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两岸融合发展多重影响:扩散、聚合及示范效应

柳金财

柳金财,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211490

柳金财(资料图)

作者 柳金财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福建省作为大陆对台融合政策发展示范区,搭起两岸民间交流的大平台,凸显对台政策系立基于“台湾社会本位”及两岸民间社会连结思维。大陆通过“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途径,与台湾社会进行广泛且深入基层交流、青年交流、社会交流、经济交流。创造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大交流、大对话、大发展之机遇。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体现两岸和平发展及和平统一的“主旋律”,最终达成“融合促统”及“融合和统”目标。大陆正积极以“融合发展、共同市场”,营造“两岸一家亲”理念。既已提出惠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同时,支援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通过完善同台企台胞分享发展机遇和落实同等待遇的政策,为台湾基层民众、青年群体参与两岸交流合作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大陆对台政策采取“一代一线”(年青世代、基层一线)取向,凸显对台政策系立基于“社会本位”、“人民中心”,从“寄希望于台湾当局”调整至“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大陆对台政策实施两岸融合途径,凸显“战略定力与自信”,呈现渐进性、经济性、民间性特色,对台产生“磁吸效应”、“聚合效应”及“示范效应”,扩大大陆与台湾社会的战略同盟关系,避免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文化台独”及“渐进台独”和“务实台独”所造成负面影响。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途径,这不仅消弭美国印太战略拉拢台湾,试图达成“以台制华”目标;同时产生一股吸引力即“磁吸效应”,提供台湾民众生活、学习、就业及创业的“同等待遇”,从经济社会融合建构、权益关注,到文化情感认同及国族认同。毋庸讳言是,两岸融合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共同体产生,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最终利于两岸统一。

大陆将福建省视为两岸融合示范区,可发挥“先试先行”作用。而首当其冲便是金马离岛地区,近来无论是有关倡议经济自贸区、金门永久非军事区、两岸和平发展实验区,及两制金马方案、兴建金厦大桥、金厦生活一日圈及重启“小三通”,足见金门作为两岸交流中介者、冲突缓冲者,其重要性无可言喻。尤其来自金门地区议会、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跨政党人士倾向采取集体行动方式,发挥以“非绿地方”整合性角色,试图影响“绿中央”政策作用。

大陆建设福建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台湾将面临大陆强力之“融合渐统”及“融合和统”的拉力,这种“示范效应”及“磁吸效应”产生,随福建作为示范区完善发展而增长,对台湾当局而言,当“融合促统”、“融合渐统”的整合成熟度越高,台湾面临被吸纳及感受到“被统一急迫感”应会越来越深。

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两岸协商嘎然而止,也因采取反制式两岸政策,致两岸政策陷入被动及自我边缘化困境。一旦持续“执政”,其两岸政策及路线必然是更加被动、反制,运用“国安五法”的规范两岸交流及合作,试图产生“寒蝉效应”遏制两岸交流及融合。当大陆两岸融合“磁吸效应”大于民进党反制政策所产生“寒蝉效应”时,民进党两岸论述话语权及路线主导权恐陷入“自我边缘化”困境。

两岸融合若要以金马先试先行,无论是兴建金厦大桥、建构金马和平实验区、非军事区或是两制金马方案,此皆可能为两岸跨域治理的核心,需要两岸公权力机构及社会组织建立“公私协力”合作伙办关系,这对民进党两岸政策产生极大制约力量。民进党担心交流会降低台湾认同,从而影响其对台湾未来发展主导权及话语权。

两岸融合需要恢复正常交流及合作,所以因疫情中断“小三通”、陆客赴台观光及陆生赴台就学,在适当时机应逐渐全面复常,这具有广大民意需求。据金门大学针对小三通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小三通实施廿年评价,普遍认为小三通改善金马离岛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疫后立即开放小三通,约75%民众赞成。

与此同时,台湾民众期待金马离岛应成为“两岸非战和平区”,及兴建金厦大桥。根据佛光大学民意中心民调显示,77.9%民众认为金门应成为“非战和平区”;82.7%民众希望将每年8月23日当作金门的和平日;61.9%的居民认为应建“金厦大桥”。无论是兴建金厦大桥或重启小三通,皆利于两岸融合,建立金厦“一日生活圈”便利性,营造“两岸一家亲”及命运共同体意识。

若两岸公权力机关能与民间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治理,当产生“新功能主义”的外溢效益时,无论是小三通、通水、金厦大桥兴建或“新四通”实施,将利于促进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及情感认同及文化认同,不仅促进“两岸一家亲”两岸,也会提升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强化金门居民的中国认同,故而两岸融合应考虑将台湾本岛及离岛关系加以整合,既要发挥“扩散效应”也要产生“聚合效应”。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左秋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