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报刊中的红色印记|“我编草鞋送红军”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4-30 15:23:08

1935年第47期《红星报》

蓆湖蓆草长又长咧

我为红军编鞋忙呦

红军穿上蓆草鞋咧

行军打仗走如飞呦

哦喂……

这是当年红军驻扎在蓆湖营(位于福建)时,当地妇女编制草鞋支前时广为传唱的一首山歌。

1929年,朱毛红军在离蓆湖营不远的连南新泉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消息传到蓆湖营,这里的穷苦百姓日日期盼红军到来,早日帮助穷人翻身得解放。1930年元月初,朱德率领红四军一、三、四纵队来到蓆湖营,分头驻扎在田头、南阳、鲤江、湖峰和蒋坊村。红军到了蓆湖营,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不但将部队安扎在村子里空闲的祠堂老屋,还帮当地百姓打扫院子、干农活。受尽官僚军阀欺压的乡亲们第一次看见这支文明之师,感慨激动,纷纷赞叹:今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子弟兵。

在田头村两河交汇的双叉溪坝,朱德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号召穷苦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参加红军,为穷人打天下。会后,一些优秀的蓆湖营儿女纷纷加入红军队伍中。在红军的帮助下,连城各地相继建立苏维埃政权,蓆湖营田头村也成立了村苏维埃政府,内设主席、粮食委员、财政委员、土地委员和妇女主任。这些苏维埃干部积极为红军筹措军饷,将祖宗尝田收藏的3万余斤稻谷和1000多块银元全部捐给红军,作为军饷及苏维埃政府费用,并积极主动开展支前工作。

1934年,红军在连城打了一战后,一部分红军驻扎在田头村休整,许多官兵脚下的草鞋破了,仍然光着脚,坚持军事训练。这些艰难困苦,乡亲们看在眼里,痛在心头。这时,红军总政治部向后方的同志要求:在六月份做二十万双草鞋和大批干菜送给前线的红军兄弟。村苏维埃政府响应红军的号召,动员全村的力量来帮助红军渡过难关,积极主动地组织村里的妇女和劳力为红军编织草鞋解决困难。

制作草鞋的工坊设在村苏维埃主席吴胜七家。乡亲们纷纷从自家搬来制作草鞋的木制矮凳和草鞋耙子,到吴胜七家里集中,并统一组织部分年轻的妇女到湖峰河边割蓆草,将割回来的蓆草捆成一簇簇,用水浸泡后再用木槌打得软绵又具韧性。再安排一些年纪较大的妇女搓草绳,因这些人从事过草鞋制作,搓出的草绳紧固且带筋骨。几位打草鞋的师傅骑坐在板凳上,熟练地将草绳挽出圈圈,挂在耙子上,搓、拧、扭、挤、压,反复交替,上下穿插,一双双草鞋鞋底便展示在人们面前。一些人再用些草绳结股,串成鞋鼻、鞋耳、鞋跟,那“两只黄猫,四个耳朵,牵着不走,拴住飞跑”的草鞋便制成了。为了让这些草鞋制作得更加坚固,乡亲们找来一些碎布,在脚掌处和脚跟处垫上一些,这一双双“蓆湖营牌”的“红军鞋”不但利水、透气、轻便、柔软、防滑,更是坚固耐用。

制作草鞋的日子,田头村的制鞋工坊里每日热火朝天,山歌嘹亮:“打双草鞋送红军咧,步履敏捷向前冲呦,两脚生风上前线咧,南征北战显威风呦。”“脚穿草鞋跟党走咧,万里征程永向前呦,誓把赤旗来插遍咧,刀山火海不回头呦。”更有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将一些蓆草染成红色,编制成一个个小红星或镰刀锤头,在编织草鞋时编入鞋底,成了别具蓆湖营特色的“红军鞋”。

不久,军号又吹响,部队要出发,战士们穿着一双双“蓆湖营牌”草鞋,背包后面挂着一双双别具特色的“红军鞋”,迈着矫健的步伐奔向前方。

文章来源:福建省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