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青 年 周 恩 来 的 治 学 之 道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5-15 20:07:40

  

  

  上小学时,周恩来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立下五个“不虚度”的准则,第一条就是“读书不虚度”。青年周恩来博览群书、勤做笔记、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并通过读书治学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些治学方法和读书特色,在周恩来旅日期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博览群书

  1917年6月,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怀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美好愿望,他告别亲友,远赴日本,准备考取官费留学生。在复习备考的同时,周恩来坚持多年来的阅读习惯,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仅在《旅日日记》中提到的书籍刊物,就有《南开思潮》《校风》《饮冰室文集》《不忍》《朝日新闻》《时报》《露西亚研究》《意大利建国三杰传》《新青年》《留东外史》《支那漫游记》《中国年鉴》《中国游记》《政治史》《太平洋》等十数种。其中,既有新闻报刊,也有政论杂志;既有人物传记,也有讽刺小说;既有资产阶级改良刊物,也有马克思主义著作。周恩来阅读广博,但并不是漫无目的、不加选择地乱翻乱看。此时的周恩来还没有确立自己的信仰,他读书治学的一个原则就是以审慎的态度对各种主义“推求比较”,在比较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进而另辟“新思想”、求“新学问”、做“新事情”。当周恩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的时候,他就一再强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勤做笔记

  周恩来不只读书,还经常做读书笔记,每当有心得体会,就认真记录。1918年2月15日,周恩来在阅读《新青年》后写道:“对其中所持排孔、独身、文学革命诸主义极端的赞成。”接下来的几日,他又详细记录了自己的读书心得,认识到自己“以前在国内所想的全是大差,毫无一事可以做标准的”。4月23日,周恩来将《露西亚研究》杂志对俄国党派情况的介绍作了摘录,也谈到了自己的看法:“总起来说,俄国现在的各党派,除了保皇党少数人外,大宗旨全不出于‘自由’、‘民本’两主义。按现在情形说,君主立宪的希望恐怕已没有再生的机会。过激派(布尔什维克)的宗旨,最合劳农两派人的心理,所以势力一天比一天大。资产阶级的制度,宗教的约束,全都打破了。世界上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恐怕要拿俄罗斯作头一个试验场了。”通过做笔记,周恩来把书本知识、阅读感悟进行了梳理,对社会上的各种流行思潮进行了更加理性地分析,进一步深化了自己新的思想认知,达到了“想新”“求新”“做新”的目的。

  关注现实

  东渡日本前夕,周恩来曾作诗一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留学日本的目的是“济世穷”,是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所以,他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地死读书,而是密切关注着社会现实。周恩来特别留意中国政府的借款表,将其全文抄录,认真研究。他认为,中国从日本的借款,国家实得不过半数,但权利损失却不堪设想。周恩来还关心国际时事,细致考察了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军费开支情况和日本的财政收入状况。1918年5月,中日签订军事协定,中国留学生掀起拒约运动。周恩来不偏听偏信新闻报道,客观冷静地作出自己的判断。他将报纸上刊登的条约款项逐条抄录,仔细作出批注,发现“文字模糊的厉害,决不能与真正的内容相同”。读梁启超的《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周恩来同样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梁启超呼吁中国的爱国志士能够像加富尔等人一样,为国家的独立统一奋斗。周恩来由民族统一战争之前的意大利联想到今日之中国,“感触的地方益发添了许多”。读书治学时,对现实的关注、批判与反思,使周恩来在探索救国真理的道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改造主观世界

  周恩来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把读书作为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尤其在他留学日本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到日本不久,周恩来系统阅读了《新青年》,他很快就被《新青年》所倡导的“民主”“科学”“排孔”“文学革命”等理念深深吸引,把自己“从前的一切谬见打退了好多”。周恩来开始意识到“从前所想的、所行的、所学者,全都是没有用”,“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要为自己的思想、学问、事业开辟一个新纪元。他兴奋地写下两句诗:“风雪残留犹未尽,一轮红日已东升!”《新青年》给了周恩来一次精神的洗礼,一种新的信念在他心中冉冉升起。在日本,周恩来还接触到《贫乏物语》《社会主义神髓》《震动环球的十日》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此时,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深入、系统的了解,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已经开始在他心中萌芽。回国不久,周恩来就向同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921年,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3月,他在信中写道:“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书中的理论已转化成为一种信仰的力量,引领着周恩来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