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歼-10战机:试飞员全程参与设计生产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3-06-20 20:14:22

微信图片_20230421134729

  由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集团参与支持的电影《长空之王》于4月28日全国公映。影片首次聚焦新时代空军试飞员,揭秘最新型战机的幕后故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周国强表示:“《长空之王》是一部致敬英雄的电影,它致敬的是我们民族英雄精神,集体主义英雄的精神,也致敬英雄的试飞员”。

  航空发展史上,飞机性能记录和重大技术突破几乎都由试飞员首先完成。任何一个国家,想建立强大的航空工业,都离不开一支优秀的试飞员队伍。自1952年中国空军的第一支试飞部队成立至今,我国每一种新机型的诞生,都凝聚着一代试飞人的心血,他们用热血、青春乃至生命推动着新中国航空武器装备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英雄群体值得我们细细溯源,从头讲述,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展示在聚光灯下,进入大众视野,被知晓、被铭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

歼-10战机:试飞员全程参与设计生产

图片

  1998年3月23日,歼-10战机首飞成功。这一天,标志着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国产战机问世,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机的国家。

  歼-10战机新技术采用率达60%以上,这在航空史上前所未有。在歼-10的研制中,中国试飞员全程参与了飞机的设计生产,对歼-10改进提出了上千条意见建议,他们的飞行经验,对于设计起到了很大帮助。当歼-10战机全部试飞课目完成时,英雄的中国试飞员们创造了第三代战机试飞“零坠毁”的世界奇迹。

全新的三代机,全新的三代机试飞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电子对抗为标志的第三代战机已经在国外陆续亮相。1978年,美国F-16战机服役。1985年,苏联苏-27战机服役。加快提升武器装备水平,成为当时我国空军建设的紧迫任务。1986年,邓小平作出批示,被称为“十号工程”的中国第三代战机研制计划正式立项,这就是后来的歼-10。

  那时候,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战机还没有定型生产,要自己搞一种飞机,对中国当时来说确实是太难了。

微信图片_20230620194318

第二代和第三代战机座舱内部结构对比明显不同。

  为培养三代机试飞员,空军从全军范围内挑选了24名飞行员,开始专门培训。但第一次看到三代机数字化、信息化的座舱时,这些精挑细选来的飞行员们一下子全蒙了。原来二代机都是一个表一个表,表有高度、有速度、转速,像手表似的有一个针。现在上面是块屏幕,所有的信息,高度、速度、航向全在上面,用一个数字表示。好多飞行员因为没有见过,反应不过来。

  当时参与培训的外国飞行教官说,中国人也许能设计制造出先进的三代战机,但是中国没有飞行员能驾驶三代战机。

  时隔多年,歼-10首飞雷强仍记得这句话所带来的刺痛。年轻的试飞员们憋着一口气,争分夺秒,轮流上机练习,从最基础的适应性训练做起,一步步适应三代机全新的数字化操纵界面。面对随机出现的平显画面,0.3秒一次的频率进行100次判断,一次也不能出错。最终,雷强第一个通过了全面测试。他说:“得争一口气。”

开创中国试飞员直接参与飞机设计的先河

  由于新型战机研制周期较长,一部分当年选拔出来的试飞员,在达到最高飞行年限后陆续退出。而后从空军试飞大队和技术军官中选拔了第二批试飞员,成立了“新歼机”试飞小组。1991年,歼-10试飞员小组成立大会在611所召开,小组组长由试飞老英雄黄炳新担任。

  为了精干队伍和提高效率,试飞小组中又选拔出9人全面介入新型飞机的设计,开创了中国试飞员直接参与飞机设计的先河。

W020181219593862935683

歼-10的设计图。

  这是第一次,试飞员从设计之初就加入了设计研发团队。大家一起摸着石头过河。“那时候我们看着设计图,觉得这个飞机飞不起来,这是我们飞行员的局限性,因为之前都没见过!”雷强还记得第一次看见歼-10的电传操纵系统时的震撼,“第一次发现飞机里的东西,我全不认识”。

  试飞员直接参与飞机设计,不仅使新研制的飞机更便于操控,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研制进度。试飞员们对歼-10改进提出了上千条意见建议,他们的飞行经验,对于设计起到了很大帮助。诸如歼-10的驾驶杆、油门杆,当初都是试飞员们用橡皮泥捏出来的。油门杆上的9个按钮应该怎么布置,怎么样才能既舒服,又能把几个手指都利用起来,这都是飞行员提出来的。再比如控制系统,雷强在试飞时发现拉杆时反馈的力量过大,就要求设计人员逐渐往下减,直到合适。然后又让许多飞行员来试用,直到大家都认可。  

