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缘木求鱼?台湾地区参与CPTPP的策略选择及其局限性

柳金财

柳金财,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211490

柳金财(资料图)

作者 柳金财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暨澄正书院主任

2024年“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CPTPP)各成员国代表今年将多次聚集轮值国加拿大开会,讨论如何处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和乌克兰等6个经济体的申请案。

大陆与台湾分别在2021年9月16日及22日申请参与,而CPTPP入会采共识决,所有会员国都必须同意方可加入。台湾地区参与加入CPTPP不单纯是经贸议题也是政治议题。

也就是说,随着两岸关系敌对上升,台湾地区加入困境增加。从蔡英文到赖清德,两岸互动无异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自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宣称“维持现状”,但拒绝依照马英九主政时期承认“九二共识”展开两岸互动,致两岸敌意如螺旋盘升。台湾当局减少10个所谓“邦交国”,同时既往能够参与的三个重要国际组织,如国际刑警组织、民航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皆无法以特别贵宾或观察员身份参与。

一般推论,若蔡英文已无法解开两岸僵局,更遑论主张最强硬两岸路线的赖清德呢?

非常明显的,台湾地区在自由贸易协定洽签的步伐上,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及周边区域,形成出口竞争的立足点不平等及部分产业外移的压力。尽管因有世界贸易组织( WTO)“资通讯产品协定”(ITA)零关税优惠,电子通讯及半导体等主力产品出口未受波及,但诸如纺织、工具机、石化、钢铁、化妆品及自行车等,则面对关税提高及其他待遇不平等条件的困扰;若台湾地区无法有效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这将不利于其产业均衡发展。

美日对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的支持,往往流于口惠而实不至,尽管民进党当局宣布允许含有多巴胺的美猪、日本核灾区食品进口输入台湾岛内,但仍无法借由寻求日本鼎力支持加入CPTPP,及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同时,也无法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所谓台湾为美国建构“印太战略”的“民主盟友”,其名称流于“华而不实”,既无法拓展国际组织参与,也难以保住既有“邦交”数量。

早在马英九时期曾公开强调:“面对贸易竞争对手积极洽签自由贸易协定,台湾远远落后,必须破除保护主义思维,逐渐走向自由贸易岛。”同时“台发会”提出“自由经济示范区计划”草案,并以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TPP)为目标,逐步推动建设台湾成为“自由贸易岛”;同时在两岸关系和谐情况下,加入大陆所主导RCEP ,以分散平衡贸易风险。

两岸当局因欠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无法展开建设性及有意义的对话。随着台湾无法参与CPTPP,又无法加入RCEP,也参与IPEF尚且不可得,且也无法与美签署贸易协议,则台湾地区经济日趋边缘化。

因此 ,台湾当局的因应之略,应是积极努力试图寻求改善与大陆关系,在两岸协商共识前提下寻求参与CPTPP及RCEP,避免一再被排除于重要区域经济体系之外。两岸当局若对“九二共识”具一致性认同,台湾并不需要担心《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十年后是否仍需继续生效问题。此外,有关暂时停止农渔水产产品输陆、2509项商品贸易壁垒调查、中止部分或全部ECFA及调高12项石化业产品关税优惠等经济反制,应能通过两岸对话协商获致较佳解决方案。就此而论,台湾若缺乏与大陆建立默契与共识,只想与成员国协商,实属舍本逐末及缘木求鱼。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左秋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