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两会声音丨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代表委员满怀信心话发展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3-03-10 15:54:09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源:新华社)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源:新华社)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目标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2023年全国两会进行时,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吸引外资等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怎样看待今年我国经济走势?经济发展的机遇在哪里?如何推动经济长期向好?一起听听代表委员们都怎么说?

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新成就。”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说,这一年的成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龙婉丽说,我们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在攻坚克难中锤炼了基层的综合治理能力,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海鸥门”。(图源:新华社)

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海鸥门”。(图源:新华社)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全国政协委员、立信会计事务所合伙人、甘肃分所所长张萍分析,从国际看,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滞胀局面;从国内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雨露认为,中国经济具有迎难而上、爬坡过坎的能力,一直是在克服困难中发展进步,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完全能够抵御短期波动、赢得长远发展。看总量,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经济增长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全球胀”与“中国稳”形成鲜明反差;看结构,尽管受疫情影响,我国仍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产业、投资、消费、贸易等领域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这些共同为今年我国经济回暖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伴随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积聚增强,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1月17日,消费者在浙江义乌果品市场采购年货。(图源:新华社)

1月17日,消费者在浙江义乌果品市场采购年货。(图源:新华社)

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2022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增长6.2%。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随着市场潜力加快释放,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底气将更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认为,今年经济工作应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特别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其中,在服务类消费上支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既吸引消费者“纷至沓来”,也让其“流连忘返”;在汽车、家电、住房、建材等领域,绿色消费也有很大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鸟董事长张江平表示,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针对这几年疫情影响,当前尤其需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应进一步完善促消费体制机制,健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同时完善消费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

“当务之急是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千方百计让百姓愿消费、让企业敢投资。”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权忠光委员认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能消费”问题;引导企业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水平,解决“不愿消费”问题;持续发力解决好教育公平、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障等工作,消除后顾之忧,解决“不敢消费”问题。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明确,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并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2021年11月13日,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村民在展示晾晒粮食。(图源:新华社)

2021年11月13日,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村民在展示晾晒粮食。(图源:新华社)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21万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每个人对此都有切身感受。近年来,我们在湖南积极参与教育扶贫,资助了5000多名贫困学生,为他们劳动就业、提高收入打下基础。”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会主委赖明勇表示,提高收入才能有需求、有消费。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目标,应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鼓励多劳多得、勤劳致富,同时要兜住底线、促进机会均等。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校长邓辉认为,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是扩大消费的关键。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适当增加消费信贷,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大‘蛋糕’。”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在发展中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果实。要畅通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从而增收入、促消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低收入群体规模偏大,必须继续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通过共同奋斗实现水涨船高、各得其所,为分好“蛋糕”创造条件。“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郑功成说。


扩大就业容量 提升就业质量

就业就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2022年,就业市场受到疫情等因素冲击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取得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的成绩,可以说难能可贵、来之不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说,就业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就业优先战略的坚定实施,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各项政策为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广阔的产业空间和良好的就业生态,为劳动者多元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福建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大会上,应聘大学生正在面试。(图源:中新社)

福建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大会上,应聘大学生正在面试。(图源:中新社)

“去年,企业用工受疫情影响,叠加高校毕业生规模创新高的现实,就业创业工作有难度。”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说,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出了一系列实招。她所在的学校积极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通过校园招聘、访企拓岗、精准帮扶等举措,大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1%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关注到身边的新变化:从拍短视频、直播带货,到建民宿、办农家乐,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人员通过多元方式就业创业。“我们村里的樱桃、桑葚等农产品就是通过直播带货销往全国各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欧阳华说。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过去三年,中国外贸表现逆势上扬,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和强劲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进出口促稳提质,并且要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认为,今年的“三驾马车”中,外贸依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火车头。在增长亮点方面,他提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今年开始甚至在“十四五”时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会稳定在三分之一。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在国际合作上不断开辟新路径,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

在广西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车辆在转运集装箱。(图源:新华社)

在广西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车辆在转运集装箱。(图源:新华社)

全国人大代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主任李魁文表示,在跨境电商方面,要做好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方案的有效实施,形成“跨部门协同配合、跨关区分区协作”的合力,优化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在市场采购方面,应加强市场主体准入和分类管理,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促进市场采购贸易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建议,进一步加快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同时,加快数字技术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领域的应用,加快国际通行的数字标准采用,形成贸易综合服务的生态圈。他表示,加快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相关的立法工作和数字化技术应用,既有利于加强信息互通共享,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加快参与全球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规则的制订。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师周颖峰说,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含金量”越来越高,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这背后有政策的支持,也有产业工人的努力。他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装备制造业,我和工友们要撸起袖子、乘势而上,尽早实现从制造者到创造者的转型。”

2022年12月9日,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图源:新华社)

2022年12月9日,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图源:新华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经常深入职业院校、装配式工厂与建筑工人交流。他发现,在建筑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相关领域技能人才越来越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我很兴奋。我会继续努力,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带动更多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邹彬说。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就需要努力在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上取得突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铜陵市市长孔涛说,铜陵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突出“亩均论英雄”导向,既推动传统产业往高端环节走,做强做优铜、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也推动新兴产业往核心环节走,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电池、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以质的有效提升为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新动能,用量的合理增长为质的有效提升夯实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说,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为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是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解。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措施,干货满满,必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网、中新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