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轰鸣的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 王恩霖 摄
中新网太原10月25日电 题:金秋稻飘香 山西晋祠大米丰收忙
作者 杨杰英 杨润德 韩雪冰
金秋稻飘香,晋祠大米进入丰收季。连日来,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轰鸣的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农户正抢抓农时收割水稻。
晋祠大米有着3300多年的种植史。历史上,当地依托水量充沛、土壤肥沃等先天优势,孕育了晋祠大米这一北稻精品。在中国古代典籍《尚书》中,有“晋献嘉禾”的记载,描述了晋祠大米作为贡品进献宫廷的情形。直至晚清时期,晋祠大米仍是皇家贡品。
农户正抢抓农时收割水稻。 王恩霖 摄
晋源区王郭村是晋祠大米种植的主产区,今年该村种植1500亩,比去年增加了近300亩。
“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村民种水稻的积极性提高了,可比在外面打工强得多。”王郭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秋生说,明年将继续优选优种,提升产量。
轰鸣的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 王恩霖 摄
在不远处的晋祠农场加工车间,金黄的稻粒经过脱壳、筛选、色选、封装等一系列工序,颗粒分明、米色微褐的晋祠大米加工而成,即将打包装运。
山西晋祠大米集团主要负责晋祠大米的种植和深加工,在承包500亩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选种优良品种,大米品质逐年提升。
丰收季。 王恩霖 摄
山西晋祠大米集团负责人郭志文介绍,下一步,计划投入1600万元建设35亩的晋祠大米深加工基地,以公司+农户的方式,生产大米和米醋、米酒、元宵、糍粑、糯米等衍生产品,用好集团的10多个电商团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晋祠大米的品牌推广,全方位展示碾米、酿醋、酿酒等流程,实现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集聚产学研的目标,建强产业链、完善供应链、配置要素链,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让农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强起来。
晋祠农场加工车间。 王恩霖 摄
近年来,晋源区围绕晋祠大米品牌创建,大力实施晋祠大米提质振兴计划,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的思路,通过选育良种、培育良田、施用良肥、推行良法,重塑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再现“禾稻之美,甲于通省”的壮美景象。
晋祠大米有着3300多年的种植史。 王恩霖 摄
晋源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利花介绍,晋源区在累计下拨各类补贴资金5696万元的同时,采取引进“晋稻17”品种、推广有机种植、强化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等一系列提质增效举措,在资金、政策、技术等全方位扶持引导下,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增长。
目前,晋祠大米种植主要集中在晋祠镇赤桥村、花塔村、北大寺、南大寺、王郭村等10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3300亩,优种覆盖率达95%,亩产量突破1000斤。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