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兵支书”董朝真:一片兵心报桑梓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6-24 16:26:40

    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兵支书”董朝真——

    一片兵心报桑梓

    ■邱欣江

    6月中旬,走进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群山拥翠,江湖环流,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新画卷呈现眼前。

    “眼下正值旅游旺季,一定要重视环境问题,大家看看哪里还有垃圾,抓紧时间清理,做好登记……”在流坑村龙湖畔,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董朝真与巷长们一起巡查卫生状况。

    抱水为“流”,环山为“坑”。始建于南唐时期的流坑村,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熙攘繁盛的村落风貌。全村686处房屋建筑,有260余处是明清时期的国家保护建筑,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村内环境“脏乱差”问题一度较为突出。

    “我是一个兵,家乡父老有需要,就要站出来!”1984年8月1日,董朝真出生在流坑村。出生在八一建军节这天,让他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2001年,董朝真如愿走进军营,2003年退役返乡后他积极参与村子建设发展,还组建了一支退役军人消防队,义务开展各项宣传活动。2019年,流坑村村“两委”换届,董朝真成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民们说,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别看董书记平时话不多,但很务实,干工作更是雷厉风行,有这样的“兵支书”,村子不愁发展。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任职后,借着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东风,董朝真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项目招标,启动生活污水治理及龙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引流恩江灌入龙湖,改善龙湖水质,有效解决了村内河流污染问题,村容村貌发生大变化。”董朝真说。

    为让村民共享古村保护带来的红利,董朝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协调出资并引进企业运营管理,在保留村庄核心区古风古韵基础上,将龙湖周边的旧房改造成茶楼、书吧等,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

    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但新问题也很快出现:游客增多了,村里环境如何常态化维护?董朝真从和战友的聊天中受到启发,决定根据流坑村“七纵一横”的村庄布局,把全村分为8大巷,推行“党员巷长制”,由巷长“包巷、包户、包水域”,牵头负责环境维护。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不少村民开民宿、做餐饮,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我在一家汉服体验馆打工,为游客做汉服妆造,每月有几千元的收入。”村民李彬红说,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不在少数,不仅能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家人,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该村旅游业及夜市经济的繁荣,带动600余名村民就业,发展民宿42家,村民年均增收近一倍。2023年,流坑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同年,董朝真获评江西省“最美退役军人”。

    在董朝真看来,工作上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出于一种感恩,“以前乡里乡亲没少帮助我们家。我做村干部这几年,是党组织和乡亲们信任我,只要村子能发展好,我干啥都愿意。”董朝真笑着说。


作者:邱欣江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