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战士突发重症,军地合力搭建救援通道——
跨越四千余公里的生命接力
■中国国防报记者 朱宏博 陈 利 吴安宁
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医护人员将张兴飞抬上救护车,准备转诊解放军第950医院。韩小博 摄
“患者低压73、高压114,心率每分钟65次……”6月17日,甘肃张掖的一对夫妇收到一个好消息——23岁的儿子张兴飞术后危险期已过,生命体征逐步恢复平稳。
6月3日中午,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战士张兴飞被战友搀扶到营部医务室。
“军医,他胸口、脖子还有背部都非常疼。”同行的战士喘着粗气说道。
“快,把他扶到病床上吸氧!”
“血压过高、胸部疼痛……在高原,胆囊炎、心肌缺血、血栓都有可能引发这种症状。”在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后,军医李伟认为,以营部卫生队现有医疗条件无法判定病症,当务之急先缓解症状。
“医生,我现在感觉胸口没那么难受了。”经过高流量吸氧和降压处理后,张兴飞的症状有所缓解。
然而,作为一名“老高原”,职业敏感让李伟不敢掉以轻心,他建议,将张兴飞送往最近的野战医疗点做进一步检查。
一场历经4次转诊,历时近30个小时,跨越距离4000余公里的生命接力就此展开。
3日下午4时,张兴飞被送往新疆军区总医院野战医疗队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前出野战医疗点。“患者静脉血呈高凝状态,血栓风险极高。”经过检查,医生得出结论。此时,野战医疗点的军医们内心仍有隐忧——张兴飞的症状还有一种更为凶险的可能。
“我们马上和山下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联系,让他们做好准备接应你们。”野战医疗点军医迅速向200多公里外的医疗站通报情况。
3日晚9点半左右,载着张兴飞的车辆刚驶入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早早等候在门口的医疗站医疗组长和军医们立刻展开处置,连线新疆军区总医院,开展远程会诊。
“患者双上臂血压数值明显不对等,另据增强CT检查结果,患者诊断为主动脉夹层。”4日凌晨1点,检查结果证实了军医们的隐忧。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患者随时可能因为动脉血管破裂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立即送往解放军第950医院,同时通知新疆军区总医院专家到场会诊。”4日凌晨2点,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医护人员组成医疗抢救小组,备足急救设备,将张兴飞连夜紧急下送。
从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到解放军第950医院,途经繁忙的国道,还需翻越多个达坂。为此,张兴飞所在单位与地方相关部门协商,为张兴飞转诊进行道路保通。
4日早8点半,经过6个多小时的车程,张兴飞与抢救小组一行顺利到达解放军第950医院。同时,新疆军区总医院派出的专家也已抵达医院,迅速开展联合会诊。
“考虑转送至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救治。”随即,上级部门协调军地部门开辟空中转运“绿色通道”。4日晚8点,某旅派出的医疗专机准时起飞,顺利将张兴飞转送至4000公里外的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启动全院会诊程序。”了解了张兴飞的病情,该院迅速组织多科室专家联合会诊,确定救治方案。为提高手术成功率,该院邀请国内相关专家组专家远程指导,从救治方案、临床用药、后遗症预防等方面给予指导。
经过充分术前筹备,6月11日傍晚,张兴飞开始接受手术治疗。近8个小时后,张兴飞被推出手术室,手术非常成功。这几天,在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下,张兴飞身体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正在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