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中国骄傲丨人类即将重返月球!中国公布载人登月初步方案 2030年前登陆月球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3-07-26 14:18:39

中国骄傲

【导语】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降落,人类在月球上迈出了第一步。但由于种种原因,第一轮载人登月在几年后匆匆结束。54年后的今天,随着航天科技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可持续、高效益地开展载人月球探测成为可能。重返月球,人类蓄势待发。

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经启动实施,计划先期开展无人登月飞行,并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为完成这项任务,我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载人月球车等装备。


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中国载人登月任务效果图。(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载人登月任务效果图。(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不久前,在武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设计师张海联介绍了登月的初步方案。

历史上,从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德尼克一号升空开始,正式进入美苏太空竞赛时期,双方都试图率先将第一个人送上月球,为此苏联开展“东方号计划”和“上升号计划”,美国开展“水星号计划”和“双子星座计划”,核心目的都在于掌握实现载人登月天地往返、交会对接和出舱活动这三大基本技术。

回看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目前空间站已建成,这意味着我国不仅深度掌握了这些技术,而且在其他多方面已能够与国外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在此基础上发展载人登月,相关的关键技术已有了很高的起点。

2021年11月19日,在北京故宫午门拍摄的中国空间站过境照片,轨迹为多张照片堆栈。(图源:新华社)

2021年11月19日,在北京故宫午门拍摄的中国空间站过境照片,轨迹为多张照片堆栈。(图源:新华社)

对于任何一次太空探索性质的空间飞行任务而言,都有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在工程目标方面,可以验证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证明飞行器是否可靠;在科学目标上,如阿波罗登月收集的月壤以及安装的月震探测仪和激光发射器,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我国的首次载人登月将以工程目标为主,实现地月往返运输系统是最核心的目标,但依然会有众多科学方面的产出。“即便是第一次登月,我们航天员漫步月球也不仅仅只有象征性意义,一定会有丰富的重要科学成果的产出,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

尽管如此,在正式进行有关飞行任务之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用于载人登月的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球登陆器这三大件必须准备就绪,才能开展飞行验证,相关的研制工作还需紧密开展。现有的发射工位无法满足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要求,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也需准备到位。在正式载人飞行之前,还需要进行连续多次无人发射任务,完成载人能力可靠性的验证工作。


载人登月也分“三步走”

2020年11月24日,中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图源:新华社)

2020年11月24日,中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图源:新华社)

早在本世纪初嫦娥无人探月工程论证阶段,以首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为首的科学家们就大胆地提出了“绕落回”和“探登驻”两个三步走战略规划。“绕落回”指的是环绕月球、着陆月球和月球取样返回的无人探测任务,2020年底嫦娥五号取样返回探测器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宣告着“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圆满完成。

嫦娥探月工程通过“绕、落、回”的无人探测,尤其是嫦娥五号取样返回探测器的研制和成功,为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在技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载人登月可以看作放大版的嫦娥五号任务,而且嫦娥五号的相关技术也广泛应用到载人登月计划,比如嫦娥五号的7500牛变推力主发动机YF-36也是载人月面着陆器的主发动机。随着“小三步走”战略规划的完成,“大三步走”即“探、登、驻”也自然而然地迈向了第二步:载人登月计划。

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图源:国家航天局)

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图源:国家航天局)

距离2030年还有不到7年时间,我国载人登月现在的准备已经到哪个阶段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已经完成了登月任务相关飞行器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研制,并完成了登月总体方案的论证。我国载人登月计划,未来七年将分三步走,实现在2030年前中国航天员登陆月球的目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此前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

这一次最新公布的方案中也给出了详细步骤。第一步: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第二步,月面着陆器将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第三步,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登月关键技术已获突破

2020年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11月下旬择机实施发射。(图源:新华社)

2020年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11月下旬择机实施发射。(图源:新华社)

针对载人登月的目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前期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已经全面启动各项研制和建设工作,包括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和登月服等飞行产品,以及新建发射场和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工作。

要实现载人登月,运载火箭的研制是关键。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将月面着陆器和登月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继承了许多长征五号火箭的技术,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推进剂,全长约92米,起飞重量约2187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7吨,预计2027年前后完成首飞。

2023年4月24日,观众在中国航天博物馆参观展出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图源:新华社)

2023年4月24日,观众在中国航天博物馆参观展出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图源:新华社)

除运载火箭外,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飞向月球的重要一棒,将在火箭之后接力护送航天员登月。新一代载人飞船在神舟飞船技术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设计,由逃逸塔、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适应近地、深空等任务需求,主要用于将航天员送往环月轨道并返回地球。飞船的入轨质量大约26吨,可搭乘3名航天员。

与神舟飞船三舱结构不同,新飞船是“两居室”:一个是返回舱,是整船的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起居的地方;另一个是服务舱,是整船能源与动力中心。两舱结构使飞船更灵活,可重复利用的部分也更高。在新一代载人飞船基础上,我国还在统筹研制近地飞船。近地飞船乘组为4到7人,为后续开展太空旅游预留了空间。

在备受关注的月面着陆器方面,目前已完成上百次的迭代和相关试验。月面着陆器重约26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可将2名航天员送达月面,主要负责把航天员从环月轨道下降着陆月面并返回环月轨道。同时,月面着陆器也具有自主控制飞行能力。

月面着陆器到达月面后,航天员将乘坐载人月球车,在月面开展工作。载人月球车重约200公斤,可搭乘两名航天员。航天员将乘月球车在10公里范围内开展月球采样及相应的月面实验。除载人月球车外,我国还计划发射一个具备大范围移动能力的月面移动实验室,可实现长期无人自主在月面活动,并可支持航天员短期驻留。

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五号为人类取回21世纪的第一批月球样品,再到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中国人在探月路上,蹄疾而步稳,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探月故事,并且一步一步将神话照进现实。我们期待登月那天的到来!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科技日报、澎湃新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