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是汉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隋唐音乐的典型代表。”面对记者,陕西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社长张昭表示,长期以来,西安鼓乐的传承主要是民间乐社间的传承,是师徒相传、口口相传。如今,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员方面,民间乐社都难以胜任当前西安鼓乐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不过令张昭高兴的是,作为全国首个专业性鼓乐研究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鼓乐研究院近日挂牌成立。“这是一个里程碑,研究院会把之前分散在各高校、各民间乐社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张昭说,“我们民间乐社将尽力提供素材,供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升。”
据悉,西安鼓乐研究院下设鼓乐非遗研究所、鼓乐创作工作室、鼓乐传习所、鼓乐创演工作坊、鼓乐理论研究工作室、钟磬研究所、琴瑟研究所、埙管研究所、响鼓研究所、吟韵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所和工作室、工作坊,是一家建制全、规模大的专业性西安鼓乐研究机构。
“成立专门针对西安鼓乐研究与创新的研究院,是推进西安鼓乐时代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和重要举措,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表示,希望西安外事学院以西安鼓乐研究院成立为契机,把准西安鼓乐创新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和科研优势,以深入研究为西安鼓乐注入活力,赋予西安鼓乐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为西安鼓乐的传承、研究、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西安鼓乐是流传于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大型民间乐种,源于唐,起于宋,兴于元、明,盛于清,经过千余年的实践与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大型民族古典音乐形式,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9年,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多年来,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致力于让“活化石”演绎出贴近时代、贴近潮流的时代乐章,是众多陕西文旅工作者、科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陕西目前共有4项世界级非遗项目,而西安鼓乐是其中唯一在陕西且以西安命名的项目。因此,擦亮“西安鼓乐”这一世界级文化名片,陕西责无旁贷。
“振兴弘扬,坚守中华文化传承不忘;精益求精,无惧雨雪风霜山高水长;守正创新,生机勃勃辉映时代光芒……”这是不久前在西安举办的陕西省首届非遗年度盛典上,向10位“陕西省非遗年度人物”颁奖时的颁奖词。在这10位致力于项目传承发展的非遗传承人、民俗专家、企业家中,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位列其中,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西安外事鼓乐团团长。同时,在这次非遗年度盛典上,由西安外事鼓乐团创排的“《大唐雅韵·钟鸣鼓乐》非遗音乐会展演”荣登陕西省年度典型案例提名榜单。
西安外事学院作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注重西安鼓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由黄藤一手创办,以该校青年教师为构成主体的西安外事鼓乐团,成立10余年来,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古典音乐,振兴鼓乐艺术,凝聚民族精神”为己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焕发鼓乐魅力。
“《大唐雅韵·钟鸣鼓乐》音乐会是新一代传承西安鼓乐的典型代表作品。鼓乐曲结构严密、完整,并且吸纳了埙、琵琶、筝、古琴、瑟、笛子、轧筝、箜篌、二胡等中国古典乐器,旋律悠扬、古雅,曲调庄重、精密,艺术风格肃穆恬静、清雅闲适,全套鼓乐一气呵成,颇具创新意味,充分展现了古都长安音乐传统的独特魅力。”西安外事鼓乐团负责人赵鹏表示,音乐会已面向学生、教师及非遗爱好者演出220余场。此外,鼓乐团的足迹遍布全国20余个省区市,还到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表演。
记者看到,舞台上,随着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的奏响,月夜春江的奇美之境被音乐渲染出来;《秦王破阵乐》鼓声威武,将战士出征、杀敌凯旋的场景震撼呈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位窈窕淑女在古琴演奏中翩翩起舞……编钟、编磬、古琴、古筝、箫、唢呐、埙、琵琶等中国古典乐器演奏的传统曲目复原礼乐之美,再结合氛围感十足的舞美和灯光音效,让观众沉浸其中,享受传承与创新融合带来的视听盛宴。
西安外事鼓乐团已经成为西安鼓乐保护传承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出去交流互鉴,使传统乐技与文旅融合、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让鼓乐愈加青春而富有活力。去年在西安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欢迎宴会上,西安外事鼓乐团作为现场唯一的表演乐团,用中国传统乐器表演经典曲目,惊艳现场嘉宾。
“西安鼓乐是古都西安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时代的发展需要西安鼓乐不断发展,我们将努力办好西安鼓乐研究院,用现代音乐的创作元素、技法、乐器及当代欣赏习惯等赋能鼓乐团的表演,更好地推进西安鼓乐的传承和高质量发展,向世界彰显中国音乐的强大魅力。”黄藤表示。(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