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这一天,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刚好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题调研北京冬奥筹备工作。华夏经纬网系列栏目《牢记,总书记语录》带您一起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冬奥筹备工作的点点滴滴。
从坐落于奥森公园的国家速滑馆,到不远处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从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到卢沟桥附近的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冒着严寒而来,沐着夜色而归。细数下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筹办工作。
“每一步都踏踏实实走过来了,现在到了冲刺的阶段。我看大家的工作仍在紧锣密鼓进行,再努把力、奋力一击。”一路看,一路思索,一路鼓劲。
回首过往,从2015年夏天欢庆申办北京冬奥成功的那一刻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中国倒排工期、只争朝夕。
体育之于国家,是国家强盛的一个标识,是民族凝聚力的一个象征。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到今天的“双奥之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有感而发:“这是百年变局的一个缩影。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
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方案、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
沿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空中俯瞰,国家速滑馆宛若冰刀在冰面上刻下的晶莹轨迹。它的另一个名称“冰丝带”,由此得名。此次考察,就始于这座北京冬奥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
自2018年1月23日打下第一根桩,“冰丝带”的建设就“志存高远”。一进速滑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落到了屏幕上的四个字:“最快的冰”。
快,源于科技。
早在2019年,总书记在第三次考察北京冬奥筹办工作时,特别强调场馆建设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四个特色,摆在首位的正是科技。
在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马鞍形“编织天幕”下,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致参观了建筑材料:
“国产化率高吗?”
“屋面索网结构采用的‘国产索’,是河北生产的;‘冰丝带’3360块曲面玻璃,天津生产的;脚下的混凝土看台板,北京生产的。”场馆运行负责人风趣地说,建设过程也是“京津冀一体化”。
一批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冬奥场馆建设的“中国方案”,成为北京冬奥的鲜明“中国特色”。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国家速滑馆主席台区察看场馆内部布置及赛道情况。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总书记来到赛道边,一边看赛道测试数据一边细听介绍:“脚下是长120多公里的不锈钢管,钢管中流动的液态二氧化碳保证冰面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所以能形成最完整、最均匀、最快速的冰。”
“技术”为“绿色”赋能。置身于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办奥”有着真切的观感:“要发挥好这一项目的技术集成示范效应,加大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从一开始,北京冬奥拿的就是一份“绿色脚本”。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节能、低碳能源、废弃物与废水处理等诸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汇聚成新发展理念在冬奥实践中的生动样本。
赛后利用,一道世界难题。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办冬奥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赛时需要和赛后利用相结合,不搞铺张奢华,不搞重复建设”……如今盘点,每座冬奥场馆都拥有一份着眼于“后奥运时代”的发展规划。
“我们都是可持续再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谈及此事如数家珍,“‘水立方’可以进行‘水冰转换’,五棵松体育馆可以实现‘冰篮转换’,北京赛区13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有11个是当年夏季奥运会的‘遗产’……”
他还特意提到了“筑巢引凤”的一个案例,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当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
四合院风格的三进院落,赛时是全球奥运健儿的“家”,未来将转型为广纳英才的北京人才公寓。总书记称赞道:“这个做法很好,把可持续体现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理念,不仅是为这一件事,要考虑它的持续性、统筹性。”
运动员、教练员的吃、住、行、医、康、乐,最终落脚于智慧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运行保障工作进展如何?总书记走进综合诊所和残疾人运动员住房样板间。
一个便捷的无障碍设施,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样板间的卧室有个按钮,只需用胳膊肘一碰,柜门就开了。“听说往届反映问题比较多的一般在奥运村。打造安全、温馨、舒适的‘运动员之家’,要把细节处理好,想运动员之所想,办运动员之所需。”
筹办冬奥,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张国力的综合考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形成做好筹办工作强大合力”。
在冬奥村,来自高校的一群志愿者也是生动的“中国名片”。总书记同他们亲切交流,蓬勃的青春气息感染着现场。
“你们参与其中,虽辛苦,但光荣、自豪而幸福。给各国参赛人员讲述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北京,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这会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请总书记放心!”青年一代的铿锵誓言,久久回响。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居住区同运行管理、服务保障人员和志愿者们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践行“中国方案” 着眼可持续发展
北京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部长郭怀刚说,2008年北京为世界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2022年冬奥会落户北京后,我们在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体制优势,建立了既遵循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行机制,践行奥运筹办的“中国方案”。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有三大特色。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中央成立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调度,确定了104项重点任务,明确筹办工作‘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组委会全面梳理了申办时的各项承诺和筹办的具体工作,涉及57个业务领域的近3000项里程碑任务,同时将冬奥筹办工作划分为基础规划、专项计划、测试就绪、赛时运行、总结善后五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为确保冬奥筹办有序、高质量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是形成了工作合力。从组建初期,组委会就采取‘双进入’机制,汇聚了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组委会工作人员从成立之初的3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人,队伍不断壮大。从运行指挥体系上讲,我们对标赛时运行指挥工作需要,建立快速响应、协同联动的赛时运行指挥体系,同时建立健全指挥体系内部运行制度,确保赛时指挥调度高效有力。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我们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等各方建立协商机制,同频共振、密切合作。我们定期举行高层会和运行会议,就防疫、抵离、票务等事项顺畅沟通、形成共识。”
