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9月5日电:成都一档案馆收集3000余条“童年秘密”:关注成长中被忽视的“披荆斩棘”
作者 王利文
“拿起笔的时候,一些没有想通的事情,突然释怀了。”在四川成都武侯区玉东社区的小巷内,来自河南的谷粒盈在一家以“童年秘密”为主题的档案馆写下了自己成长中的“披荆斩棘”。4年多来,档案馆收集的3000余条童年秘密来自五湖四海,书写者中年龄最大的生于1947年,最小的年仅4岁。
该档案馆面积不大,分为档案区、秘密录入区、作品展示区和研讨区。到访者可以在这里阅读童年档案,唤醒童年记忆,留下童年秘密,并被他人疗愈。
档案馆联合发起人胡燕子介绍,作为社区公共艺术项目,团队自2019年起与社会组织合作,走访不同社区收集童年档案,经过梳理和分类后,提取相关议题。所涉及的秘密只用于和童年研究、未成年人保护有关的公益性的学术活动、研究出版、展览以及相关的艺术创作。2022年7月,童年秘密档案馆入驻玉林东路社区,成为儿童友好社区主题下的常态化研究项目。
“生于20世纪40至50年代的人,童年秘密中常有关于食物和饥饿的记忆;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童年秘密可能有偷钱去小卖部买零食等市场经济的时代烙印。”胡燕子介绍,起初,团队只是希望通过不同年代的童年秘密,折射社会环境对成长的影响。但在收集和展览过程中,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性教育、校园霸凌等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社会议题渐渐展现。如今,该档案馆成了链接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跨专业对话的平台。
轮值志愿馆长武羊发现,尽管大部分的童年秘密都是美好回忆,但仍有性侵、家暴等个案。“有些秘密由抽象的画构成,我甚至在档案中看到过眼泪的痕迹。”作为一位戏剧人,武羊希望戏剧艺术创作不仅仅关注内在情绪表达,更应该关注社会类议题。因此,她自告奋勇,成为数十名轮值馆长之一。
近日,在位于四川成都的童年秘密档案馆内,到访者正在留下童年秘密。记者 王磊 摄
除提供相应研究资料和创作灵感外,档案阅读者和讲述者之间,还存在着“隔空疗愈”的关系。一开始,谷粒盈走进档案馆,只是翻阅他人的童年秘密,后来这一过程被她视为一种自我疗愈。“父母的同龄人在这里写下了自己的童年秘密。他们的经历让我理解了父母,并与他们和解。”
谷粒盈讲述,自己从小家教严格,成为母亲后,她想要避免却不自觉地重演这一亲子模式。她把档案馆当成树洞,决定写下自己的童年秘密。“我希望其他人能从我的成长经历中得到一些思考,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近日,在位于四川成都的童年秘密档案馆内,档案馆联合发起人胡燕子(右)与轮值志愿馆长武羊正在整理档案。记者 王磊 摄
对此,心理咨询师王西蓉表示,艺术是关注受伤心灵、维护精神健康的媒介,童年秘密档案馆通过与参与者互动,引导其在对话中寻觅情绪出口。这样的方式为个人、家庭和社区带来了改变,是艺术与个体的相互尊重、彼此成就。
从艺术展览发展至关注未成年人保护的公益性项目,这些“童年秘密”曾与西安、重庆等地的民众有过“交流”。胡燕子直言,“童年秘密”是她想要坚持一生的项目。接下来,他们还将让档案馆走进乡村,关注偏远地区的公共议题。未来,他们还将推出一系列衍生活动以及艺术作品等,用更“柔软”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