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现场。(图源:新华社)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杭州亚运会点火方式世界首创”“开幕式把西湖搬到了舞台上”“在水墨画上跳舞太惊艳了”“中式审美和赛博科技的完美融合”……如约而至的第19届亚运会9月23日在浙江杭州掀开神秘面纱,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引发多方赞叹。这些惊艳世界的完美呈现背后,却是众多新技术的支撑。在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上,裸眼3D、数字烟花、数实点火等高科技结晶令人震撼,而办赛、参赛、观赛等每一个环节中一项项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技术应用,也让人印象深刻。通过杭州亚运会,世界再次认识活力中国,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与独特魅力。
这是9月23日拍摄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图源:新华社)
裸眼3D尽览江南之美
水是文明的源泉。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主题为“潮起亚细亚”,寓意着新时代的中国正与亚洲、世界交融激荡,就像浪潮一样奔涌向前。视觉上打造了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以“水”为串联,演绎出一幅幅中国式浪漫的唯美画卷。
开幕式的一幕幕超然画面,通过宽185米、高20米的超大IMAX立体网幕呈现,这块超大网幕由9个IMAX荧幕并排构成,并最大程度做到了“隐身”,同时通过地屏、立体透视网幕的配合,采用裸眼3D的视效与虚拟影像设计,直接把钱塘江、青山绿水等搬上舞台,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演绎空间。
所谓裸眼3D,就是可以让观众在不使用眼镜、头盔等设备的情况下,通过肉眼就可以直观感受到3D立体的视觉效果。开幕式视效总设计张玲玲接受采访时表示,“基本上每个节目都会涉及裸眼3D技术,比如说拱宸桥、钱塘江浪潮、荷叶露珠等画面,可以说是贯穿始终。”
要通过裸眼3D技术达到最佳观赏效果,最大的难度在于最佳角度的寻找。现场每一层观众席的视角都不一样。经过多次测试,尽量照顾到每一层观众的视角。比如拱宸桥的裸眼3D视效,观众看到的桥,就是一座真实的桥。通过演员和道具的互相配合,就像真的看到船从桥洞里穿过一样。
这是9月23日拍摄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拱宸桥”连通古今。(图源:新华社)
在开幕式现场,舞台通过一座“拱宸桥”连接古今,实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拱宸桥是杭州最重要的城市地标之一。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拱宸桥跃然于运河之上,形态逼真、栩栩生动,一岸连接古代,一岸通往现代。当历史与现代隔桥“相望”,中国传统文化里源远流长的“和”文化浮现于眼前。
“实际上,物理载体都是一面高清大屏,裸眼3D就是把平面的大屏做成有维度的深度空间,最关键的是要根据道具和演员的配合,传达节目的内容。”开幕式视觉总设计刘猛解释,以拱宸桥为例,实际上,就是在地屏投放一个拱宸桥的视频素材,通过3D技术,把拱宸桥立体地放在大莲花的舞美空间当中。再结合实际的船体、道具和演员的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9月23日,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和“数字火炬手”在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图源:新华社)
数字人点燃亚运主火炬
虽然“数实结合”的点火方式早早公布,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点火环节还是将整个盛会推向高潮。在AR技术的加持下,超过1亿名“数字火炬手”汇聚到钱塘江上,形成一个具象的十余米高的数字人,从钱塘江踏着浪花一步步来到“大莲花”造型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上空,和现场最后一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
“我们敢于在开幕式前公布点火是一个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方式,倒计时30天的时候我们再一次公布了点火的理念和方式,这些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种宣发方式。”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认为,最后“数字火炬手”的参与人数也体现了体育是万众参与的,“1亿多真的是非常棒的数字!”
据悉,2022年11月,杭州亚组委面向全球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并向全球发出争当“亚运数字火炬手”的邀请。今年6月,随着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采集,全球首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线上火炬传递活动也同步开启。
过去3个月,共有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上支付宝搜索“亚运”,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参与线上火炬传递。9月15日,杭州亚组委全球首创的“亚运数字火炬手”迎来里程碑式的时刻——参与总人数突破1亿,成功打造了亚运史上覆盖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线上火炬主题活动。
近三年来,为“数字火炬手”提供技术服务的工程师针对300多台不同年代、不同型号的手机进行了超10万次测试,并结合AI数字人等多种技术,保障使用8年前老旧手机的用户都可顺畅成为“数字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
本次点火仪式凸显“人民性”理念,打破以往“实体火炬手”点燃圣火的惯例,让更多人成为“数字火炬手”,营造一种“亚洲共此时”虚实结合的集体点燃氛围。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也凸显了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表达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9月23日,主火炬被点燃。(图源:新华社)
绿色燃料加持亚运圣火
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的燃料是“绿色”甲醇,之所以将其称之为“绿色”,是因为该甲醇的制备过程“零增碳”,即从生产甲醇到燃烧甲醇,产生、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实现完全中和。这也是人类首次将零碳甲醇作为火炬燃料应用到大型赛事。