三个落实诠释办赛理念。“从落实‘简约’的要求来讲,我们与国际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等各利益相关方协商,制定简化办赛方案,提出精简人员、简化仪式等简办的措施,并做好具体的实施流程。我们还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合理规划非竞赛场馆空间和临时设施建设,压缩场馆运行团队规模,提升服务效能。另外,我们严格预算管理,节约办赛资金。
从落实‘安全’的要求来讲,我们严把疫情防控关,把防疫安全作为办赛的重中之重,成立国际、国内两个疫情防控专班,共同制定冬奥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制定‘一馆一策’‘一场一策’,聚焦竞赛组织、交通运行、抵离保障、住宿餐饮等环节,织密疫情防控网。我们严把赛事安全关、安全保卫关、城市运行安全关,确保赛事万无一失。
从落实‘精彩’的要求来讲,我们以文化展现精彩,把春节文化、长城文化、冰雪文化同奥林匹克理念相融合,将中国元素融入会徽、吉祥物、火炬设计之中,注重把冬奥元素融入文艺创作,着力把冬奥会打造成为体育精神与文化活动协调发展、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奥林匹克文化盛宴。我们还坚持以科技创造精彩,建成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大型冰面,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所有竞赛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5G通信、云转播、人工智能等诸多技术得到了应用。”
郭怀刚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我们要以压线冲刺的状态,按照“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要求,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筹办工作,确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
2022北京冬奥“简约、安全、精彩”: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冬奥之约,中国之诺。
申办、筹办的往事历历在目,考察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这些年:“从无到有啊!2015年申办成功,奔着当时提出的愿景目标,我们按计划一件事一件事地办,都办成了。走到今天不容易。”
事非经过不知难。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回攻坚克难,“冬奥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12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完工,3个冬奥村如期交付使用,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北京当初提交《申办报告》时,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有着丰富生动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几年前就表明了中国态度:“中国办冬奥,言必信、行必果。而且我们赶早不赶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世界体坛的节奏。“赶早不赶晚”的远见令世界再一次惊叹中国的未雨绸缪。
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简约、安全、精彩”六个字,并进一步指出:“顺利举办即成功。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讲,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最大的考验。”
面对这份考验,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媒体工作间,同正在做准备的国内媒体记者代表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当天上午,总书记走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赛时,作为全球注册平面媒体和转播商的工作总部,数千名中外记者将在这里济济一堂。疫情之下如何管?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了解“双闭环”管理模式,特别关注到了不同区域的垃圾处理细节。他强调:“闭环管理很有必要,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不能因管理的生硬和简单粗放而影响冬奥的顺利举办。”
主媒体中心内的智慧餐厅是为更好防控疫情建造的,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发。有机器人摇动酒杯,调制鸡尾酒;还有机器人忙着泼水、煮饺子,总书记看得饶有兴致:“煮饺子有讲究,盖上盖是煮馅,开盖是煮皮。”谈话间,香喷喷的饺子出锅了。
“味道怎么样,让大厨来试过了吗?”总书记笑着问。
“机器人都是大厨的徒弟。”工作人员答得也风趣。200多个菜品配方,琳琅满目。用手机一扫码,后厨的机器人就忙活起来,再通过餐厅上方的云轨系统,将菜肴精准送到每一桌。
“把人工智能餐饮业发展起来,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和疫情防控的精细化。”总书记赞许道。
媒体工作间是冬奥报道信息的集散地。正在这里做准备工作的记者看到总书记,热情围拢上前。“受疫情影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现场观赛受到很大限制,新闻传播比往届更加重要。”总书记笑着对大家说:
“希望国内外媒体和记者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讲好中国筹办冬奥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全面、立体、生动地把北京冬奥盛会传到全世界。”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两地三赛区,一盘棋、一股劲。这背后,“指挥中枢”就是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
大屏幕上的动态数据和图像实时更新。一支支应急保障队伍枕戈待旦;每个竞赛场馆的气象变化、交通路况等讯息精准传送。“尽管受疫情影响,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几乎就是奇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感言的中国力量,在这里再次得到印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最后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进一步查隐患、堵漏洞、强弱项,把基础的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时钟拨回2015年7月,在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归属前,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通过会场传遍了世界:“我相信,如果各位选择北京,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北京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筹办6年多来,他多次强调“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一定把它办好”。
重信守诺,中国一以贯之的风格。
科技、智慧、绿色、节俭 疫情下中国有信心安全办奥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申奥成功6年多来,我们着力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冰场雪场,“冷冰雪”成为“热运动”,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我们提出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无论在场馆建设还是赛事组织和赛会服务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现在,经过几年努力,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在赛事组织方面,“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已圆满收官,“冰丝带”“冰立方”“雪如意”“雪飞天”等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并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在阳光下晶莹夺目、静待精彩赛事。在赛会服务方面,冬奥村、志愿者、媒体中心、医疗救援、签约酒店等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科技、智慧、绿色、节俭亮点纷呈。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经发布两版《防疫手册》,疫情下中国有信心安全办奥。奥运健儿们拼字当头,争分夺秒为梦想冲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契合。中国已经准备好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体育团结世界的生动实践,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个实践平台,办成一次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中国人民已经准备好为冰雪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再次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呼声更加强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口号,向世界发出团结奋斗的召唤,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表达了携手应对挑战、共同创造未来的美好愿望。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173个国家共同提出的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北京冬奥会的坚定支持。近3000名世界各国运动员正积极准备,期待在北京取得优异成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新年致辞中表示,期待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
