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品读寄自海拔3980米的“云端书信”,感悟他们的家国情深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8-26 10:23:23

    寄自海拔3980米的“云端书信”

    ■李向阳  晏子祎

    见字如晤,一封封书信,承载着思念,寄托着希望。

    纸短情长,一封封书信,诉说着关怀,饱含着深情。

    时至初秋,新兵刚下连,老兵将离队,正在高原驻训的新疆军区某连开展了一项别开生面的“云端寄锦书”活动。连队主官动员平时用惯微信、QQ的战友,给远方的亲友写一封“家书”,把心头的幸福与快乐、烦恼与困惑、期待与梦想诉诸笔端,化为流淌的文字,投递给最关心自己的“家人”们。

    一封封书信,映照着官兵丰富的内心世界。官兵竞相铺陈笔墨,有的向父母报告喜讯,有的向老班长倾诉感激之情。一句句纯真质朴的语言,一段段真情流露的心声,既道出成长的喜悦,又浸润着对亲人的思念。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今天,让我们透过一封封书信,品读来自边关战友字里行间的家国深情。

    ——编 者

    开心的瞬间。

    想家的时候。

    有梦想追求人都了不起,但能在平凡岗位上坚持梦想的人更了不起

    立秋之夜,风中透着凉意。海拔3980米的驻训地,上等兵张泽泽迎来了换防以来的第一次夜哨执勤。此刻,手握钢枪站在高原哨位上,张泽泽脑海里思绪翻涌,记忆中的画面如电影镜头般次第浮现。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是享受当下时光,还是为明天而奋斗?”大一那年的五四青年节,一位学长在台上激情澎湃的演讲,让初为大学生的张泽泽内心深受震撼。

    那时,18岁的张泽泽朝气蓬勃又有些懵懵懂懂,心中并没有对人生理想准确的描摹和定义。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喜欢上网、酷爱追星,习惯了城市的烟火与繁华,日子过得漫无目的。很快,张泽泽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大二学期末,一则征兵公益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张泽泽看了一遍又一遍。紧接着他又听说了那位“偶像学长”报名参军的消息,便再也按捺不住从军报国的激动心情。

    “爸,我也想像那位学长一样成为一名军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张泽泽至今还记得,在电话中和父亲聊起当兵梦想时胸口涌动的那一股热血,更无法忘记父亲那发人深省的提问:“当兵是要吃苦的,你准备好了吗?”

    “我不怕吃苦,我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张泽泽最终说服了父母,如愿穿上军装。刚刚入伍的他,还将这句话写在自己的戍边申请书中。在张泽泽看来,青春只有一次,当兵是他的理想,也是他对未来人生发起的一次挑战。

    下连不久的除夕夜,张泽泽和家人视频通话,看着镜头中全家欢聚一堂聚餐的情景,他心中的思念逐渐蔓延。回到宿舍,他默默展开信纸,第一次给父母写信。那段日子也是张泽泽入伍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体能素质一般,训练跟不上节奏,难以适应孤寂的环境……他仿佛与军营“格格不入”,内心充满挫败感。

    “男子汉要敢于直面挫折,更要具备应对困难、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你青春路上必须翻越的一座山头,我和妈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父亲的鼓励就像一缕春风,给张泽泽的世界送去温暖,而家人的陪伴也给了他抵御寒冷的力量。

    这次到高原驻训,连队组织官兵开展“云端寄锦书”活动,张泽泽提笔瞬间眼睛竟然有些潮湿。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写家信时的情景,回望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他不禁庆幸当初选择了这条奋进之路:“爸妈,如今再次提笔写信,我自信多了。曾经,我惧怕这里的艰苦;如今,我的自信恰恰源于吃苦能力更强了、坚持梦想的信念更坚定了。”

    梦想在脚下延伸,人生渐渐有了奋斗的方向。今年张泽泽各项成绩再上新台阶,还登上了连队荣誉榜。他在家信中向家人报喜:“吃苦就是吃补,没有一滴汗水是白流的,吃得了苦中苦,才更懂得人生的甘甜滋味。”

    今年面临进退走留的张泽泽,在征得父母同意后选择继续留队。在这条承载梦想的从军之路上,张泽泽和自己约定要一直坚持下去,就像当初和父母承诺的那样。

    有梦想追求人都了不起,但能在平凡岗位上坚持梦想的人更了不起。戍边官兵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总是珍藏着他们难以割舍的炽热情感,潜藏着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来到高原驻训,二级上士张新山时刻牵挂着远方的妻女。去年,张新山和妻子迎来了他们的宝贝女儿。一年来,妻子独自在家照顾女儿,与妻女视频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次在手机镜头中看到女儿,听着妻子介绍女儿成长的点滴,初为人父的他内心满是幸福。

