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1934,广昌记忆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7-24 17:07:03

  一踏上广昌这片红色土地,我的心灵就受到强烈震撼。一个个战斗遗址、一座座革命烈士纪念碑,让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保卫“北大门”、激战高虎脑、血洒万年亭……这里承载着90年前红军浴血广昌的战斗经历。凝聚在这片红土地上的铁血忠魂,激荡起我内心深深的敬意。

  一

  冯家祠位于广昌县头陂镇下关村,是一座清代建筑。

  1934年4月28日晚,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被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李德叫到冯家祠谈话。

  “崽卖爷田心不痛”,这座古老的建筑记录着彭大将军的痛心和愤怒。他当面批评李德的瞎指挥,“你们的作战指挥从开始就是错误的”“在敌碉堡密布下,进行短促突击,十次就有十次失败,几乎没有一次是得到成功的”“这次广昌战斗你们看到了,这种主观主义是图上作业的战术家……”

  彭德怀激动的声音,表达出红军广大指战员对广昌保卫战的失利和部队重大伤亡强烈不满的心声。

  在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失败后,1933年5月,蒋介石撤销了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部,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并在美、英、日等帝国主义支持下,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的各项准备。这一次,蒋介石直接用于进攻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的兵力有50万之众,并采取了持久战和“堡垒主义”新战略。

  大敌当前,中共临时中央继续推行军事冒险主义,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制敌。直接掌握第五次反“围剿”军事指挥权的李德,命令以红1军团、红14师为主组成的中央军,在抚河、赣江之间作战;命令以红3军团、红19师为主组成的东方军,继续在闽西北地区作战。

  在国民党军力量占优势的情况下,这种作战计划只会分散兵力,使自己陷于被动局面。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军事平均主义者到一九三三年,有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说法,把红军主力分割为二,企图在两个战略方向同时求胜。那时的结果是一个拳头置于无用,一个拳头打得很疲劳,而且没有当时可能取得的最大胜利。”

  就在红军苦战之际,参加“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公开宣布抗日反蒋,在东方前线向蒋介石集团反戈一击。蒋介石一时慌了手脚,急忙从“围剿”中央苏区的前线抽调11个师,前往镇压。

  毛泽东审时度势,向中共临时中央建议,以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然而,博古、李德没有这种政治和军事战略眼光,拒绝采纳毛泽东等人的建议,致使红军错过了打破敌人“围剿”的一个良机。

  二

  国民党军为了夺取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纠集北路军11个师的兵力,沿旴江两岸推进。

  面对严峻的形势,李德等人把战略方针从军事冒险主义转为军事保守主义,提出“死守广昌、寸土必争”,下令调集红军主力在广昌及其以北地区,在战术上采取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所谓“正规战争”,保卫广昌。

  行走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广昌段)的甘竹大罗山、长生桥、饶家堡等广昌保卫战遗址,我脑海中出现一个疑问:在前期作战频频失利的严峻形势下,博古、李德为何还要调集红军在广昌与敌决战?

  我从一份份斑驳的历史资料中找到了答案:他们认为广昌是“卡住了通向苏区心脏地区的道路”的战略要地,如果“将广昌不战而弃,政治上无法承担责任”,因而决定要在广昌与敌决战。在这种“左”倾思想的指导下,失败也就成为战役的注定结局。

  旴江两岸,弹如飞蝗,杀声震天。1934年4月10日6时,敌人开始向广昌实施第一期进攻。在旴江两岸10余公里的战线上,红军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空前惨烈的生死战斗。

  1994年,广昌保卫战的亲历者张震将军回到阔别多年的广昌时感叹:“广昌保卫战是历次反‘围剿’以来最为激烈、最为残酷、最为困难、最为被动的一仗。”

  尽管战斗一次次失利,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红军战士仍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和敌机的狂轰滥炸,顽强抗击……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旴江两岸的山山水水。

  在广昌老城城北一个叫清水塘的地方,当年,红3军团第4师的一个营,坚守在这里一个所谓的“永久性”堡垒中。从当日早上到午后,红军打退了敌人的10多次攻击,最后因工事被敌机炸坍,全营3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正如毛泽东所说,“乞丐要和龙王比宝”,比的结果,毫无悬念,自然是“乞丐”输了。18天的广昌保卫战,异常惨烈。战斗中,红军虽然作战英勇,歼敌2626人,但以自身牺牲5093人的惨痛代价,失守中央苏区“北大门”。

  三

  攻占广昌后,国民党军继续以重兵向中央苏区腹地进攻,中央苏区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博古、李德才被迫放弃在苏区抵御敌人的计划,准备实行战略转移。

  为遏制南进之敌,红3军团主力和红5军团一部,在高虎脑与国民党军进行了激烈的殊死阻击战,包括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

  我沿着盘山公路前往高虎脑山顶,当年的堑壕、掩体工事、指挥所等众多战斗遗迹,诉说着90年前战斗的惨烈。巍巍群山,见证了军民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战和牺牲。1934年7月21日拂晓,国民党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以“羊群战术”向红军阵地发起疯狂进攻。战斗中,红军指战员的手榴弹、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进行肉搏战。在胜利完成了大寨脑阻击战任务后,红军转移到高虎脑布防。

  原红3军团第4师第10团第3营第9连警通员池道生,生前在回忆高虎脑战斗时说:“我军官兵密切配合,依托险要地形,英勇抗击……敌人冲上来,红军杀下去,又攻上来,又杀下去……”在高虎脑战斗中,敌精锐第89师遭受重创,完全丧失战斗力,退出战斗。8月7日,胜利完成阻击任务的红军,奉命撤出高虎脑主阵地,转移到万年亭至香炉峰一带,继续阻击敌人。

  走在万年亭的青山绿水间,每一座烈士墓,都是回眸历史的闪亮路标,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我来到陈阿金烈士墓前瞻仰。墓碑上写着:1934年8月28日,红3军团第5师政委陈阿金在指挥万年亭战斗时,遭遇敌机空袭,壮烈牺牲,时年36岁……古树参天,浓荫密盖的万年亭,留下了深邃的红色记忆。我读着碑文,不禁为之动容,向烈士墓深深地三鞠躬,献上对先烈的哀思与崇敬。

  1934,广昌,历史在此写下不灭的记忆。红军指战员在此英勇战斗,留下壮怀激烈的血色篇章。不久后,8万多红军指战员跨过于都河,踏上了万里长征的漫漫征途……


作者:宋海峰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