国际奥委会1月6日发布新闻稿,认为主办城市的条件“无可挑剔”。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得益于中国采取的严格有力防控措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期间,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波兰滑雪协会主席塔伊纳日前说,中国实施严格防疫措施是正确的决定,自己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感到安全……国际社会热切期盼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对中国安全办奥充满信心。
申办冬奥会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提前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考察的最后一站,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
2018年春天,走过120多年历史的二七厂停产,转型为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六自由度训练馆。在这里,用于训练飞行员的防晕眩训练器,也引入到了体育领域。现场介绍情况的同志讲得专业,总书记听得仔细,他十分关心冰雪运动的技术创新。
从训练馆出来,已是华灯初上。看到远处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雪蜡车,总书记迎着风健步走过去。
“最初哪懂这些,拿瓶蜡擦一擦雪板就不错了。再之后,只能在赛场边临时架设打蜡台。如今,大型赛事用的雪蜡车一字儿排开,我们也终于有自己的现代化雪蜡车了。”
“很好,培养好我们自己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颔首赞许。
像这样的国际领先、国内首个,在二七厂比比皆是。综合风洞馆如何攻关“卡脖子”尖端技术,国产4人雪车如何研发密度强度适合的新材料,还有移动口腔治疗车、移动手术车如何实现一站式医疗保障……冰雪运动的科技研发,汇入中国的自主创新大潮。
“当今世界,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速滑馆,向参训运动员、教练员表示慰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前不久结束世界杯的征程,进驻这里进行冬奥会最后阶段的备战。团体追逐项目的运动员在冰面上如飞鸟般驰翔,习近平总书记专注观赛。
“宁忠岩,高亭宇……”看到围拢过来的奥运健儿们,总书记亲切招呼他们,“祝贺你们前段时间的比赛取得了好成绩。”
“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水平过去是比较靠后的,光参加项目就缺席了不少。我看这次基本能补上。”109个冬奥小项,我国从约有三分之一是空白到实现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就在短短几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借着这一届冬奥的‘东风’,来促进竞技运动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冰雪运动的发展。”
速滑馆地下一层,陈列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展”。习近平总书记从战争年代延安时期的溜冰比赛看起,沿时间脉络仔细端详。大厅中间的一张表格,标注了各个省份的冰雪运动发展状况。总书记的目光长久落在上面。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专项体能训练馆,向运动员、教练员、服务保障人员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南展西扩东进”,看似小众的冰雪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冰雪运动奏响了一曲“四季歌”。现场介绍情况的同志谈到这儿,兴奋地向总书记汇报:“我们提前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可以说改变了世界冰雪运动的版图。”
2014年初,在俄罗斯索契,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向巴赫讲述了这一考虑:“我们申办冬奥会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三亿人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推动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这席话,抓住了奥林匹克精神的要义。
抚今追昔,总书记感慨:“通过筹办冬奥,不仅把冰雪运动的竞技水平追上去了,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也追上去了,体育运动的质和量都提高了。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它的意义,小中见大。”
专项体能训练馆,运动员、教练员、服务保障人员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习近平总书记动情的一番话,让大家心潮澎湃:“十年磨一剑,五年磨一剑,大家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我们的冬奥筹办工作也是长时间准备,在此一举。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我们准备好了!”“中国冰雪,加油加油!”底气十足的回应声,声震云霄。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相关工作。提出希望以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和冬季项目发展”,专程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表达中国政府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视和支持,指出“北京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致信申办冬奥会代表团祝贺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冬奥会举办权,提出“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强调“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多次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出重要指示,听取相关情况汇报,5年5次在北京、张家口等地实地考察筹办工作,并在第二十三届冬奥会闭幕式、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等重要国际场合,在同外国政要通话、会晤时,向全世界发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诚挚邀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一体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将推动我国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奥运赛事,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冬奥梦交汇中国梦。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必将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过程,是中国兑现承诺、快速发展的过程,更是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贡献的过程,有利于向世界进一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平发展主张,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增长,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将以全球共通的体育语言和体育精神,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舞台。
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网、网易整理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