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说话”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7-10 08:46:54

    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说话”

    ■梁  平

    近日,山西、山东、陕西陆续公布今年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计划,引发广泛关注。这反映了我国文博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历史学类尤其是考古文博方向学生释放出积极信号。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文物保护工作人才基础,成为文物保护事业发展重点。

    “文物者,国之瑰宝也。”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一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系统工程。其中,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是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文物是我党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结晶,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见证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一处处旧址、一件件文物、一座座场馆,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我们加强国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资源。据统计,我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余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37个。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军地携手,持续深化协同保护。在革命文物的管理与利用上,部队和地方各有优势。部队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拥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地方有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配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合则强,孤则弱。”军地深化合作、协同创新,强化“一盘棋”理念,联合活化利用革命文化遗产,丰富和优化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供给侧”,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撑船架桥,不断夯实教育基础。保护好、阐释好,是运用好的坚实支撑。革命文物作为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桥”与“船”,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而且连接过去与未来、理论与实践。讲好党史军史故事、革命英烈故事,还需军地统筹优势资源、集中专业力量,加强革命文物研究和阐释工作,讲深讲活讲透革命文物背后的“事”和“理”,做到以物证史、凭物言理,实现以物感人、托物传志,让广大军民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

    推陈出新,持续打造精品展陈。打造革命文物精品展陈项目,是实现红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让革命文物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展陈展示,需要建立一套跨军地、跨区域的革命文物共用共管机制。近年来,辽沈地区多家成员单位组成抗战博物馆联盟“沈阳抗战联线”,推出《白山黑水铸英魂——东北军民14年抗战史实展》,因内涵丰富、制作精良,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推介项目,巡展在东北大地产生广泛影响。可见,进一步整合革命文物资源,推出军地互动、文化共享、成果互利的精品项目,有利于让更多革命文物走进人们的视野,增强教育效果。

    以物证史、以物叙事,让历史“说话”。新征程上,让革命文物焕发绚丽光彩,还需要积极创新展陈形式、传播方式,精心设计红色旅游线路、学习体验线路,推动革命文物服务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增强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使红色基因库成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源头活水”。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