    然而每次挂上电话,张新山的内心又会被愧疚笼罩。

    一次执行紧急任务,全连连续多日与外界“失联”。任务结束回到营区,张新山拿到手机就打给妻子,看到女儿咿呀学语的样子,他脸上写满失落的神情。

    妻子已然看出丈夫的心思,赶忙劝慰他说:“你有任务在身,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吧。我和孩子会和你视频通话,我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上高原驻训的首个周末,张新山坐在营房前的台阶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他用手机拍下这片湛蓝,并将照片发给妻子:“今天是女儿的生日,祝福咱家宝贝健康成长,希望她就像这片蓝天一样澄澈而明媚。”

    在家信中,张新山对女儿说:“亲爱的宝贝,昨天我们视频通话,你又长大了,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亲爱的孩儿她妈,你辛苦了……”

    张新山是全团出了名的“金牌班长”,会带兵,带兵严,对自己要求更严。自打女儿出生,张新山带兵的风格有了微妙的变化,闲暇时间经常和战友分享女儿的成长趣事,干工作也比以前更有劲头。他常说,有了女儿心头多了一份牵挂,肩头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独属于军人的深沉父爱。这次活动,他还专门给几年后的女儿写了一段话——

    “女儿,请原谅爸爸不能陪在你身边,希望有一天你会明白,军人守国就是守家。”

    一名战士训练间隙给家人写信。苏  洋摄

    哨位上的坚守。苏  洋摄

    一个“家”字,让官兵心连心,也让一个连队有了魂

    夜深了。躺在帐篷内的小床上,副连长张小同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床翻看自己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今年是他第三次到高原驻训,昔日与战友一起经历的戍边点滴,他悉数记录在日记本中。

    那年刚上高原,连队就接到搭设营指挥所的任务。夜幕低垂,天边涌上乌云,刚建好的指挥所帐篷被狂风卷起,设备和桌椅被吹得七零八落。“时间紧迫!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重建指挥所!”张小同召集战友,喊出这句话。

    战友们迎着狂风投入战斗,直至凌晨,指挥所终于恢复了原貌。张小同再次召集全连集合,站在队伍前,他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辛苦了,关键时刻体现了咱连的战斗力!”

    那天回到帐篷,张小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日记本上感慨写道:“一个人的战斗力,靠的是拼搏的勇气。一个集体的战斗力,靠的是团结起来的凝聚力。今天,我们不仅重建了一个指挥所,更重建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信心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金钥匙”。以后每次翻阅日记,张小同都能从中获得力量。他每天坚持记录战友拼搏的经历,经常用典型蜕变成长的故事,去勉励战友。

    张小同还发现,记录的过程就是一个描摹梦想的过程。这本日记,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了他和战友沟通的纽带。

    去年9月,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季。连队多位老兵即将脱下军装,张小同和大家一样内心充满不舍。

    老兵离队前一晚,连队举办送别会,让大家讲述老兵的故事。张小同拿出那本日记,与战友一起回顾了老兵为连队作出的贡献,不少人红了眼眶。

    今年新兵下连,张小同为他们上入营第一课。他用老兵的故事激励新战友:“老兵走了,留下精神,我们要把精神传承下去,让连队永葆战斗力。”

    连队组织官兵开展“云端寄锦书”活动,张小同决定给刚刚退伍的老兵写一封信。在信的结尾,他写下这句话:“就算脱下军装,也别忘记一起坚守的日子。不管走到哪里,连队都是永远的家。”

    一个“家”字,让官兵心连心,也让一个连队有了魂。对新兵来说,连队是温暖的家;对老兵来说,连队是难舍的家。

    从小到大,下士杨哲对家的概念,始终模糊。杨哲的家乡远在黔东南,从小和弟弟一起跟着祖父母长大。高中毕业后,杨哲如愿考上大学,但他始终渴望穿上军装。大学毕业那年,他追寻理想报名参军,踏上了离家的列车。

    真正离开了家,杨哲才懂得了家的滋味。二级上士陈光荣也是贵州人,他浓浓的乡音常让杨哲感到亲切。每次察觉到杨哲的思乡情绪,陈光荣都会拉着小老乡在营区跑步,一起闲聊些开心事。

