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老兵
■本报记者 宋子洵
从未想过,记者的心,会与一群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们是救灾现场的逆行者,也是脱下军装后仍把使命扛在肩头的退役军人。他们当中,有第一眼看到灾区惨状时,就落泪的“孩子”;也有因为救援,孩子生病都不能陪在身边的“坏爸爸”……用我满身泥泞,换家园整洁——为了相同的目标,这群不图回报的老兵聚集在一起,在这个夏天留下一抹最美的冲锋身影。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回望来时路,蓦然发现,在每一个最危难的时间节点,或是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退役军人的身影都从未缺席。
“时代楷模”张富清深藏功名60余载,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精彩人生;“最美退役军人”张志勇倾情投入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组建志愿团队27支,带动1000余人参与教育扶贫,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惠及贫困学生约5万人,一句“作为退役军人,能帮社会做一点是一点”展现军人情怀;疫情当前,西安大兴医院质控科主任刘维逆行出征,在武汉坚守了60余天,累计收治患者113名,一句“最危险的地方,让我先上”令人感动;管吉平和他的团队志愿者们,面对无情的滚滚洪水,以大无畏的精神冲锋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无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还是抗洪救灾最前沿,抑或见义勇为一瞬间,无数退役军人不畏生死、不惧挑战,始终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危难之中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护民之堤”。
这种“有功不居功,退伍不褪色”的精神风貌究竟从何而来?采访愈深入,问题的答案就愈明晰。
一位军旅作家曾经说过:“军人意识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东西,它只能在以整个民族、全体人民为背景时,才会生发出力量,只能是以人民的儿子的形象出现时,才能迸射出光彩。”
每一名穿过军装的人都深切明白,军人的忠诚岂止在战场?穿上军装,是党和国家的卫士、人民的儿子;脱下军装,这一特殊身份、政治属性并没有改变。就像采访中,一名应急救援队队员所说:“即使已经离开军营十几年,可‘军人’两个字仍然如同刀刻斧凿般始终铭记在我心中。即便早已脱下军装,可是总感觉有一套军装牢牢地长在了我的身上,长进了我的皮肉。”
若有战,召必回。这是采访中,这些队员们最常说的话。无数事实证明,这早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千千万万退役军人的信仰,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军人不变的使命担当。
致敬,老兵!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