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吕梁7月26日电 (记者 范丽芳)山西吕梁兴县的康宁镇阁老湾水库,连片的玉米长势正旺。在技术人员操作下,伴随阵阵旋翼转动声,无人机正在按照预定路线飞行,雾状的农药随着气流散落田间。
7月26日,2023年吕梁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在兴县举行。其间,来自该市各县(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观看无人机植保展示,并围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探索“田保姆”服务路径。
从土地撂荒到规模经营
近年,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易地搬迁等,农村土地撂荒严重,耕地杂草丛生。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成为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
临县是农业大县,历来有种植粮食的传统,但传统分散种植效益低、机械化水平低,加之分散种植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售价低等因素,年轻人种粮意愿低。
为破解粮食生产存在的难题,临县探索出耕、种、防、收、秸秆还田“全链条、一站式”全程托管服务,以及单环节、多环节“菜单式、保姆式”半托订单服务方式,为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其间,临县惠农农机服务队集中打造3个托管基地8000亩,实行全托管,预计亩均增产30%,亩均增收400元。
方山县探索托管模式的同时,在行政村挑选人品好的种地能人,担任托管信息联络员。
联络员多数时间在本村居住,熟悉本村情况,负责统计有意愿接受托管服务的户主、地块位置及面积,主动联系服务主体,同时监督服务主体作业质量。这一“土办法”让服务主体和农户的对接更高效。
农业生产托管不仅让土地节本增效、农民致富增收、农业提档升级,更确保了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截至2023年7月5日,吕梁市共完成农业生产托管面积161.8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为140.728万亩;托管后每亩成本减少10%以上,产量增加15%以上。
从拿着锄头到“开”上无人机
26日,在兴县原大型农机站,兴县政府向当地农业产业全程机械化试点发放农机具。
同是农业大县的兴县,耕地面积135万亩,其中适宜机械化耕作面积20万亩,属吕梁山杂粮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当地为村集体配备了农机具。
如今,包括无人机在内的诸多农业机械,被应用于深耕、播种、施肥、铺膜、秸秆还田等环节。截至2022年底,兴县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80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360台;农机总动力达31869千瓦;农机资产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58户,农机专业合作社8家,累计培训农机手150人次。
“吕梁市耕地集中在丘陵山区,地块破碎,只有部分地块可进行中小型机具作业,导致丘陵山区县综合机械化率与平川县相差较大。”吕梁市副市长油晓峰说,兴县属典型丘陵山区,希望通过兴县的探索,为其他山区机械化提供经验。
从发扬长处到弥补短板
近年,吕梁逐渐探索形成农业生产托管“二三四五”模式。二个聚焦让托管“实”起来(聚焦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三个拓展让托管“活”起来(拓展方式、拓展链条、拓展领域);四项措施让托管“强”起来(政策推动、主体带动、资金撬动、装备驱动)。
实践证明,农业生产托管符合吕梁市耕地面积多、种地人数少、外出务工多、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等实际情况。
与此同时,各地在探索中亦发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瓶颈。
吕梁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武冬祯坦言,目前,该市农业托管服务主体普遍面临“四难、三缺”问题,即用地难、用电难、用水难、融资难;缺设施、缺人才、缺保险,服务能力较弱、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规模较小。
此外,托管服务链条向产前、产后延伸不够;服务领域尚未拓展到养殖业、服务业等;可提供全程托管的服务主体占总数的25.8%,比例较低。
“要继续培育壮大优质服务主体,加快技术资源要素聚集,加强规范引导。”油晓峰说,农业生产托管事关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各地要采取强有力的举措,蹚出一条符合吕梁实际的农业生产托管新路径。
根据规划,到2025年,山西省农作物托管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服务带动小农户50%以上。(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