    杨哲的生日在7月,今年全连在高原驻训,陈光荣带领战友在驻训地为他过了一个集体生日。那天,弟弟还专程从老家打来视频电话,这让杨哲既惊喜又感动。

    “哥,陈光荣班长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让我鼓励你在部队安心服役……”那天晚上躺在床上,兄弟二人微信聊天,弟弟的这段话,让杨哲感动极了。

    于是在连队活动中,杨哲决定把这封信写给陈光荣班长。

    那天打开橱柜,陈光荣看到这封信。展开信笺,读着信中文字,老兵泪流满面:“光荣班长,谢谢您给了我亲人般的照顾,让我感受到连队大家庭的温暖……今后不论聚散离合,不论天南地北,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拼搏的力量,有时来自身边战友的鼓励,有时源于心底的思念

    到高原驻训不久,连队指导员阿热帕提就接到家在南疆的妻子发来的喜讯——他快要当爸爸了!

    那天,阿热帕提和战友结束任务回到驻地,就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夫妻俩一边聊天,一边憧憬着这个小生命的到来。阿热帕提还和妻子分享了另一个喜讯:“我收到一封全连战友写给我的信,每名战友都在信上签了名字……”

    这一年,阿热帕提凭借过硬的全面素质、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全连上下的信任。前不久,阿热帕提被评为“四有”优秀军官,他说这封信是自己收到的最好礼物。

    一年前,阿热帕提刚刚上任连队指导员,面对全新岗位,他曾一度有些束手束脚,工作难以开展。那时每次站在训练场的跑道起点,他常常为即将面对的挑战而感到不安。

    为了鼓励“新搭档”,朱连长经常找阿热帕提谈心。一天深夜查哨归来的朱连长看到阿热帕提还没睡,便主动和他谈心:“你是全团训练尖子,如今当主官,更要带出尖子中的尖子。”

    朱连长还说,自己军校毕业刚来连队时,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难以适应,当时的老连长对他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要学会倾听,真正为战友们着想,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成为他们的同行者。

    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热帕提前行的道路。那天起,阿热帕提的心中有了一个新标准:与战友同行。

    课余时间,他主动和战士交流,与大家一起娱乐。连队组织篮球比赛,有个班连输几场士气受挫,阿热帕提主动上场,替换了脚踝受伤的前锋,最终带领该班拿下了全连亚军。

    一次备战考核,由于刚从高原换防下山,战友们训练成绩不理想,全连连夜召开骨干会,讨论制订训练方案。

    看着骨干们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阿热帕提主动发言:“每个人都努力了,成绩虽然有待提升,但大家的态度应该打满分。”一番话给了大家勇气,在两名主官带领下,全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最终在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战友们私下商量,给指导员写封信。最终由连队文书执笔,官兵们共同撰文:“一年来,感谢指导员与我们并肩战斗,带领我们奋勇向前,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官兵在山间巡逻。苏  洋摄

    走下训练场,战友们用特殊方式为一名战士庆祝生日。苏  洋摄

    拼搏的力量,有时来自身边战友的鼓励,有时源于心底的思念。

    帐篷内的灯光下,中士马异坐在桌前,展开信纸写信,笔端的每一个字,都寄托着对爷爷的思念。

    马异的爷爷是一位共和国老兵。童年时,他常听爷爷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一颗卫国守防的种子深埋在心中。第一次执行高原任务,马异高原反应严重,他差点坚持不下来。夜深人静时,拨通家人的电话,听到爷爷熟悉的声音,他鼻子一酸泪水涌出。

    电话那头,爷爷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保家卫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这句话好似触碰到了马异倔强的神经,挂断电话后,他擦干泪水,重新振作起来。

    翌年一次执行任务期间,爷爷突发疾病生命垂危,家人一直瞒着马异。直到任务结束,才将爷爷去世的噩耗告诉他,这也成为马异心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任务结束后,连队专门批假让马异回家祭拜爷爷,轰隆隆的火车上,马异泪如雨下。如今马异已成为连队骨干,他经常对新兵说:“心里有了远方,便不怕风雨兼程。”

    周末,马异和战友一起攀登驻训地附近的山。在一片山坡上,格桑花次第绽放,马异想起爷爷曾说,再荒凉的地方也有鲜花盛开……如今他已然读懂了爷爷的勉励,他想对爷爷说:“小时候您是一片云,稳稳托举我,呵护我长大。如今,您变成了一颗星,虽然遥不可及,却将照亮我的前行之路。”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作者:李向阳 晏子祎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