主火炬点燃的时刻,明艳飘逸的火焰姿态为开幕式增色不少。通常情况下,甲醇的燃烧呈现为不易看清的淡蓝色。为了让火焰看上去更加美观,科研团队在甲醇中加入少量特制的“盐”,通过盐分中钙离子和钠离子的焰色反应,保障火焰产生明黄带红的颜色,使点火仪式更具观赏性。
据了解,主创团队起初有意将消纳二氧化碳制成的绿色甲醇作为开幕式主火炬燃料,这一想法受限于当时绿色甲醇的量产能力。杭州亚运会延期后,绿色甲醇得以量产,并最终在开幕式当晚点燃主火炬。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开幕式视觉总设计张玲玲指出,零碳甲醇作为亚运圣火燃料,具有四大优势:环保,燃烧高效,可实现循环内零排放;安全,不易爆炸、储运安全便捷;可靠,持续燃烧,极端天气不熄灭;可视,火焰亮丽稳定。万众瞩目下,全球首创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这也是对绿色亚运的美好诠释。
这是9月23日拍摄的开幕式现场。(图源:新华社)
数字烟花绽放别样灿烂
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全程不燃放实体烟花,运用三维动画、AR技术等数字科技和其他辅助手段,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依然能看到绚烂的烟花表演。主创团队还通过数字技术从仰视、俯视、侧视等角度,360度全景式展现钱塘江两岸、“大莲花”的电子烟花表演盛况。现场观众在超大网幕上看到渲染的烟花,加上通过采集烟花真实的动向,形成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
“通俗来说,数字烟花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燃放’的电子烟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委员、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对抗研究所所长闫怀志说,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模拟出烟花的爆炸效果,而且可以随时调整烟花的形状、颜色、爆炸高度等参数,使烟花更加灵活、多样。
“只要放烟花,空中一定会有烟尘粉尘,就会有污染。”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此前表示,取消实体烟花燃放环节是秉承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亚运会办赛理念,希望在开幕式这样最受关注的时刻,把环保理念传递到全世界。
当然,不燃放实体烟花,并不意味着亚运会开幕式精彩程度会打折扣。现场,通过数字科技、三维动画、AR技术等,同样将一场烟花视觉盛宴展示在观众面前。来自蒙古国的媒体记者马帕门对数字烟花印象深刻,他说, “人们的很多情感是在看烟花的时候产生的。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到数字烟花,烟花绽放的时候非常夺目。”
9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队选手与中国澳门队选手在比赛中。在王者荣耀亚运版本小组循环赛A组第3场比赛中,中国澳门队以1比0战胜吉尔吉斯斯坦队。(图源:新华社)
首创5G超密组网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24日表示,工信部精心统筹、周密部署,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无线电安全、信息通信服务和网络安全保障任务。其中,在开幕式场馆5G覆盖方面,首创了5G超密组网方案,并利用“5G+AI”技术实现多语种云端智能翻译。
亚运会指挥调度、安全保卫、通信网络、计时记分、电视转播等系统的顺畅运行,对无线电安全、信息通信服务和网络安全保障提出重大考验。
工信部与浙江省建立了部省协同、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在信息通信服务保障方面,首创5G超密组网方案,推进5G-A超宽带技术应用,实现开幕式场馆5G网络无缝覆盖;运用“5G+扩展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观看体验;利用“5G+AI”技术实现多语种云端智能翻译,为运动员、参赛官员、观众提供多种通信服务。
此外,为了更好满足观众的网络使用需求,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组建了2.6G异频+4.9G同频双层网络,实现5G容量提升24%,5G单用户下行保证速率提升4倍。结合3D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多频分层、超大上行等通信技术,中国移动对各大体育场馆运用了一套自主研发的超密组网方式,可以使每个场馆的4G和5G网络容量弹性可扩展,这为开幕式主场馆容纳现场观众约8万多人的密集状态下,能流畅使用网络提供保证。
9月25日, 一名小观众在看台上挥舞国旗。当日,杭州亚运会游泳比赛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继续进行。(图源:新华社)
智能观赛颠覆传统模式
为了让观众享受到更便捷的观赛服务 ,杭州亚运会推出了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小程序,观众不需要额外下载其他软件,一个入口就能便捷获得“食、住、行、游、购、娱”及购票等服务。”智能亚运一站通”上线以来,从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火炬手到AR服务平台以及亚运元宇宙的推出,无不展现出智能亚运这一概念。
“智能亚运一站通”以科技为核心,基于支付宝的平台生态开放能力,结合数字人、区块链、人工智能、mPaaS大数据存储和调用等多项技术能力,整合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六座亚运城市信息,打通各类亚运场景,集成各类城市服务,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玩转亚运。
比如智能行程规划功能,涵盖亚运六城的交通信息。观众定制个性化行程后,点击“前往目的地”,平台会自动推荐不同的出行路线。
比如此前进行的火炬传递,到不了现场也可以沉浸式体验。观众点开“薪火相传”模块,挥一挥手机,就能以第一视角体验火炬传递的细节,还可以留下数字合影留作纪念。
再比如“亚运PASS”功能整合景点景区、文博场馆、公交地铁以及酒店预订多码合一,实现“一码通行”。而且持票观众还可以在观赛当日刷“亚运PASS”享受公共交通免费出行。
截至目前,“智能亚运一站通”小程序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一亿,单日最高访问量超5500万次,总访问量超过40亿次。而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大家对这场体育盛事的满满参与热情。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新网、杭州网、央视新闻、科技日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