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世界级”非遗总数全球第一!我国传统制茶技艺最新入选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2-12-01 16:53:09

3月29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一茶园内,采茶工在采摘明前茶。(图源:新华社)

3月29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一茶园内,采茶工在采摘明前茶。(图源:新华社)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茶,原本是农产品,饮茶也原本是人们生活的日常之事,但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映照下,茶沉淀出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文化。近日,从摩洛哥拉巴特传来好消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中国茶”何以入选人类非遗?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公布于2001年,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个国家两年只能单独申报1个人类非遗候选项目。本届有来自各国的46个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参评,难度自然不言而喻。

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

11月29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会议现场,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接受评审。(图源:新华社)

11月29日,在摩洛哥拉巴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会议现场,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接受评审。(图源:新华社)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再次体现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如今,我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从业人群、茶产量及产值均居世界前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有着系统的知识体系、广泛的社会实践、成熟的传统技艺、丰富的手工制品,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

关于茶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有不同的记载。《茶经》记载“发乎神农”;《华阳国志》记载西周时已经有人工种植的茶园;《僮约》写到“烹茶尽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作为饮品,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替代的。

滇红茶(图源:新华网)

滇红茶(图源:新华网)

从技艺方面来说,各地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的色、香、味、形满足着民众的多种需求。

从文化习俗看,饮茶和品茶贯穿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茶背后代表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如客人来访要上茶,新婚夫妇在婚礼上要给双方父母奉茶,茶友之间品茶、斗茶;茶农要祭茶神等等。这些丰富的习俗增进了家庭和睦、人际和谐,增强了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

中国茶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据了解,“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当前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社区传承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承,并与正规教育有所融合。比如,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福建省安溪县王氏家族已传至第13代;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在近5年间收徒授艺17人。更多人是通过家庭、社区的活动参与传承的,比如在家庭中,饮茶、敬茶等相关礼俗由长辈传授给下一代;在社区,相关仪式活动的组织经验和仪轨知识,通过长者口传身授实现代际传承。

3月28日,茶农在祁门县一处生态茶园里采摘祁门红茶鲜叶。(图源:新华社)

3月28日,茶农在祁门县一处生态茶园里采摘祁门红茶鲜叶。(图源:新华社)

目前,中国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人;一些代表性传承人进入学校,开展传承教学。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看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做茶文化的传承者。”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此次申遗成功,是推动茶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向世界传播中国非遗保护成就新的契机。接下来,中国将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讲好新时代中国非遗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新网、央视新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