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意外来临时如何第一时间正确自救互救?这些急救知识要掌握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9-23 10:05:26

日常生活中,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对维护生命健康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期,我们介绍一些急救知识,以便大家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沉着应对、科学处置。

——编  者

掌握急救技能 守护生命安全

■孙梦星  巴  涛

官兵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难免会遇到威胁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意外来临时,如何第一时间正确开展自救互救?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李奕鑫,围绕异物卡喉、四肢骨折、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介绍相对应的急救技能。

异物卡喉

大家在进食、吞咽时,可能会出现异物卡喉的情况。若不及时将异物取出,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若是鱼刺、动物小碎骨等较尖锐的食物残渣卡在喉咙里,应停止进食、饮水,并立即进行急救处理。用筷子、牙刷等放在舌前部,轻轻压住舌头,然后用手电筒等明亮光源照亮咽喉部,观察喉咙、扁桃体处是否有异物,并确认异物的位置。如果异物所处位置浅、看得到,可尝试用筷子或镊子轻轻将异物取出。如果异物取不出来,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若异物较大,卡在喉咙处,患者出现呼吸急促,面部、颈部涨得通红等情况,应立即询问其是否能呼吸、是否能用力咳嗽。如果可以,应让患者弯腰用力咳嗽,并拍打其背部,帮助排出异物。如果异物卡喉后不能说话、呼吸和咳嗽,一只手或双手不自觉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一般包括立位腹部冲击法、卧位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自救腹部冲击法。

立位腹部冲击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其上腹部,使其上身前倾。施救者一只手握拳,放在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只手包住拳头,用力向患者腹部后上方冲击。建议每秒冲击1次,连续冲击5次。如异物未排出,可重复冲击动作。该方法适合神志清醒、能够自行站立或坐稳的患者。

卧位腹部冲击法。若患者意识不清、站立不稳,或体型明显大于施救者,可采用卧位腹部冲击法。让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外侧,一只手的掌根按压肚脐上方两横指部位,两手掌交叉重叠,连续、快速、有力地向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胸部冲击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从其腋下环绕,一只手握拳放在患者胸部,另一只手紧握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直至异物排出。该方法适合孕妇和肥胖患者。

自救腹部冲击法。当身边没有人时,可通过自救腹部冲击法的方式处置。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肚脐与剑突中间位置,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将双手压在椅背、桌边、床栏等硬物处,连续向内、向上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为避免出现异物卡喉的情况,建议大家进食时细嚼慢咽,口中含有食物时避免讲话、大笑、走动等。特别是在被鱼刺等较小的异物卡喉时,不要通过强行吞咽食物的方式将异物压下去,否则可能会使异物深入食道或气道,甚至导致胃肠道、主动脉损伤,引发大出血。

四肢骨折

四肢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四肢骨折会对神经、血管、肌肉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可能引发创伤性休克。训练强度过大、训练方法不科学,会增加四肢骨折的发生概率。

一旦战友们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四肢受伤的情况,应先判断是否骨折。若肢体出现活动受限及明显疼痛症状,同时局部有肿胀、大片暗红色或紫色瘀斑,很可能发生了骨折。若患处有明显响声,或受伤后肢体发生了不正常扭转或弯折,可初步判定为骨折。当出现四肢骨折的情况时,可根据伤情,及时采取冰敷、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方式,进行紧急处置。

冰敷。若为无伤口的闭合性骨折,应立即用冰袋或冷冻剂敷在骨折部位,以减轻肿胀症状。冰袋要用毛巾或布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冰敷时间1次不要超过20分钟。

止血。若是有伤口的开放性骨折,先简单清理伤口周围的污物,然后用清洁的布压迫出血部位止血。出血严重时,可用止血带扎紧伤口近心端进行止血。每隔40~60分钟放松止血带1次,每次放松1~2分钟,以免止血时间过长导致肢体缺血性坏死。

包扎。用清洁的布覆盖伤口并包扎,防止伤口被污染。若遇到骨折端外露的情况,应继续保持外露,并用清洁的布轻轻覆盖包扎,不要将骨折端放回原处,以免将细菌带入伤口深部,引起感染。

固定。发生骨折后,应及时将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减轻疼痛症状,避免造成神经、血管损伤。条件不允许时,可就地取材,如使用木板、树枝等作为夹板,固定受伤部位。夹板的长度,应超过受伤部位。如找不到合适的固定物,也可用布带或三角巾,将骨折的四肢绑在身上。固定时不宜过紧,可在夹板和肢体之间垫上柔软的布。上肢骨折时,可用布带或三角巾绕过颈部,将骨折的手臂绑于胸前;下肢骨折时,可将骨折的下肢与另一条腿固定在一起。

搬运。对骨折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治疗。搬运下肢骨折的患者时,必须用担架运送。转运过程中,尽量避免剧烈震动或颠簸,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为避免四肢骨折,建议战友们训练前充分热身,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切勿训练过度,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心脏骤停

心脏正常跳动,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基本条件。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且短时间内不能使心跳恢复,身体血液循环将失去动力,各个脏器也会失去血氧供给,从而导致死亡。

医学上有“黄金4分钟”之说,即发生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是最佳抢救时期。患者在这4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不仅能挽救生命,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因此,如果发现身边有人突然倒地,应第一时间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及心跳等相关情况。判断意识丧失的方法:用力拍打、呼叫患者,观察其是否有反应。如无反应,则为意识丧失。判断呼吸停止的方法:耳朵紧贴患者鼻前,感受气流情况;侧头平视患者胸廓,观察是否有起伏。如没有感受到鼻前气流、胸廓无起伏,则为呼吸停止。判断心跳停止的方法:用手指触摸患者喉结旁两横指凹陷处,看是否有搏动。判断时间一般为6~10秒。如无搏动,说明心跳停止。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的情况,即可认定为心脏骤停。

一旦出现心脏骤停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同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若条件允许,请周围的人帮忙就近寻找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以便及时进行电除颤。

胸外心脏按压。让患者平躺在坚硬平面上,解开衣服,暴露胸部,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时,左手掌根紧贴患者胸部,两手重叠放于按压部位,双手臂垂直向下按压(肘关节不能弯曲)。按压深度为5~6厘米,并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尽量避免中断。

人工呼吸。每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持续循环,直至心肺复苏成功。进行人工呼吸时,先清除被施救者口腔和鼻腔的异物。一只手压低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其鼻孔,另一只手稍用力抬高患者颌部,使其头部后仰,气道保持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将口部完全覆盖在患者口部,用力将气吹入患者肺部。每次吹气时间大于1秒,吹气量使患者胸廓隆起即可。

AED除颤。AED是用于抢救心脏骤停的便携式医疗设备,能够自动检测分析患者心律,判断心脏是否需要除颤,并自动给予电除颤,帮助恢复心脏正常节律。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时,周围帮助人员应尽快取来AED,然后按照语音或屏幕动画提示进行操作。当AED监测到可除颤心律时,会发出操作指令。依照指令按下放电开关,完成除颤。需注意的是,准备AED及除颤完成后,应持续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为避免心脏骤停事件发生,建议大家养成良好习惯,如合理饮食,少吃高脂高盐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科学训练,避免过度劳累等,以保护心脏健康。


作者:孙梦星 巴涛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