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水乡腾烈焰
——新四军第二师军工部第一厂
■和勇琪 江 楚 石留风
新四军第2师军工部第1厂旧址内的吴运铎雕像。
高邮县闵塔区平安乡,这个旧地名如今只能在江苏省金湖县境内找到大概位置。80余年前,新四军第2师曾在这里建立敌后兵工厂,被称作“保尔·柯察金”的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就是在这里发明研制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系列武器。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完全断绝了在华中敌后抗日的新四军的军火供应。淮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2师在日、伪、顽军的夹击下,武器弹药严重缺乏,处境十分困难。为改变这一状况,1941年秋,第2师决定在淮南地区建立属于自己的兵工厂。
1941年10月,师军工部修械厂子弹股股长吴运铎带领7名工人,到江苏高邮县一带选择建厂地点。经过实地勘察,他们选定地点偏僻、周围百余里无日伪军据点的仙墩庙作为厂址。1942年2月,仙墩庙子弹厂正式建立,吴运铎代理厂长,洪泽任指导员。
建厂初期,不仅人手缺乏,设备也严重不足。师部陆续调来70余名青年战士,上海地下党组织也介绍了几名技术工人,生产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同时,师军工部调拨皮带车床、牛头刨床和立式小钻床。工人们以这3台设备为基础,开始紧张的自制工具、设备工作。经过几个月努力,仙墩庙子弹厂先后自制出4柱花栏式手扳大冲床3台,小冲床、装药机、紧口机等子弹专用设备10余台,为复装子弹创造了生产条件。
与设备器材相比,原材料缺乏问题更为严重。该厂工人想方设法解决生产子弹的材料来源问题,从民间收集购买铜钱、铜器皿等,用于制作弹头;取未爆炸的哑炮弹,与自制的黑火药配合使用制成炸药;从敌占区购回材料加工自制子弹底火;工人们摇动大木轮带动机器生产作为工厂生产的主要动力……
经过全厂职工的努力,复装子弹于1942年夏初试制成功。起初,这种子弹弹头为圆柱形,使用效果不佳。经吴运铎、吴昆等研究,重新设计弹头模具,于8月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尖头流线型子弹。9月,复装枪弹全面投产,当月产量便达到1万发。10月,工厂接受了师军工部下达的生产地雷和修复一批迫击炮弹的任务。由于没有加工地雷壳和炮弹壳体的设备,吴运铎亲自绘制图样,带领工人仿制出手摇钻床2台、小车床4台,充实了生产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到1942年底,该厂共计生产子弹3万余发,修复迫击炮弹300余发,还制造了一批定时地雷,圆满完成师军工部下达的生产任务。
1942年冬和1943年春,日伪军对淮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两次大规模“扫荡”,兵工厂成为敌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仙墩庙子弹厂在地方党政机关的支持和当地群众帮助、掩护下,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一有敌情,工厂便化整为零,工人们迅速掩埋好机器设备,分散成几个小组,进入附近农村打游击;一旦敌情解除,便马上回到工厂恢复生产。当时,工厂的行动口号是:“敌人来了,我就走,敌人一走,我又干。”
1943年春,师军工部撤销,仙墩庙子弹厂划归路东军分区领导,吴运铎调任路东军工科科长,秦永祥任厂长。3月,工厂接到研制枪榴筒和弹的任务,由吴运铎到厂主持研制。在一无经验、二无资料的情况下,秦永祥带领参加试制的职工,积极配合吴运铎,克服设计、材料上的困难。当年5月,枪榴筒和弹试制成功,增强了部队的火力配备。罗炳辉等师领导观看了枪榴弹的实弹射击后,当即要求扩大生产、装备部队。
1943年7月,第2师军工部重新建立,经过调整,仙墩庙子弹厂被命名为新四军第2师军工部第1厂,专门生产枪榴弹和枪榴筒。同年8月,日伪军1000余人,向淮南六合抗日根据地“扫荡”,第2师5旅奋起抵抗。在桂子山战斗中,5旅首次使用枪榴弹,炸死、炸伤敌300余人,显示出枪榴弹的威力。
1943年底至1944年春,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已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师部要求各厂把握时机,抓紧生产,支援部队,迎接反攻。工厂响应上级号召,自1944年初起,掀起了劳动竞赛高潮。在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工厂还根据部队反馈的情况,抓紧改进军工产品性能、提高武器制造质量。在碰炸式枪榴弹的基础上,又造出对付位于沙地、沼泽地目标的空爆式枪榴弹和用于火攻的燃烧弹。
1945年1月,日军在淮河至运河的两岸地区发动“扫荡”,为免遭敌军破坏,新四军第2师军工部第1厂从仙墩庙迁至盱眙、来安两县交界的上何郢。为积极准备对日反攻,工厂又承接了军工部下达的平射炮弹试制任务。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淮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部队开始向苏北和山东转移。1946年6月,新四军第2师军工部第1厂转移到苏北阜宁县张家墩,与师军工部第5厂合并划归华中军区军工部领导。从创建到北撤山东,新四军第2师军工部第1厂在4年多时间里、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产了数十万发子弹和枪榴弹,为增强对敌火力、保障新四军敌后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历史剪影
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是新四军第2师军工部第1厂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和人民军工英模。在淮南抗日根据地时,他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多次在军工生产技术研发上作出重要贡献。在此期间,吴运铎3次负重伤,左手4根手指被炸掉、右腿残疾,左眼几乎失明,全身上下布满100余处伤疤,仍以顽强毅力坚持战斗在武器生产第一线,成为人民军工事业的一面旗帜。1951年,吴运铎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被周恩来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53年,像保尔一样感受到“火焰般绚丽生命”的吴运铎,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把一切献给党》自传体小说。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铿锵誓言,激励着一代代兵工人坚定信念、勇毅前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