图片

1997年,歼10飞机完成总装。

  雷强提出各种改进设计建议100多项,被誉为半个总设计师。他没有上过大学,在航校学的基础理论底子不厚。但他下苦工在航空力学、材料学、航空电子,甚至气象学领域,只要与飞行相关的他都学。为了与外国专家交流,他还自学英语、俄语。有空就跑到装配车间,对飞机的各个系统、零件乃至一颗铆钉,都看得明明白白。十数年下来,他对飞机的任何一个横截面和截面都了如指掌。他说:“我不是天才。但我看飞机是透明的。”

首飞成功!首席试飞员雷强泪洒机场

  一般来说,新机研制时采用新品率通常只有30%,作为跨代飞机,歼-10却承载着60%以上的高新技术。新品率越高,风险性越大。当时,90%以上的人都对这架飞机完成首飞没有信心。

  1998年3月23日,是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时刻。经过科技人员和中国空军试飞员潜心打磨的歼-10“001”号战机终于迎来首飞,雷强担任首席试飞员。这一天,从早晨就开始进场,一直等到下午天气才好一些。  

图片

1998年,歼10飞机01架首飞。

  首飞前,雷强对总设计师宋文骢说:“老爷子你放心,我保证把飞机给你弄到跑道上,摔也给你摔到跑道上。”

  最开始没人觉得这飞机能飞得上去,试飞员觉得不行,一些专家也说不行。可这个时候不一样了,雷强感觉心里很有数,他参与了歼10战斗机的研发全过程,了解这架飞机在各个室里边做过的试验。但在首飞之前,没人能打包票。雷强心如擂鼓,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飞机带回来——万一出了问题,也要知道倾注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努力,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

  首席试飞员雷强驾驶这架凝聚着千千万万航空人心血和梦想的飞机起飞了。“按计划,我在近空绕行三圈就下来,但油量表显示充足,就申请能不能再飞一圈。”雷强说,经过指挥员同意,自己又做了一次通场后落地。这次飞行,他创造了出厂试飞史上的10项第一。从此,我国有了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三代战机,我国的航空工业和空军力量建设走向一个全新阶段。

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手举鲜花与试飞员雷强流泪拥抱。

  飞机平安落地那一刻,现场欢腾。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手举鲜花相拥。雷强回忆:“我们一拥抱,宋总说了一句‘小雷,谢谢你!’这一下子我就有点忍不住了,眼泪就流出来了……”雷强抱着宋文骢失声痛哭:“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战斗机啊!”

“零伤亡”歼-10试飞创造了试飞史的奇迹

  首飞不易,定型更难。国外所有的第三代战机试飞周期均占型号研制周期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80%。苏-27的原型机经过了10年的试飞之后把项目全局推翻,直至T10S才设计定型;美国的F-16边飞边改,前后经历了30年时间;而歼-10试飞周期仅占整个型号研制周期的30%。

  歼-10飞机首飞成功后,相关机构提出“加快试飞、加速定型”方案和部队“领先试用”的决策。研制团队再接再厉,全力投入到后续研制工作中。歼-10飞机定型试飞采用了以往从未用过的试飞技术,进行了以往从未曾进行的试飞科目。

歼-10主力试飞员李中华。

  1999年12月20日,是李中华生命中重要的日子。这天,他第一次驾驶歼-10飞上蓝天。现代化的座舱,全新的航电系统,超强的机动灵活性,歼-10的一切都令他兴奋不已。在歼-10战机的定型试飞中,李中华作为主力试飞员共完成了57个一类风险课目,提出10多项设计改进意见和建议,使歼-10战机的多项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飞出了歼-10的最大飞行表速、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和最小飞行速度6项国内纪录。

  歼-10飞机试飞是一个群体的事业,除了试飞英雄雷强、李中华,还有汤连刚、张景亭、徐勇凌、梁万俊、钱学林、李存宝、李勇、何斌斌以及许多试飞员,大家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在试飞。张景亭曾创造远远超过指标的大侧风着陆记录,梁万俊曾在万米高空空滑迫降,徐勇凌突破了鸭式布局飞机的空中加油难关……中国空军试飞员们以精湛的试飞技术,携手把歼-10飞机飞行包线推向到前所未有的边界,为歼-10飞机最终定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外的三代机试飞中,无一例外都有摔飞机的惨痛经历。然而在歼-10的试飞中,虽然平均每飞行10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故障,最短的仅1分钟,但从没有一次事故导致机毁人亡,这堪称是试飞史上的“零伤亡”奇迹。

图片

歼-10战机列装部队。

  从1986年的第一张草图开始,到2004年歼-10战机正式列装部队,歼-10列装“使我军装备实现了由‘捉襟见肘’到‘得心应手’的转变。” 歼10系列飞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改型研制到独立自主研制的跨越,极大增强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实力,对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中国军视网、@央广军事、北京日报、中国航空报、封面新闻、航空工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