一所私立大学工作,遇到一位很不错的学者。因为反对民进党,他评教授职称的代表作论文被不同评委打出天壤之别的分数,因为判定标准是按照学者政治立场来区分。”他说,民进党这些年来营造不良的风气,台湾社会的价值标准被破坏。

退休多年,徐教授仍高度关注台湾高教发展。谈及现状,他不无可惜。他说,台湾的好大学多为公立,有关部门的支持尤显重要。但“去精英化”的导向导致资源平均化,这是致使好大学难留顶尖教师的原因之一。

退休后,徐泓曾分别在大陆的南开大学和厦门大学工作多年,亲眼见证“大陆的情况越来越好”。对于年轻的台湾博士毕业生们,徐泓认为,大陆高校的良好待遇,吸引力是巨大的。他的学生也分布在大陆各地。

而对于年长的学者,大陆同样充满吸引力。“作为老师,待遇只是一方面,教到好学生的成就感来得更大。”他表示,“我喜欢去大陆教书”,大陆学生肯用功、思维有灵性。两岸的高教各有所长、也有共通的问题,学术评价体系的多元是两边都应积极探索的道路。高教发展除了资源的投放,还应给予老师更大发挥空间。“我能看到大陆在这些方面作出的努力。”(完)

文章来源:中新社
责任编辑:徐亚旻
台湾快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